我的成长如乌龟般缓慢

文摘   2024-07-09 08:22   四川  


有读者说,很久不见我的文字了。想来,我的写作确实基本靠“灵感”,我没有定时定量定位的习惯,这让我觉得非常洒脱。

对于我的公众号,我欢迎读者的阅读,也接受读者的“不必看”。我享受的是没有负担,没有压力的写作。我的写是随性而为,毕竟“灵感”不易得,得等它突然降临。

前几天,河南的原儿校长说我短短几年教龄却成长迅速。今天,干国祥老师说我是罕见的灵性教师。他说他不是表扬,是羡慕。

我非常感谢别人的鼓励,毕竟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我一边享受这种被肯定的快乐时,我也非常警惕。警惕自己掉入蜜罐里,也反思自己前行的道路。

说我成长迅速,其实我自己并没有察觉。在我看来,我的成长如乌龟般缓慢,只是多了一些犟龟般的执着。

职初五年里,我感恩师父对我的指导,她的指导让我在赛课时闪闪发光,莫名给了我一些我能做好老师的自信。师父说,她能感受到我心中有梦,是许多人没有的教师梦。因此,我一遍一遍磨练自己的基本功,让自己“看起来像个老师。”

但我心中不甘的是,我不想要一直做一个演员。师父的设计精益求精,师父设计的语言天衣无缝,但都是她的思考,我却没有任何思考。

尽管当好一个演员也颇不容易,需要悟性,需要不断反刍,需要不断努力,但我更想像她一样当个“导演”,而不是演员。

因此,我离开了那所学校,离开了她。对师父过于依赖,我想我永远学不会走路。

天知道,离开她的日子我变得多么艰难。遇到工作中的任何困难,我根本没有办法独立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学的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可少了师父的保护,我发现我什么都不行。我像在大雨中找不到避难所的一只鸟儿,尽管很努力,却依然飞不起来,我全身淋湿,却仍然没有方向,找不到路。

啊,翅膀没有长硬的鸟儿啊,你又如何能独自飞翔?

但师父却说,她能护我一时,永远不能护我一生。她告诉我,每个人都有局限,我要学习打开,让更多人出现在我的生命中。

因此,到那时,我才开始我的阅读之旅、打开之路、精进之门。

我在来新区的新入职教师培训会上,聆听到陈大伟教授观课议课的讲座。我知道了一种学习方式叫——看自己的课。

是的,没有师父的帮助,我似乎只能“自救”。我开始以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的课。说真的,好恶心啊!我发现了自己很多很多的问题,哪儿哪儿都是不顺眼的。

如何解决?我只能先解决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时,我的课堂最主要的问题——节奏太快,像背剧本,像打机关枪,像自导自演。

学生呢?好像在听他们的回答,又好像我根本在假装!

于是,我要解决我的课堂师生氛围的问题,解决看见学生的问题,解决课堂节奏的问题。

我在自己的教室里,自己的班级里,开始自我磨练。首先我改变的是自己的态度——我无比相信我的孩子们都是可爱的。我无比信任他们都是灵动的。我无比相信他们的思考是珍贵的。

如此,我在倾听他们的时候,多了一些尊敬,甚至是敬畏。当我竖起耳朵听他们的回答的时候,我要迅速反应儿童世界中这个问题是怎样的,跟我的解读差距又在哪里,我要迅速反应如何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积极的,融洽的引导。

这在教案中根本没法呈现。

这个问题,我坚持磨练了三年。等我觉得自己可以达到从容、稳定、和谐、融洽、自然的师生互动时,我主动参加了一次赛课。

赛课,于我而言,不再是为了名次,是一次我对自己的检验,我就是想检验自己这三年对这个问题的磨练成果。课毕,我的朋友告诉我,你的课堂好自然啊,能感觉到你跟孩子那种互动交流感特别好。

这个过程中,我想我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儿童观。这个问题的解决带来的是——我能面对任何学生都能及时调整我的教学。给我一个班级,我心满意足,哪怕是基础不好的,表现差强人意的,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他们都有一些收获,哪怕一点点,无论是知识的还是情感的。

这个问题的解决,我用了三年时间来修炼。我的成长,快吗?三年,我就只是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还需要更深一个层次的修炼。它指向儿童的研究。

但之后我又发现了我新的问题。做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没有办法独立完成。这当然不是说,借鉴和参考别人的不好。

而是——我希望拥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设计,而我无律可循。

因此,我关注到了组块教学,关注到了薛法根老师。我听他的课,是因为我想要解决我当下的课题——关于文本解读,关于组块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的问题,我是通过阅读文学经典解决的。读了一点,当然还不够。但最大的好处是,我突然觉得语文书特别可爱,我突然发现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文字,都能让我怦人心动!

而当我面对文本做设计的时候,总是会迷茫,缺乏逻辑性,层次性,甚至是重点偏移。那么,我需要一个做教学设计的抓手——我想,组块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因此,我希望研究它,并能成为我自己的实践,让我可以独立设计一篇好的设计。是的,独立,孩子总会长大,我希望我也可以慢慢长大。

而这个过程,也许还需要三年,五年,甚至很多年。什么时候可以独立了,什么时候这个过程才会缓慢下来。

你看,我的成长速度并不快。我的人生课题,是在缓慢中解决的。一个问题的解决,我往往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天哪,这不是乌龟般的速度是什么?

回头想想,有时候真的得感恩遇见的“问题”。如果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思考,我的问题是什么?

当下,我还很想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切口”,做一点属于自己的事情。但我发现,学习别人很容易,而发现自己擅长的,自己感兴趣的,自己喜欢的那个“切口”却非常难。

苏格拉底说,人啊,认识你自己。这真的是人的终生课题吧。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雷雨》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手指》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忆读书》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风娃娃》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父爱之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大还是小》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走月亮》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爬山虎的脚》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灰雀》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父亲、树林和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四季之美》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火烧云》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小虾》《童年的水墨画》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小马过河》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清平乐·村居》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小猴子下山》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珍珠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少年闰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比尾巴》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
年轻教师可以向薛法根老师学什么?
薛法根老师上出好课的秘密


相信一步一个脚印走
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虫虫的脚印
我是虫虫,一个90后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读书教书就是我的日常,愿与孩子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