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的意义当然在挑战自己

文摘   2024-12-01 10:37   四川  

这周,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夏日绝句》。课毕,有一些感慨,遂记录之。

第一,校内公开课应该叫“研讨课”。既为研讨,就需要将问题暴露出来,提出来,集众人智慧解决问题。因此,我不试讲,只是觉得,问题即成长空间。另外,我们上日常课有机会给自己班的孩子试讲吗?根本没有。所以,真实的课堂,平常心对待,是我这两年努力的。当然,展示课和比赛课,试讲是必要的。

第二,教研会应该给够老师们安全感。佐藤学先生主张学习共同体,倡导倾听的课堂,主张打造一间润泽的教室,那么,就要求老师给够学生安全感,他们才能真心学,放心说,用心听。同理,我们的教研会要改掉批判风和浮夸风,真正做到研讨,互学,帮助,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

第三,很多小伙伴问我是怎么备课的。首先我觉得我想说的是,我上课水平还很一般,仍在努力中。只是,我放下了很多完美主义。你看,干干老师上课普通话太费力了,他依然闪闪发光(还好我们关系不错,他不会生气的,哈哈)比如有的特级教师课件太一般了,听他的课依然如沐春风。因此,放下完美主义的意思是渐渐找到自己的风格。所以,我上课仍然有很多很多缺点,但我想努力做真实的自己。

备《夏日绝句》一课也不容易。这首诗很短,诗意也很简单。但对我来说,研究的过程比上一节课更有意义。

先读了诗人李清照的传记和词传。之前,只知李清照是千古第一才女,善写词。其余的,所知甚少。读她的词,让人沉醉,让人有一种把酒言欢的冲动。实不相瞒,我读她词的期间,在家干了好几杯酒。读了她的传记后,对她的敬佩更深了。她的有才,是有着敏感细腻的天赋和书香门第家庭共同的结果。而时代背景,一方面造成了她的痛苦,另一方面也成就了她的写词成就。因为苦难,才有真情;因为有情,才有诗词。她饱读诗书,潇洒自由,爱喝酒,爱花,多虑。她精神独立,有自己的看法,是一个有个性的才女。也正因如此,在面对朝廷的软弱无能时,她才会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愤慨。在她的眼里,大丈夫所为,应当如项羽一样“不肯过江东”,宁死,不屈。

所谓知人论世,这是我做的第一件事。但如何将此诗此情此人讲给孩子们听,我还需要方法和策略。没有办法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

接着,开始读孙教授的《月迷津渡:古人诗词个案微观分析》,浅浅读了几首,又被孙教授解读文本的功夫深深折服。由于时间关系,这本书来不及读完。但浅浅地知道,解读一首诗,可以从诗的类别、诗的意象、诗的主题情感、诗的写法、诗的结构、诗的趣味去思考。

接下来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课堂实录》,向前辈学习。于永正老师的《草》太形象,太有趣了,让人印象深刻。王崧舟老师的《枫桥夜泊》太让人沉浸了,太有意境了,让人“沉醉不知归路”。薛法根老师的《夜雪》太扎实了,以问促读,让学生的思维完全打开了,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每首诗,每个名师都根据“这一首”的特点,结合了“这一个人”的风格。

那么我要怎么讲呢?诗意风格我是做不到的。一个重庆辣妹子,五大三粗的,在低段时还能装装可爱,现在孩子大了,任何技俩都会被一眼看穿。想来,我只能走清简理性的风格了,比较真实。

研究名师的课,很多策略当然不能直接拿来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又收获了一些方法。我想,当我积累到100种方法的时候,总有一天可以灵活使用吧。

《夏日绝句》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直抒胸臆,借用典故,借古讽今。要解决这个难题,就要让孩子明白当时的时代背景。我在网络上也看了很多视频和文字解读。但有些文字绕来绕去的,不太好理解。我邀请了家里那位曾经的历史老师,为我开了一次讲座。能想象吗,我的那位爱人,在晚饭后,一本正经地在餐桌面前给我讲历史故事。首先,他说,我历史知识过于匮乏,因此,他强烈要求我寒假读一读《资治通鉴》。我说:“来不及了,麻烦你用最浅显通俗的语言讲一讲李清照的时代背景好吧。”然后他滔滔不绝地讲北宋,讲南宋,也讲清明上河图,讲靖康之耻。又讲项羽和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

夜深了,我勉强听懂了。

接下来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我的学生听得懂?资料的引入,一定是为了理解而服务的,要为学生搭建理解的支架。因此,我先对背景知识做了转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的语言把时代背景和关于项羽介绍清楚。再截取了一段小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李清照当时的环境。有时候,穿插一点视频是必要的。文字当然是必须的,对小学生而言,教学策略需要有一些变化,视频的作用是辅助。理解之后,还需要再次回到文字中感悟。
好了,到这里,对这首诗的大概思路才有了。但我比较贪心的是,我想要挑战一下自己:用组块教学的思维来建构这节课。俗话说“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我听了那么多薛法根老师的课,光听总是不行的,总得要实践才行。于是,我用了四个活动来组织这节课:熟读成诵、抄写古诗、感悟诗情、走进诗人。对内容的讲解做了大量的减法。不得不说,这还真有点考验我的临场反应,对课堂的把控能力。

课上完了,开心的是,挑战自己,很有意思。第一次挑战古诗公开课,第一次挑战了组块思维去备课。思考的过程,收获颇丰。缺点也挺多的,有时候还是太急了,离薛老师娓娓道来的境界还是太远了。课的设计也可以再优化,有创意一点会更好。嗯,总有一种办法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好!

公开课的意义当然在挑战自己。一节课,呈现的应该是研究过程的成果。吾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那些花里胡哨的,表演性质的,给谁看呢?
“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读书去!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暮江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雷雨》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清贫》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手指》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忆读书》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风娃娃》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父爱之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大还是小》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走月亮》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爬山虎的脚》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灰雀》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父亲、树林和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四季之美》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火烧云》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小虾》《童年的水墨画》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小马过河》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清平乐·村居》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小猴子下山》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珍珠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少年闰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比尾巴》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
年轻教师可以向薛法根老师学什么?
薛法根老师上出好课的秘密
读薛法根老师《像教育家那样做老师》有感


让自己的生命留下痕迹
这个世界我来过

虫虫的脚印
我是虫虫,一个90后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读书教书就是我的日常,愿与孩子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