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老师上出好课的秘密

文摘   2024-05-12 16:14   四川  


薛法根老师上出好课的秘密

文 | 虫虫老师


如果你问我从业以后目前最大的遗憾是什么?那大概是这辈子都没有机会聆听于永正老师的现场课吧。

我深感时间无限,然生命有限。

因此,我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从去年到今年,听薛法根老师的课也有一段日子了。尽管,仍然觉得不够,远远不够

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历经磨练形成,又岂是能在一朝一夕能够学会的。

如果说,教育是“慢”的艺术,那么,专业成长同样是“慢”的学问。

我能做的,唯有坚持与专一,专研与沉浸,专注与沉潜。


我们有时候有这样一种感觉:听了很多课,却仍然上不好课。听了很多课,却依然无法表达清楚别人是怎么上好的。


是不是自己阅读或听课不认真?似乎也不尽然。对于学习而言,如只有知识的收藏而没有归类和提炼,所有努力都是白费。

因此,此文,算是近段时间学习的一个小小总结吧——浅浅总结一下薛法根老师上出好课的五大法宝。


文本解读的功力

课堂要出彩,要吸引学生兴趣,就要“高出学生”,读出学生发现不了的意味,让课堂充满新鲜感。

孙绍振先生说:“读作品,要真正读懂,最起码的就是读出个性来,读出它的与众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拥有成熟读者的眼力,能读出文章的个性来。而当一篇文章选入教材,又承担着特有的教学任务。

因此,要找到每一个文本的独当之任,课堂,才有可能精彩纷呈。


薛法根老师拥有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能发现课文背后的奥秘。《匆匆》一文,一般人只能读到作者对时间飞逝的惋惜、无奈、悔痛与不甘,但却没有发现文中所蕴含的语言之美、哲思之美、形象之美。薛老师抓住《匆匆》一文的叠词重锤敲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美,通过聚焦“八千个日子”和“一个日子”上,引领学生体会作者选材的独具匠心。教学古诗《小池》,他抓住诗中的“爱”字发掘出泉眼“爱惜”细流,树阴“疼爱”晴柔,小荷“喜爱”蜻蜓,诗人“爱”此情此景带领孩子走进了这首可爱的小诗。


由于有对文本深入的解读,听课时学生总有豁然开朗、恍然大悟之感。


看来,想要语文课丰富起来,我们也要有“诗外的功夫”啊!


教是不教的理念

叶圣陶先生提倡“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本旨原来是养成能力,形成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用之。阅读不得法,任其学生自己摸索,自无益处。阅读要得法,才能提高阅读的能力。

薛老师非常重视教学生一生受用的方法,重视迁移运用。我印象最深刻的《忆读书》一课。薛老师用“理”“偷”“用”三大板块带领学生梳理读书的经验、学习读书经验、用上读书经验,学生能用本课学到的关于好书的标准边读边思考,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达到了真正的“用教材教”的目的。


我将“理”“偷”“用”三个策略用在了期末复习策略,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样的方法提炼,在薛老师的课上有很多。古诗怎么学?散文怎么学?说理文怎么学?他都在努力探索一种适合学生能从课内迁移到课外的学习方式。


我想,如果一节语文课学到一种方法,习得一种能力,那么一节节语文课,孩子就能学习到很多方法和能力。积硅步,至千里,积小流,汇聚成大海。


教重视提炼方法,重视迁移运用,终会带领学生到达“会学习”的星辰大海。


唤醒生活的体验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也没有亲切。薛老师的课亲切,幽默,耐心,源自他的儿童观。小语姓小,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还未成熟的儿童,小小的孩子,小小的个子,小小的心灵。

然,汉语博大精深,魅力无穷,语言文字的学习,如果不遵循儿童学习规律,不遵循儿童“小”的心理特点,语文课堂便会变得枯燥无聊,丧失了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儿童学得痛苦不堪。

因此,薛老师善用类比,重视联系生活,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

教学《芦花鞋》他将芦花鞋和孩子们穿的鞋类比,感受芦花鞋的那个苦难年代;教学《小猴子下山》他将小猴子的妈妈和孩子们的妈妈类比,想象自己的妈妈会说什么让小猴子脸红;教学《小池》他将“树阴”为小池遮挡太阳类比母亲为孩子遮太阳,让“树阴”的爱变得母亲一般具体可感。

联系生活,唤醒生活体验,让孩子兴趣盎然地学,这是一种智慧。


重视语言的实践

课改环境下,层出不穷的创新课堂如一阵旋风来袭,卷来了一阵阵浪潮。层出不穷的新理念,眼花缭乱的新课堂,五光十色的音频特效,各种各样的教学主张……说真的,作为一名90后教师,我实在很容易迷失方向。语文到底教什么?语文到底要怎么教?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培养未来的“人”?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不断地浮现。


直到我看到“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这句话,我深表认同。抓住语言文字不放松,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言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情感、语文能力,是必须要重视的常识。

薛老师教《芦花鞋》带领孩子读文,做批注,在文本中走多个来回,体会青铜的困难与乐观。教《火烧云》在三次对比中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感受萧红笔下火烧云的细腻,读写结合,向大作家学习。教《乡下人家》仍然是在文字中,发现乡下人家与城里人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字里行间体会乡下人家的迷人风景,读到字里行间的喜爱、赞美,读到文字背后的“人”。


哦,万变不离其宗,万变不离“语”“文”。


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重视语言的实践,让儿童获得语言智慧,把孩子教聪明,当是不变的。


有成就感的奖励

《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一书中谈到如何激发学习内驱力,主要有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归属感、自主感、成就感。成就感是能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和信心。孩子如果从学习过程中持续得到成就感,他学习的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薛老师的课堂,也有“让儿童有成就感”的奖励。


“你刚刚读书读得这么好,要不要奖励啊?”他笑着说。然后奖励这个孩子再读一遍。


“你刚刚说得很好,能大声再说一遍吗?再说一遍?”孩子大声地自信地又说了两遍。


这样的奖励不仅让孩子们专注地听,更重要的是给予了孩子最大的信心,获得了真正的成就感。

这一年,我已经在班级全面取消了物质奖励。让孩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远比物质奖励更具有持久性。试验一年,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不减,甚至更高涨。


这样看来,学习课堂,不仅是课堂的学习。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雷雨》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手指》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忆读书》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风娃娃》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父爱之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大还是小》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走月亮》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爬山虎的脚》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灰雀》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父亲、树林和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四季之美》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火烧云》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小虾》《童年的水墨画》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小马过河》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清平乐·村居》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小猴子下山》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珍珠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少年闰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比尾巴》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
年轻教师可以向薛法根老师学什么?


相信一步一个脚印走
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虫虫的脚印
我是虫虫,一个90后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读书教书就是我的日常,愿与孩子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