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噪音,调整焦点

文摘   2024-11-09 10:42   中国  

嗨,亲爱的读者,好久不见。
上一篇关于职称的文章发出以后,收到不少好友的关心和鼓励,有安慰我的,也有劝我的,还有教我怎么刷学时的。感恩我的读者们对我的关心。其实,我对这个并没有多在乎,正是因为自己不在乎,才会造成了自己学分不够,归根结底是怪我自己不够重视。
我一直觉得,如今教师队伍越来越死气沉沉,跟单一的评价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没办法,就像对学生,考试这一把通用的尺子,让许多在某个方面有灵气有才能的孩子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据说,达芬奇、毕加索、乔布斯等杰出人物还有读写障碍呢,若让他们参加考试,怕也是浪费了天才。
证书倒是影响不了我的心情。最能影响我心情的是过于忙碌下我开始察觉到自己的思维开始受限,灵感开始丧失,每天如同行尸走肉般的上课,改作业,填表格,应付检查,确实成了一个工具人。
我的梦想呢?我的热情呢?我看孩子的眼光为何开始呆滞呢?这让我很难过。
办法当然只有两种,要么逃离,要么调节。
放下了一切关于教学的书本,看一些闲书,获得能量。但事实上,由于长期的职业浸润,看闲书也会联想到教育。
这段时间以来,都在看采铜的《精进》系列。读完后,又让我的思维方式有一些打开的感觉。所以我把这个系列的书推荐给大家,也许大家跟我一样面临着焦虑。
书中有一些观点,其实是我知道但又忘却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去重复和提醒。比如,采铜认为,要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要学会过滤信息。
“你主动过滤掉的信息越多,也就意味着你越有富余的时间、精力甚至脑力来寻找和领会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是的,实践起来,我又取关了很多不必要的微信公众号,删除了很多从不联系的微信好友,关闭了很多对我没用的朋友圈。
采铜说,要让自己慢下来,每天抽一点时间去“面壁”,也就是静静地去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心中不同的“自我”参与对话和辩论。
于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对自己提问:你为什么要当老师?当下让你最心累的是什么?哪些事情是你可以根本不必在乎不必做的?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2016年参加千课万人的场景。那时我刚当上老师,观摩到一节一节精彩课堂,也许在那时心中就埋下了要上好课的愿望。而如今,这样的愿望被现实给磨灭了,而我又渴望看到孩子们欣喜的眼神,没有时间备课和想要一节好课之间存在了很大的落差,让我痛苦。
我要去找寻我最开始的梦想。于是,我买了一张周五晚上的机票,抵达杭州,出现在千课万人的现场。再次聆听现场课,我依然震撼,依然羡慕,依然仰望。哦,我的梦想,还在,还在。
回来后,我开始排除万难,认真备课。我又看到了孩子欣喜的眼神,感受到了我自己激情澎湃的语言,这样的成就感,又回来了。
这让我找回了一些能量。
书中说,独特性,就是最好的竞争力,请坚持你的与众不同。我也曾经因为自己文笔不好,写作不够纯熟,观点不够深刻而懊恼过。后来我才发现,我渴望的竟然是《寻找家园》《红楼梦》那样的精巧灵动,意义隽永的语言。但我做不到。直到我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我开始学习相信自己,也就是接受自己的语言苍白,接受自己的口水话,接受自己还需要修炼。
就像这一篇,没有精巧的构思,也没有精美的语言,是我内心的一种抒发。但在打字的时候,很能治愈我。写作,为我自己。
采铜在书中讲到,人在几十年的求知历程中,大多数都是缓慢地进步,一点点地积蓄知识、智慧和心力,这是我们的“常规科学”。但是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便会有越来越大的可能在对时间或则自我的认识上突然突破,进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中。
我明白,我既需要努力,也需要时间。其实常识人人都懂,做到人人皆难。
书中有一个案例让我很受启发。一对夫妻,女生对男生蛮包容的,她说自己“找到了对的人”,可陈海贤老师说:“不是她找到了对的人,而是她用这种欣赏和认可,把对方变成了对的人。”海贤老师这句话很有智慧,也导出了欣赏和认可的重要性。
我们对孩子也是如此。好的孩子也许不是运气好遇见的,而是大人的欣赏和认可让他变得越来越好。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不仅学生,还有家人,还有老师,还有千千万万的人。
采铜认为,要想象自己不是一个“寻找者”,而是一个“创造者”。
“创造”能充分发挥你才能的“工作”。是的,我们对工作充满了抱怨,因为的确存在很多问题。问题是不会消失的,那么我只能转换角度,让自己向着“创造者”去努力。我可以创造我心中的美好教室,我可以创造我心中的美好教学。我创造不了别人的评价,何必创造?
当我开始用“创造”这个词观察周围的万事万物时,我突然发现,生活还有很多可能性。比如,我教室里种下的那几颗花生发芽了,长高了,我创造了它的勃勃生机,它也给了我坚持的希望。
干什么快乐,就干什么。
未来的日子,排除噪音,再做减法,调整注意焦点,专注当下的事,从“专门之学”到“博通学习”,成为自己的教练,努力种下一颗自己的树。
对了,分享一段我特别喜欢的话给大家:
一个独特的、具有超强学习力和创造力的个体,无须走进内卷式的过度竞争。因为他能够展现自己独特的价值,能够用独一无二的知识体系和敏捷的行动力来满足其他人的需要,能够发出富有个人辨识力的响亮声音。

虫虫的脚印
我是虫虫,一个90后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读书教书就是我的日常,愿与孩子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