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老师的2024

文摘   2025-01-11 10:58   四川  


昨日,学生放学后,和朋友相约吃了一顿火锅。回家后,吃了一粒B6,洗漱便睡。今晨醒来,一看时间,竟已过9点。有多久没有这个时间起床了?在我印象中,这一年,6点半起床读书才是我的常态。哦,有种恍然大悟之感:我并不是一只懒虫。


2024年只得了三张奖状,一张是分享写字教学的讲座,一张是执教整本书阅读课《中国古代寓言》,还有一张是我把寓言的课例变成了一篇寓言教学的论文。三张奖状,薄薄的,但于我而言却是厚重的。写字教学是我在学习前辈的基础上第一次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个效果,我起码准备了两年。看书学习,报书法班写字,坚持不懈自己练字,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


一张奖状,准备两年。


而另外一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与其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周,不如说我准备了五年。从第一次赛课整本书阅读后,一直在关注和琢磨。在自己班级里也摸索了不少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上课前一晚,我的教案还没写。后来就睡着了。上课时,朋友说,一点儿也看不出来我是压根儿没写教案的人。


也许是,一节课,我准备了五年。


所以,这两张奖状,虽然少,但我却觉得充满了底气。


这一年,也收到过两次书稿和比赛的邀请,婉言拒绝了。有的比赛,说让我用以前的课上一下就行,我执拗地不愿意做重复的自己。除非,我能再开发新的课例,或则对原课有新的提升。我对“新鲜感”比较迷恋,如果没有新的突破,重复上一遍便觉得无趣。至于书稿,是关于作文教学的,我没有研究过作文教学,我也固执地认为,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2024年我没有做过什么大事,在我还没回过神来时,就已经过去了。想想有这样几件小事,让我的2024年过得更有意义。


1、减重30斤。减肥是非常考验人的,每一天的控制,每一天的忍耐,都是对自我的修炼。


2、跑步一年。这一年,隔三差五地去跑步,从一公里气喘吁吁到十公里坦然自若,我知道,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3、专人研究。这一年,我研究薛法根老师,专人听课30余节,专人阅读文章40余篇,专人阅读书籍5本,专人笔记抄写4本。还是蛮有成就感的吧。


4、专业阅读。这一年的阅读我没有记录,当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时候,就没有去关注数量了。重读了一些书,比如叶圣陶先生的著作。也接受新时代的变化,比如关于大概念教学类的书。最有成就感的可能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它在书柜好几年,因为太厚一直没啃下去。今年,我把这么厚的一本书啃读下去了。未来,也会拥抱新变化,读关于AI类的,学习方式类的书籍。我继承优秀的传统教学方式,也想积极拥抱时代的变革。


5、专题研究。这学期开始研究古诗词教学。当然,用“研究”这个词对我而言有点“高大上”了,用“学习”二字更为贴切。古诗教学我是惧怕的,教师招聘时,最怕抽到的就是古诗课题。但我觉得好玩儿的是,就因为不会,所以需要学习。读了一些关于古诗教学策略的书,不过瘾。又读了一些关于古诗解读的书,每天脑子里都是意象、意境、还原、心境这些词语,以至于看到“能饮一杯无?”这样的诗句,情不自禁地端起了酒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酒鬼”。


但我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已经从“怎么教”的关注点转移到“为什么要这么教”的学理探究。还是进步的吧。


值得开心的是,江苏蔡海峰校长给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他说过一句话,我把它评为本年度最温暖的话——“陪你一起研究”。他不仅是这样说的,还这样做的。为此,他读了比我多得多的古诗教学书,为我的小地摊工作室做了两次讲座。有一个人陪你一起研究,且是一个高于自身水平的人,这样的过程,充满了充实感、提升感、愉悦感。何其有幸,深深感恩。


6、手抄《红楼梦》。目前只抄写了一本,谈不上成就感满满。一部红楼,大约需要十年时间。有人问这样抄写的意义在哪里?其实我没有想过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唯一的变化是——当我看到一张大量文字的试卷有耐心去阅读了。我想,这样缓慢地抄写,更多的是磨了我的性子,对大量文字不再恐惧。


至于我的班级,可见我的上一篇文章——我和熊猫班的2024


不负学生,不负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愿走得从容。


虫虫的脚印
我是虫虫,一个90后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读书教书就是我的日常,愿与孩子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