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打算复制粘贴朱老师上课的流程,他如何上这一课的,我想他的公众号和网络一搜便有。
我只是想感慨一下,听朱煜老师的现场课,非常愉悦。说愉悦倒不是因为他的设计多么精致。哦,见过太多过于精致的课了,以至于现在听一些扎实接地气的课,觉得无比愉悦。
那些过于精致的课,只给我留下一个感觉:像背书。
自然妥帖的课是怎么上的,我觉得,朱煜老师给出了很好的示范(很多名师都有这项本领)。
今天这节课,他好像只做了一件事情——教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首先,他从四张图“”生、旦、净、丑”这四个角色介绍了梅兰芳是谁,介绍了当时的一个时代大背景。
接着,他出示了一串词语,解决了读音和词意。这些词语,包含了很多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
接下来,他引导学生从第2自然段入手,归纳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学生一边说,他一边总结,提炼,板书。(刚开始我觉得是老师在做示范)再之后呢,又给了学生一些背景资料。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生活比较久远,因此,资料的补充为体会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然后,他还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抓关键词,说说理解和感受。一边找,一边读,一边体会,一边板书,在感受到梅兰芳遭受到的一次一次困难后,学生对他抗议的决心,爱国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就答出来了。最后他让学生用板书讲讲这个长故事,归纳了“提取信息,归纳小标题”的学法。
这节课,就在不知不觉中下课了。
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但学生确实学得很透彻,在不紧不慢中层层深入文本,在字里行间里的体会越来越深刻。
这中间,他连ppt都没翻几张。但是,无论学生说什么,他总是能“接住话”,偶尔是“换个词”,偶尔是“总结一下”,偶尔是“追问一下”,偶尔是“表扬一下”……对课堂的生成,他把握得实在是太好。
学生的进步,清晰可见。
想到薛法根老师前几天在江苏省评课时讲到,要“教得少,学得透”,我觉得真好啊!
也许每个阶段的好课观是不一样的。现阶段,我觉得好课就是学生“听得懂,有进步”。
学习的一天,让人快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