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老师,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答一位读者问)

文摘   2024-07-14 07:42   四川  


在微信公号后台收到一位读者留言:


虫虫老师,思来想去,还是想请教一下你。知道你不喜欢朋友圈复杂热闹,所以就选择在这里打扰你一次啦。
        
我现在对于文本解读和教材教学的把握很浅显,也很吃力。这两天“躺”在你公号看你记录的薛老师的课。我想请教的是:
        
1️⃣除了跟着一位老师“慢工细活”的听课,还可以辅之以哪些比较好的书籍或者方法呢?
     
2️⃣薛老师的组块教学很值得反复推敲,还有其他老师的教学课例研究推荐吗?
       
我也想向你学习,先跟好一位老师,先打通点任督二脉,因为我太不通了。

看到这条留言,我觉得读者还是挺信任我的。但,要不要回复呢?我犹豫要不要回复,是因为很多东西我自己也不会。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从自己仅有的经验给予一点温暖吧。


XX老师你好:

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尽管我也经验缺乏。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我觉得文本解读对我最有用的是这样几个方法:

1.读文学经典。去年暑假,我就只啃了一本书,就是《红楼梦》。这个暑假准备啃读两本外国名著。我的经典读得太少了,我想,经典之所以经典,在于思想,也在于语言。读好的作品,对提升语言文字的敏感力有所帮助。

2.读教参。我不知道你平时会不会读教参,但我会大声朗读,我觉得它上面对课文的解读很不错。目前我还没有干国祥老师那么深刻,那么,把教参的吃透我觉得就不错了。

3.可以读一些文本解读的书籍。你关注一下孙绍振教授的书。

4.读温儒敏教授系列书籍。统编教材是温教授团队的心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实,我个人非常喜欢温教授。当我读了他的系列书籍以后,对教材的理解似乎有所不同。我甚至能感受到他的初心,他对语文教育的期望。但最终要把教材理念落地的是一线教师,教材到了很多老师手中,就变了,有的拔高了,有的降低了。所以,理解编写者的语文观,我觉得也是重要的。

关于追哪个名师的问题,我想说,每个人风格不同,追随的也不一样。还跟教学的阶段也有关系。

比如,看同样一节课,职初阶段我关注的是老师怎么说的,做逐字稿。后来,我关注的是课堂结构,课堂节奏。现在,我关注是课堂整体设计以及学生怎么学的。

所以,即便是看同一个人的同一节课,阶段不同,关注点也不同。

我最开始追的不是当代名师,而是上一代名师。尽管上一代名师的课录像非常不清晰,但好在有保留下来很多实录书籍以及文字记忆。于永正老师,支玉恒老师,贾志敏老师,我都觉得很棒,有的亲切,有的大气,有的严谨,他们的课,他们的教学观,即便在新课标的当下,仍然有很多借鉴意义。

当代的就看你是什么风格了。王崧舟老师诗意,薛法根老师朴实,张祖庆老师充满创意,窦桂梅老师热情,许嫣娜老师亲切,史春妍老师理性,找到比较符合自己的风格,学优点。我觉得找到符合自己风格的比较重要,否则,学不会的。

实上,到最后都只能将所学化为己用,成为自己的风格。

另外,我觉得,在文本解读和教学把握上还有些吃力,这是正常现象。因为我们还年轻。即便是名师,即便是成熟,做到这两点都不容易。

(我的言外之意是,我仍然认为,成长从来没有捷径,教学从来需要思考。)

题外话:说真的,我从来不敢“指导”别人,每次跟别人说这些话都战战兢兢。首先是因为我本身就还年轻,其次我认为每个人的经验都有局限性。甚至性格不同,喜欢的也会不同。我把精力花在课堂上,是因为我真的很热爱课堂。成长,从来不止有一种方法。我是一个传统守旧派,但我也不排斥任何学习,最近读的大概念和深度学习也觉得很有意思,只是如何落地还是很茫然。做一个终生学习者,是我的目标。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雷雨》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清贫》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手指》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忆读书》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风娃娃》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父爱之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大还是小》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走月亮》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爬山虎的脚》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灰雀》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父亲、树林和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四季之美》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火烧云》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小虾》《童年的水墨画》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小马过河》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清平乐·村居》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小猴子下山》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珍珠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少年闰土》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比尾巴》
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
年轻教师可以向薛法根老师学什么?
薛法根老师上出好课的秘密
读薛法根老师《像教育家那样做老师》有感


让自己的生命留下痕迹
这个世界我来过

虫虫的脚印
我是虫虫,一个90后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读书教书就是我的日常,愿与孩子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