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SaaS行业的黄金时代(Golden Age),普遍被认为始于2016~2017年。其明显标志是大量SaaS创业公司的涌现,以及SaaS资本市场的成熟。如此看来,SaaS行业已进入第一个“黄金十年”的中末期。
国内SaaS发展虽有滞后,但在时间上并不算长。事实上,国内SaaS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经来临,只是很多SaaS创业公司都在“忙别的”而不自知。
如若不信,看下需求侧就能明白。
01
SaaS市场需求有多强?
从企业软件的角度看,国内的企业软件市场因为不成熟,因此也没多大。但从SaaS的视角看,那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海外企业所用SaaS的平均数量已经达到130个,这无形中把企服市场放大了上百倍。更重要的是,这些SaaS应用有更强的“刚需”性。
以前,比较SaaS和企业软件时,总要说SaaS对软件的渗透率。其实这非常不合逻辑,因为大多数业务领域,SaaS并不是渗透,而是另行发展出的,企业软件之外的新市场,即目前统称的企服市场。
所以,目前的问题,并不是企服市场趋近饱和的问题,而是庞大的潜在客户需求,与低提供能力之间的供需矛盾。而且国内情况,相比国外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因为海外企业的IT普及率高,出于保护前期投资的限制,SaaS推广难度其实更大。国内的IT普及率低,但低有低的好处,可以完全忽略前期IT投资的限制,因而SaaS的普及可能会更加容易一些。
02
困在企服市场的企业软件
说到需求,一定有人会说:对于企服市场的每个需求,传统软件也能解决和满足。话虽如此,但传统软企有两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效果和成本。
因为它们擅长的是系统的构建,而不是解决细分业务问题。如果需要某个细分业务的解决方案,传统软企也大多采用收购方式,而不是自己做。比如,SAP就曾经花了83亿美元,收购费用报销SaaS公司Concur。你总不会认为,SAP连个费控报销软件都不会做吧?
比效果更关键的是供-需成本。事实上,即使它们愿意把现有系统拆散为细分业务,按照现有软件的生产方式,将一个SaaS产品做出来,并成功进入市场的总成本,可能会相当高。
因此,对应客户的采购和使用成本,必然也会高。
实际上,供-需成本问题,本质上是个经济学问题。所以用软件方式做SaaS,必然会被更适合市场的新模式所取代。
因此,传统软企要想进入SaaS市场,只有全面转型。
但这又谈何容易。
03
SaaS为什么行?
所有成功的SaaS,无一不是以“客户成果”为中心,而非自己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因而SaaS表现为更加聚焦,以服务为界面,而不是软件功能。
因为在“客户成果”这个点上,很容易与客户达成共识。因此,以客户业务成果为目标导向,所有问题都会简单许多。比如,SaaS不用像软件那样强力销售,而是全力做好marketing,找到“对”的客户,就会水到渠成。
实际上,SaaS的最大优势,还是“服务的工业化”,也就是用管理工厂生产线的思维方式,来管理SaaS服务,这将创造出更多的商机。
而服务工业化的结果,是使供-需成本得以大幅降低。具体而言,不但降低了客户的总拥有成本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也降低了SaaS服务商的总服务成本TCS(Total Cost of Service)。这不但构成SaaS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从根本上回答了“SaaS为什么行”?
不仅如此,SaaS依靠“吸引并留住客户”的经营逻辑,也使SaaS更具“韧性”和“抗经济周期能力”。
04
跳出SaaS创业的怪圈
很多人都会有个疑惑:目前国内SaaS发展状态,与黄金时代看起来还有太远的距离。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差距实在太大。
的确,很多SaaS创业公司,毕生都在忙两件事:找“赛道”和找钱,而忘记了真正要找的,是客户想要的成果。
这就形成了一个SaaS创业怪圈:只有找到赛道,才可能找到钱;而只有找到钱,才能留在赛道上。
“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现在经常被当作正确的废话。但用这句话来说明产生现实与机会差距的原因,再合适不过了。
对于SaaS来说,唯一正确的事,就是帮助客户实现其成果。因此首先要找的,应该是客户成果,而不是其它。
而正确地做事,代表按照SaaS的商业逻辑和业务规律行事,而不是到处找所谓的“成功捷径”。
事实已经证明,很多所谓的“赛道”,其实只是一个业务分类,并非客户成果。这个问题靠钱是解决不了的,事实上很多公司融到的钱,已经远超Salesforce到达“拐点”之前的融资额,但离着“拐点”仍有很远的距离。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不从这个怪圈中跳出来,就很难跟黄金十年搭上边。而放弃盲目做大的心态,平心静气,多数SaaS创业是不会失败的。
写在最后
SaaS黄金十年的提出,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国内SaaS行业的“拐点”就要到了。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行业的“拐点”,而有的只是到达“拐点”的创业公司。
而大部分SaaS公司要做的,是尽一切可能,不倒在黄金十年的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