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产品:最有效的竞争逻辑,往往都是最简单的

科技   2024-10-12 21:04   北京  

上一篇文章引用了Intuit的案例。其实我极少使用Intuit这个经典的SaaS案例,倒不是因为这个案例不具代表性,而是因为Intuit这个案例,讨论起来太容易上头。

因此很容易变成对“现象级”问题的争论,而忘了文章本意是为了探索SaaS产品竞争演化的底层逻辑,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从文章留言和私信能看出,绝大多数人的关注点还是偏了:又成了Intuit的“现象级”问题;也有人认为,把现有XX财务软件裁剪,也可能达到同样效果,不采用SaaS模式也行。

前一个问题是无稽之谈;后一个可能对SaaS有什么误解。

说到“现象级”,少不了什么小而美、产品力、PLG、垂类等模棱两可的大词。实际上,当你想到这些名词的时候,就已经失败了。因为这些都是对已成功SaaS的废话体描述,离着产品竞争演进的底层逻辑,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我们现在可以给出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Intuit仍然采用纯粹的标准化软件方式,还能像现在这么成功吗?

这个问题还是回到产品竞争演变4个阶段,即从竞争功能性可靠性,再到便捷,最后到价格

很容易看出,对于大多数企业软件来说,走到第3个阶段,即“便捷性”这里,就很难再走下去了。换言之,毫无悬念地又回到了功能性竞争阶段。

那么,SaaS为什么行?

主要是SaaS产品逆向应用了这个产品竞争演化逻辑。换言之,SaaS既有超强的进化能力,而又不至于变得臃肿和大而不当。

SaaS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从便捷性说起。

所谓便捷性,其实就是现在说的客户体验。实现便捷性或者最佳客户体验,最关键的一点,是做哪些功能,不做哪些功能,拿捏得恰到好处。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难。

前不久一位CPO让我帮助看他们的产品:丰富的功能,豪华的UI,令人印象深刻。

但当我看到其产品功能使用度数据时,发现功能使用度还不到10%。什么概念?假如有30个功能,常用的最多也就3个,其余的27个找不到完整使用的例子,或者说基本没人使用。

回到竞争演化逻辑,这个产品卡到“便捷性”这里,因此就无法再进化了。连用都没人用,再谈低价就没意义了。

SaaS界,这不是个别现象。至于为啥非要搞成这样,要么是用户要求的,被用户带偏的;要么是因为竞品有这些功能,销售要求的,被对手和自己人带偏的。

这就是彻头彻尾的软件逻辑。

实际上,这个问题对SaaS很容易解决,而对软件却很难。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利用SaaS两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所有产品决策,都是根据用户使用数据分析做出的,而不是拍脑袋自己想出来的

比如,用户需要哪些功能,这些功能该怎么做,从用户使用数据都能看出来。这就像是打牌,因为可以看到他人的底牌(使用数据给出的操作轨迹),所以哪怕是一手烂牌,也还有翻盘的机会。

具体而言,SaaS最初确实需要少数关键假设,它们不但数量少,而且还可能比较简陋。

但因为有用户使用数据这一法宝,SaaS产品的“升级”,可以是随时随地的。因此,SaaS其实不需要太多“聪明”的产品经理,会分析使用数据就够了。

SaaS产品正是依靠这种超强的进化能力,只要关键假设正确,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进化的速度。而软件是无法做到这点的,因此也谈不上有目的的进化,而是一如既往地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定期升级。

如果站在客户视角,感觉一个是越来越符合自己的心意;而另一个则变得越来越眼花缭乱。

其次,世界上很少有无师自通的产品和用户,SaaS当然也不例外。

但好在有客户成功的帮助,而CSM就是最有经验的用户。有了他们的参与和帮助,绝大多数问题都能解决。这同样是得益于SaaS统一的平台,一个CSM可以服务上百家客户,这要比企业软件的售后人员,效率高得多。

所有这一切,都为价格的降低,提供更大可能性。或者说,价格降低是正确运用产品竞争逻辑的结果。

相关链接:从市值超1700亿美元的Intuit,看SaaS对企业软件的破坏性创新

ToBeSaaS
SaaS商业效率顾问,提供SaaS全业务运营的咨询服务。著有《SaaS商业实战:从好模式,到好生意》、《SaaS商业实践:从增长到盈利的秘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