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飞书未来无限大会,于9月4日在上海召开。距上一次大会,已经过去了约一年半的时间。这期间飞书发生哪些重要变化?是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这次大会上,我关注到两个重要信息:一个是飞书CEO谢欣宣布,飞书2023年实现了2亿美元的ARR门槛。另一个重要信息是,飞书一次发布了“多维表格”、“低代码平台”和“飞书项目”等企业工具的新升级。
如果把这两个重要信息关联在一起,可能很多人都会有像我一样的疑问:实现如此高的ARR,离不开强大的销售力量和客户成功的留存能力;而“死磕”产品的飞书,是如何做到的?
从发布会上给我的感觉,这应该是飞书工具持续进化的结果。
01
飞书的工具进化,到了一个新阶段
经常有人把“产品迭代”和“工具进化”混为一谈,但其实它们是不同层面的两件事。虽然本质上,所有的产品都是工具,但产品迭代仅限于产品开发过程范畴。而工具的进化,则是随目标业务定位的转变而发生的。
回顾飞书的目标定位,很容易看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组织提效”到“人才管理”,再到“业务提效”。
“组织提效”和“人才管理”虽然对于企业也重要,但它们的价值并不够具体。而作为一家SaaS企业来说,靠“理念”而非“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很难立足,更不要说商业上的成功了。
好在飞书也终于想明白了,唯有进入业务的腹地,才是其星辰大海的真正入海口。也正是这一新的目标定位,改变了飞书工具的进化方向,因此多维表格才成为产品发力的重点。
不过,想深入业务的腹地,对于以技术和产品见长的飞书,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02
被飞书“盯”上的“蓝海”
基于这个新的业务定位,就有人据此认为:飞书准备进入企业的核心业务。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除了可能会引发外界对飞书企业能力的质疑外,如果过度营销的话,还可能招致“不对”的客户。
实际上,被飞书“盯”上的,是传统企业软件忽略的一个企服领域,一个相对的“蓝海”。
我们知道,任何企业的业务,都包括内部业务和外部业务。内部业务如:生产制造、产品研发、财务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业务的规则、流程和方式都是基本固定的,因此才有如MES、ERP、财务等IT系统支持。
除了内部业务外,企业的经营活动,大都发生在企业的外部,也就是外部业务,如CRM、营销、销售、行业特有等连接一线人员的业务。外部业务的特点,是追求敏捷高效,而不拘泥于固定的流程和方法。正因如此,外部业务大部分是所谓“非标业务”。
如果用常规的软件方式,去做这些非标业务,除了成本高,不可避免地会反复修改,而失去作为工具的作用,最终可能会导致用户失去信心而弃用。所以它们需要更敏捷和更经济的构建方法。
外部业务市场之所以被忽视,是因为一般认为,这类业务都属于边缘业务,或者是对内部业务的补充。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很多行业或领域,外部业务的占比都会高于内部业务。此外,外部业务比内部业务有更大的改善空间,对于企业经营提效的作用也会更大。
因此,它们才成为飞书的业务切入点。
03
“先进工具”给客户带来了什么?
一个工具是否先进,可能有很多标准,比如功能多、使用友好、技术先进、有AI加持等。不过在我看来,作为工具,先进性的判别标准,只能是看它们是否增强了客户的竞争能力。
实际上,商场如战场,工具即武器。客户企业间的竞争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具力量。以先进的业务工具武装客户,才能帮助客户打造竞争力,这也是工具带给客户的最核心价值。
所有产品本质上都是工具,但只有持续进化的工具,才能支撑起复杂多变的企业外部业务。正如多维表格的复杂进化过程。
04
降本增效,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把“降本增效”当做一件事。其实,站在工具视角,降本和增效并无必然的关联。
先说降本。除了降低工具本身的软件成本外,还包括因为没有使用工具,或者用了不合适的工具,所导致的损失,比如时间成本、rework的成本、商机损失等成本。
而成本能不能降低,主要取决于工具的输出质量,以及正确使用工具的水平。
再说增效。一个最幼稚的逻辑是:成本降低了,效益就提高了,这等于说,躺平更有助于盈利一样。显然这纯属是一种臆想,现实中很少有企业是这么干的。
实际上,能不能增效,仍然取决于工具输出能力和使用水平,即依靠工具的力量增加的效益。此外,增效必须是财务可衡量的,否则就很难得到客户的认可。
这里用一个实际项目例子,说明这个逻辑。
电车企业的换电站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外部业务。市面上很难买到现成的软件,如果开发,除了时间上可能来不及外,效果也难以预测。
使用飞书多维表格,结合多种工具,助力蔚来落地1000+个换电站,实现同等资源人效翻倍。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使用规模覆盖总部与区域达200人,每年节约21600沟通工时(900天),节省用工成本400万元。
从1到1, 000 座换电站,蔚来曾经用了1, 508天。蔚来2023年在飞书协同的助力下,新增1, 000座换电站,仅用了355天。
而提前1200多天投入使用所产生的效益,也是可以清楚地计算出来的。
这个例子也说明,降本增效未必就是数字化建设的目标,但一定是使用先进工具获得的结果。
写在最后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企服市场,其实并不存在纯粹的蓝海。实际上,靠表格工具或BI做为业务工具,帮助客户实现外部业务的工具化,也并非是飞书的首创。除此之外,低代码工具也是这个领域的有力竞争手段。因此,这个领域的竞争不但存在,而且还会非常激烈。
对于飞书来说,要想赢得这个市场,除了业务工具的持续进化外,别无他法。
在商业化方面,飞书虽然跨过了2亿美元ARR的门槛,但SaaS业务中衡量收入水平的另一个指标RAC(Revenue Acquisition Cost),即收入获取成本,飞书并没有同时公布。
看来,飞书自身也需要降本和增效,才能实现健康和持续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