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思考城轨为什么客流不及预期,想到大概有三大矛盾。
这三大矛盾里,第一个矛盾是系统性矛盾,非业内人士所能解决。而其余两个矛盾实则通过立法,立规矩是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思路或答案的。
第一:央地矛盾
城轨由地方政府申报,中央政府调控和审批。地方政府为了GDP和就业,中央政府或者根宏观经济环境进行,或根据地方需要审批。而财税改革以后,土地出让金大部分由地方政府保留,这是地方政府财力最大来源。
有钱方能办事,地方领导干出成绩才能获得升迁。而一般预算的收支基本平衡,因而通过出让土地获取发展资金。这些年城市化为什么很快,主要是土地出让金实则是一次性把未来多少年的钱都收了。但随着各地土地出让越来越多,土地出让也是要竞争的,然后就得给土地投资,也就是配套基建,地铁可以快速扩大城市规模,由此造成申报冲动。在土地财政、跑部前进的情况下,对城轨的建设时机难以把控。再加上一任政府的任期是五年,五年以后原规划能否继续落实,那都很难说。换一任政府,不是新政府想调规划,而是需要换地方卖地,换地方干出成绩,这是为什么以前新来一任领导需要调总规,调线网的原因。而中央对此显然也是清楚的,在批复建规的时候,很关注地方政府是否换届完成,担心批复后改规划,从而造成审批的不严谨不严肃。
在这种央地博弈下,TOD难以落地,因为沿线土地一旦出让,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建设。而城轨的审批不由地方政府说了算,造成建设时序不匹配。
这个矛盾是系统性矛盾,涉及央地关系,涉及财税体制,涉及规划管理和方法体系,涉及领导干部升迁制度,涉及地方债的管理…城轨只是一个集中体现。
这是秦汉以后就一直出现的问题,这是中央集权的内生矛盾,只能根据问题不断调整和改进。
第二:地方矛盾
实际上,我们国家城市化已经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投融资模式,也就是土地融资。
纵观我国各地的轨道交通建设,有两个事实。
1、我们城轨的建设资本金大都来自政府基金,也就是土地出让金,从卖地收入作为城轨建设资本金,无可厚非。因为一般预算收入基本对应着刚性支出,甚至还不够。一旦土地出让金锐减,我们很多地方财政可能出问题,最近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不太好的苗头。
2、我们城轨企业也基本都是“城轨+地产”模式,有自己的城轨建设和运营公司,也有地产开发公司,有的甚至不止一家地产公司。
2022年上半年所谓利润为正的那几家公司,背后基本都是地产公司盈利弥补了运营亏损。
但为什么我们没有形成站点周边高密度开发,或TOD的结果呢?
除了第一个原因以外,那就是地方内部的矛盾。目前土地征拆这种累活,基本都甩给了区县政府,既然出了大力,自然在土地收益环节也要争取到利益。所以,土地是香饽饽,站点周边的土地更是香饽饽那儿最肥美的。再加上,我们的招拍挂制度,轨道地产未必能拿到站点周边的地。
怎么办?答案也没那么难。就是一旦地铁建设规划接件后,立马组织专班启动沿线TOD详细规划,按照TOD的思路对站点周边进行梳理和规划,然后进行招拍挂。也不一定需要交由轨道地产来开发,收益只要给到国企就好,即使不是国企,招拍挂的这部分土地出让收入也是到了地方财局。但对于与轨道深度融合的方案,则需要轨道联合优质地产商共同谋划和开发。事实上,最近几年,成都、深圳等地就是这么操作的。
这个问题的解决核心在于,外部收益内部化,也可以理解是要合并报表。
第三,政企矛盾
城轨可持续问题,底层逻辑是企业现金流可持续,目前的事实是,一旦地方财政困难,城轨铁定不可持续。
城轨可持续就涉及收支问题。城轨如果制式明确,则建设成本大体固定,运维成本实则差别也不会太大,只要大家把账目公开,很快就能在互相学习和监督中改进和优化。
那么建成什么样的城轨则很重要了。建成什么样的城轨是在线网规划里制定的。线网规划涉及公众利益,是城市基础设施一部分,对城市具有重大影响,所以线网规划往往是政府行为,要求规划成果公示。
可是,我们地铁公司是企业,他对于他手中最大的固定资产,什么时候建,以什么方案建,基本都没有话语权。原因在于一,也就是城轨实则是卖地的工具、抓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2000公里的庞大线网、3000公里庞大线网的原因。这个线网规划不是企业做的,用什么车,如何养护维修,什么敷设方式,企业只能到建设规划阶段,甚至可研阶段才有参与和话语权,而且方案也不是地铁企业所能决定。而这决定日后的成本。
而我们国家的规划专业最矛盾的地方在于,规划只管描绘宏伟蓝图,并不管成本和收益。总规如此,线网规划也如此。建的起,至于以后长期的运维成本则考虑减少。全生命周期喊了很多年了,迄今很少有见落地的。
但,这对于基础设施企业,是不公平的!
线网规划是顶层规划,如今各地又开始了中低运量线网规划,在没搞清楚制式运维成本以前,就上低运量(不太好意思用盲目),这又回以前规划不算账的老路了。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大概率是政企分开了。政企分开后,土建甚至机电部分都归政府,由政府一次性投资建成,之后交由企业自负盈亏,政府只需要做好运营监管和票价听证。具体如何操作,还可以进一步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