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体验

2024-07-16 16:24   北京  

工作原因去了趟伊拉克,来回都在多哈转机,以下说说我的印象深的几个事情。还有很多不明白和不清楚的,可能需要我查查资料看看历史书再来说。


1、是否安全


我觉得任何一个外国人头一次来伊拉克首先关注的是安全问题,我也一样。记得公司部门同事关心问我,“去伊拉克你有啥诉求?”我第一反应居然有点感动,多人性化啊,问我啥诉求。感动之下是勇敢,回了一句:“能否帮我买个大保险?”那时候,心里真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


实际到了伊拉克后,先后去了巴格达和南方一城市和巴比伦城,目之所以,百姓安居乐业,只是城市面貌,大约跟我国很多城市95-2000年的样子。由于每天45℃的高温,城市街道得不到及时打扫,所以有点脏。

跟合作企业打听,回答说,除了巴士拉和北部库尔德的局部地区有点乱以外,其他局势都很平稳。


2、宗教


我们国人可能很难想象,宗教国家的人对宗教的狂热。到达的第四天是伊斯兰历1465年最后一天,那天晚上,以及第二天的晚上,也就是1466年新年第一天晚上,教徒们在清真寺阿里的墓葬处祈祷,哭泣。阿里是伊斯兰第四任哈里发,葬在了纳杰夫。他的墓葬只有男士才可以进入。期间看到4-5个抬棺的在寺庙里转圈,后来在巴格达看到一些神龛,也就是我们的棺材。总得来说,人类很多地方在生老病死上也没那么大差别。

合作单位的朋友跟我说,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区别仅在于是否承认阿里是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是默罕默德的女婿。目前中东地区,只有伊朗和伊拉克是什叶派,实际查百度,提到伊拉克目前仍然有35%的逊尼派伊斯兰。


纳杰夫的宗教氛围更浓一些,到了巴格达,才能看到伊拉克世俗化和多元化的社会,也有不少女士是不包头巾的,穿着短袖。


伊拉克的夏天很热,45-50℃。我突发奇想,这儿的女人是否打伞。上街一看,确实用不上,站在外面,无论是否阴凉,都感觉站在火炉里,热空气直冲鼻子,到达大脑。此时,黑袍、防晒衣反倒可以隔热。


3两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飞机降落在巴格达,巴格达的时区比北京晚5小时,所以到了后就入住酒店调整时差。吃完午饭就驱车前往纳杰夫。一路走在高速路上,我发现两点,一个是平原,一个是椰子树。一望无际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像哪呢?跟呼伦贝尔草原不一样的蓝天白云,这儿满目的“椰子树”和麦子吧,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反倒是海南文昌铺前平原,一样的“椰子树“,一样的沙土地。但后来到了巴格达、纳杰夫,尤其是巴比伦,瞬间新龙门客栈的感觉来了,像甘肃的武威,历史显赫,但现状又略微有点苍凉。

(巴比伦城墙,最底部颜色深的据说是原来的)
(椰枣树)

后来到了巴比伦,我才知道那是椰枣树,伊拉克的椰枣很有名。我想,或许因为是树长得像椰子吧,所以我们叫椰枣。椰枣吃起来很像我们国家的“蜜枣”,但吃完因为有个“蒂”,所以又有点像是吃柿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伊拉克最有名的莫过于两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可能就因为这个原因,四处无险可守,四战之地,这个地方东南西北都可以进来占领,真是民族大熔炉。


历史上,这里先后被西边的罗马,南边的波斯,东边的蒙古和北边的奥斯曼帝国统治。在近代史里,这里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然后是英国殖民地。伊拉克攻打科威特,也是因为科威特曾经是伊拉克的一部分。我们在伊拉克看到各种肤色的人,白色、黑色、棕色,等等。

(网图,伊拉克地势地理图)

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而幼发拉底河流经纳杰夫,最后汇合成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海。在巴格达,一般都会介绍去河边吃烤鱼,实话说,烤鱼看着美,吃起来不及四川的烤鱼香。不过馕确实很香。

(烤馕炉,馕贴在炉内壁)

当下的伊拉克人以自己是巴比伦和亚述帝国而自豪。


4 人

这次去,认识几个新朋友。首先是合作单位的朋友,问了他们。一个说,去年11月出来再也没回来过;一个学阿拉伯语的,说过来14个月,领导一直没批回去;还有一个从尼泊尔过来,也近半年没回去了。想想,这些人虽然也是为了生活,但他们也实实在在在外面默默的赚外汇,输出中国装备和标准,捍卫我们的汇率。


有意思的还认识一个他们本地员工,叫穆斯塔法,巴格达大学土木工程毕业,27岁,一口比较流利的英语,在他们那又当翻译,又干司机,还干施工现场管理,月薪保密。据说,这是当地比较高的收入,一般都500美元,也有200-300美元的。


这个小伙子也不知道是不是跟憋坏的中国人待太久了,玩笑间隙蹦出“几把坏了”、“牛逼class”等词汇,当然也知道是跟我们开玩笑。


穆斯林地区一夫多妻制盛行,据说不能超过4个。不可避免的,我跟他聊起辜鸿铭的梗,

a teapot can match many teacups,but you haven't seen a teacup match many teatops。


然后,这小哥回,haha,yesyes, but  a woman can match different men,black man ,white man…。瞬间觉得在开车这件事上,哪儿的男人都是老司机。


对了,穆斯塔法留着一脸络腮胡,一问才知道,这个胡子得去理发店,大约7-10就得整理一次,一次大约100+人民币。

(网图,非穆斯塔法本人)


最后一天,逛了超市,老街区,巴格达博物馆,居然遇到好几个中国人。

(偶遇深圳一女子,半年游遍中东,佩服之余又替她捏把汗)


5 市场


很想知道当地的民生,于是要求去逛逛超市,总得来说,食品价格大约国内的一半,而锅碗瓢盆类的,是中国的两倍。据说,伊拉克政府对食品有补贴,不知道在哪个环节进行补的。

(一块人民币大约是200第纳尔)

逛了个商场,感觉跟国内商场也类似,一楼女士化妆品,二楼珠宝,顶楼儿童游乐场,局部也是餐饮。期间也看到女人带娃,男人在边上看手机;但也偶有模范的,男人带一孩子,女人也带一娃。伊拉克目前人口增长率2%以上。我转头对穆斯塔法说,good man ,他报以微笑,立马说,yes, i should learn from that man。

走在街上,日韩车更多,偶尔也有我们的GWM,由于一家子人比较多,Suv类的大车居多。手机是小米和传音居多,也有三星,但伊拉克更喜欢用苹果,买不起一手,就用二手苹果。


空调以海信、格力居多,LG的也不少,也有不太认识的国外品牌。


目前来巴格达的中国人比较多了,感觉我们很快会把“内卷”带到这片古老的地方。回来的时候,遇到一群上海来的中国人,主动介绍说,是搞电力的,有在ABB公司待过的。确实,伊拉克的电力系统不够稳定,我住的那个酒店,每隔2小时,大约会跳闸一次。


提到这个酒店,小红书里也有介绍,160美元一天,包三餐。房间布局像如家,但餐饮真不赖。这家酒店的老板是个中国人,大部分中国人来这儿都愿意来这家酒店,安全!但我在那儿住了几天,感觉也有不少在那打听消息的,又让我想起新龙门客栈和和平饭店。


以上文字仅是到伊拉克7-8天的观感,可能存在不对的地方,以后如果有时间再把这片土地的历史和地理、人种弄得更清楚一些。


READ for FREEDOM
read,tour,write,until the end of world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