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炒股和劝人不要炒股都不对

2024-10-13 09:46   北京  

本来这篇应该先记录《货币从哪儿来》,但那本书看完落(是落,不是拉)朋友车里了,后来在微信读书上又翻了翻,虽然有好些个地方看不明白,然后我又翻了翻其他人写的读后感,仍旧有些不明白,遇到这种问题,我一般处理方法是,先略过去,把自己看明白和自己理解的东西说一说。明后天吧。


今天本年度最后一次说说股市,我不太爱写股市,原因国民对炒股的人有点歧视,如果聊天过程说你在炒股,很多人会觉得你不务正业,甚至用一种怜悯的眼神看你,真的是受不了。


同时,股市是各种情绪、信息的集合,谁也说不清楚短期会如何,甚至长期也是靠国运。


比如但斌和任泽平的互怼,我觉得他俩都有道理,也都没道理。任的说法是政府希望看到的,那就是“为国护盘”,但又害怕“股民乱来”。但斌呢,提示风险,我觉得更好,只是他之前高位鼓吹茅台、爱美客,今年继续吹英伟达。后来茅台和爱美客后来都暴跌了,英伟达会不会暴跌,我觉得谁也说不清楚,毕竟当今世界进入了纷争的年代,发生各种不可预测的事的概率增加。但这次但斌的提醒,如果只提风险,不否定牛市,可能会更好。


格隆也在说不是牛市,格隆的很多观点我都认同,但是否牛市我觉得也没必要争,很多东西说不清楚,都没有一个量化指标。牛市是走出来的,走完我们可能才知道,哦,原来我们经历了一场牛市;泡沫也一样,2004年有同学聚会就说,房价太贵,泡沫会破裂,可是一直到2020年,房价都持续在涨,即使房价跌了,但还是高于2015年(最后一次上涨源于棚户区改造的年份)。这个16年,如果说一直等房价跌,基本就错过了一个时代。


经济衰退也一样,我们可能需要很久才能明白,我们真的进入了通缩。这可能就是这一次,经济政策调整稍微滞后的原因。但政策实施后,由于政策发力需要时间,可能下一回,在大家的犹豫中,经济又好转了,但大部分人身在此山中。


要说这个国庆体会最深的是什么?那就是不要劝人炒股,也不要劝人不炒股。因为,大多数人都愿意把功劳归因于自己英明神武,而把过错认为是别人误导,从而减轻自己心中的负罪感。所以我觉得任何人都不要去荐股。很多人不不知道,企业一把手有时都搞不清楚自家股票的价值和涨跌。


初入股市,还是大学上铺的兄弟,让我去开户,那是2007年的5.28日,开完户,然后29号去银行转钱去账户(那时候银行排队很久),我买了5000块的工商银行,然后就5.30半夜鸡叫,提高印花税,那时也不懂啥是印花税。跌了几日后,股市继续上涨,我买的工商银行居然赚钱了,然后剧情都一样,加大投入,其实不到10万万块钱,高卖低买。然后就是次贷危机…,亏了好多。2010年买房为了凑钱,钱全部出来了,大概亏了2-3万。再次进入股市,是2012年,又弄了不到10万,类似的过程,相同的结果,2015再次股灾,又因为换房,再次亏损离场,这次亏损了2-3万。所以牛市亏钱都一样,都是大家劝你进入,然后开始小赚,然后大把投入,再然后,本钱没了。


再次进入是2017年,这个时候,有了微信,有了雪球,包括雪球出了很多书,有了公众号,尤其是腾腾爸和唐朝,知道了价值投资,看了不少价值投资的书,还有高瓴资本的张磊,包括他的《价值》…咋样呢?目前还活着。


写下这一段回忆,完全是想起了我的这位好兄弟。



如果说现在对股市的理解,大概就是下面这种方式或思维,最适合普通小白。


首先,股票的背后是企业,我们买入股票就相当于拥有企业的一部分。买卖股票首先看企业是干嘛的,如何赚钱的,如果是永续或靠谱企业,即使买贵了,通过后期继续研究,低位买入,还有摊薄成本的可能。很多人都通过感觉,又或者是小道消息,又或者朋友推荐。然后亏了怨朋友。如果不懂企业咋办?那就看大家都认为好的企业,剩下就是等。比如腾讯,比如茅台。


2020年赚钱的时候,我也曾给朋友荐股,后来大跌的时候,这位很有主见的朋友依然开玩笑找我补偿,我才发现自己愚不可及,自此再也不敢荐股。


其次是买入成本。买入成本有个简单方式,就是看股息率。很多人看到股息率嗤之比鼻,甚至说,我来股市就是为了那点可怜的分红?可是,老股民都知道,成长的都未必靠谱,看走眼的多了去了。有句老话,“富贵险中求”,很符合现代金融的风险-收益理论。但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去赌。人性大都还是喜欢确定性。所以看到能持续分红的企业,而且股息率比存银行或国债还高的,就可以进入观察和研究了。现在媒体发达,有个好处,就是当自己不理解的时候,可以多看看其他人,机构怎么看这个股票。实际上,股息率高,往往说明,这只股票的价格不贵。举个例子,某酒1300的时候,股息率大约4%,比无风险收益率高两个点,为啥不买呢?很多人说,年轻人不喝酒,以后白酒会不好。这个想法是否靠谱,需要数据支撑的。毕竟营收在增长,出厂价买不到。产品总有人用,总有人不用,我们把握的就是当下。


买上了,就拿着等分红吧。如果这个过程股票大涨,偷着乐吧。那什么时候卖呢?还是收益率的对比,如果股票的股息率降低到无风险以下了。就可以考虑卖了。但这个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你能计算企业的价值,能分析和预测明年甚至更远时间的利润和现金折现,算下来觉得拿着股票更划算,那也是可以持有的。具体方法因人因股而异。



国庆回到老家,我给一个亲戚打电话邀请过来玩,结果电话里,他垂头丧气,回我没心情。怎么回事呢?


今年4月,股市行情尚好,他又投入了26万,据说最多的时候,市值40万,但后来只剩下了10万。然后找媳妇,找女儿拿钱想继续投入,但她们都不同意。同时,他的大姐让她儿子过去劝他不要再炒股,其他亲戚也劝他不要炒股。他懊恼的跟我说,这可能是他人生最后一次机会,言语中透露出对家人深深的不满。


我劝他,赚钱本来就是为了生活和家人幸福,如果炒个股弄得家庭不和睦,炒股只是为了享受那种涨跌的刺激,那跟抽大烟有啥区别呢?又或者,你每个月交足家庭,剩下都留给自己炒股,跟她们达成这个协议也行。他依旧在抱怨,这次机会是她们不给他。


我们入股市,也得想明白,入股市的终极目的是干什么?如果炒股自己每天被信息裹挟心情难以平静,甚至耽误工作,每天难以入睡,甚至跟家人吵架,那这个股不炒也罢。



我这个亲戚岁数不小了,跟他大姐儿子岁数差不多,所以基本就是由他大姐带大的。大约上世纪末,他就进入股市,迄今股龄将近30多年,以我跟他有限的几次聊天看,他炒股是真的在炒,包括我认识的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类似,就是新闻媒体宣传,自己看着感觉好,然后就下手买,操作简单,而且在这个过程,很容易得到满足。至于买了什么,生意如何,难不难做,有没有竞争对手,可能都不清楚。


在“七负两平一赢”这个股市生态下,股民很卑微,股民长期是“不务正业”的代名词,所以创立股市的管理部门需要保护好平民百姓,这是否真的是一个赌场?(吴敬琏语)。我总相信国家会越来越好,制度也会越来越完善。想干好事情实际也是杨广、王莽等的初衷。


但另一方面,我们的股民必须明白炒股就是炒国运。李斯的仓鼠和厕鼠论有点这个道理,巴菲特能成为首富,首先也是他刚好成长在美国国势蒸蒸日上的时代。作为普通人,干好自己的工作,也是国运的一份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还是需要多干点有价值的事情。


宏观经济大多数人都难把握的,所以很多大咖,都认为应该轻大盘,重个股。在经历了一轮周期后(也可能这个周期还没过去),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有瑕疵的。宏观经济还是需要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持仓仓位上,当景气度高的时候,重仓和满仓;当景气度差的时候,可能轻仓,一直等到股市交易量到地量。


突然想到,最近巴菲特手握大把现金,巴菲特能长期笑傲资本市场,跟他这个持仓仓位应该很有关系,但关于他仓位的研究相对较少。当然,老巴也有大跌的时候,但手持优质企业,也是老巴能踏实持股的原因。当然,这个观点,也有不少人不认同。不少价值投资者认为宏观经济难以把握,更应该在宏观经济不好,企业落难的时候,加大持有,因为宏观经济不好的时候,好企业才能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占有率。我觉得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如果遇到股灾,遇到宏观经济持续紧缩,可能先出来一阵子会更好,也可能我被这一波持续下跌吓到了。(这是我这两天思考的,也可能我依旧是错的)


再换回炒股炒国运这个视角,如果国家都完蛋了,那当前货币的信用还在吗?持币有用,还是持股有用?某种角度,股票、钞票、房子、债券等都是货币(这是看完《货币从哪儿来》的体会),就看你愿意持有哪一种。从收益的角度,自然选择收益高的了。


再举个例子,说明我如何看待炒股和持股,最近腾讯股价上下波动,实际上,我更希望腾讯的股价别上涨的那么快,等腾讯回购注销完了再上涨,我更乐见其成,毕竟能注销更多股份,我的比例就会提高(虽然我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点比例)。好像目前腾讯就是这么操作的,股价高了,回购金额就降低。为这种市值管理优秀的企业点赞!


实际上,整个持股或炒股的过程,都在比较收益率,比当下,比以后。货币是静态的,而企业的价值在动态变化,买卖股票的难度和乐趣也在于此。


有的人喜欢追涨杀跌,有的人喜欢琢磨企业经营之道。前者是一个简单的重复操作,后者则在不断积累知识,也能产生复利。









READ for FREEDOM
read,tour,write,until the end of world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