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当故事看,比较轻松,估计作者也没想这本书流芳百世,所以语言诙谐,用了很多当下的梗。
看这本书完全是两个原因。
一是春节期间去了趟衢州的江山,这儿是戴笠的老家,然后在附近的山上看到了黄巢塑像,原来是仙霞关。
脑子里想了想,对这个人大概只有两首诗: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题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第后赋菊》
脑子里想到周杰伦和巩俐了:)
两首诗都写菊花,黄巢是真爱菊花啊!
第二个原因是看张宏杰的《坐天下》,提到洪秀全,张宏杰提出“洪秀全”水平很低,同时提到,中国历史跟西方历史有个很大不同,就是中国很早就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说法,所以,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特别频繁。
《坐天下》看完后,立即找来了《实说太平天国》,虽然没看完,但已经感觉到太平天国的一些历史真相可能真如张宏杰所说,洪秀全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写文章,实际都很弱。他们(包括黄巢)能成气候,实际都处于一个时代的末世,皇权不强,局中人为各自利益,劲没往一处使。
那么黄巢呢?
带着这个问题找了些黄巢的生平事迹,发现黄巢这个人,文章肯定是比洪秀全强,就看上面那两首诗,我要没记错,那首“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曾入选中学课本。而洪秀全的文章,简直不忍卒读。这儿有一篇算比较好的:
吾侪罪恶实滔天,幸赖耶稣代赎全。
勿信邪魔遵圣诫,惟从上帝洗心田。
天堂荣显人宜慕,地狱幽沉我亦怜。
及早回头归正果,免将分寸俗情牵。
黄巢起初是个走私盐贩子,后来在朝廷打击下,他铤而走险,走上了造反的路子。各种天时地利人不和的情况下,黄巢居然打下了福建和广州。如果,他打下广州,安心当一个广州节度使,没准也能成为一方诸侯。但山东人(黄巢是菏泽人)不太习惯岭南的气候,同时觉得自己兵强马壮,有了“彼可取而代之”之心。而后,黄巢真的是在敌军的帮助下,克潭州,占襄阳、破潼关,打进了长安。但是他没有我们后来的领袖那种“进京赶考的自觉”,迫不及待当了大齐皇帝,不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成了众矢之的。然后各蕃镇看到,这家店铺还不如原来那家呢,又联合起来把黄巢赶出了长安,之后的黄巢气数已尽,一举不振,最终兵败狼虎谷(今山东莱芜)。
在提到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中,我们经常在以前的政治思想课里,被告知,“农民群体必须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原因说的是,农民群体没有政治纲领。但农民起义成功的也有,比如朱元璋。刘秀说起来是刘邦的九世孙,但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加上父亲去世的早,刘秀从小跟着叔父种地为生,所以刘秀也可以勉强算个农民。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就在短短的20来年,我们可能终于能慢慢看到洪秀全、李自成等农民起义领袖的真实面貌。要知道,在我们那个年代的历史课本里,那都是打破旧的反动势力的“先进人物”,在贴了标签化的脸谱后,这些人到底干了些什么,反倒没多少人记得住。
施耐庵说:“他时若逐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只是,对于黄巢、洪秀全之流真正干过的事,尽管我们不太相信历史会有正确的评论,但他们干过的那些荒唐事,制造的那些惨案,历史也终归没放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