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亲王在他2023年的书单里推荐了本小书,刘勃的《错位的复仇(伍子胥传奇)》,我下单的时候,顺手又买了一本《逆行的霸主(夫差传奇)》(封面设计一样)。两本书都不厚,每本大约10万字,相当于中篇小说的篇幅,但故事性十足,语言诙谐,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这两本书,主要从《左传》、《国语》、《清华简》还有《史记》中找到相关记录,有时也从《吕氏春秋》找记录佐证。全书先引用上述古文,然后解释,这样就降低了阅读文言文的难度,通俗易懂,很适合初中以上的孩子阅读。
看完了解到真实历史里,孙武这个人可能不存在,范蠡这个人存在,但这几本史书里出现频率不高,也没有记载他成为陶朱公,更没有携西施泛舟西湖,这些故事的出现都在汉代以后,大概率是蒲松龄似的意淫。至于“飞鸟尽,良弓藏“可能也是后世杜撰。(陈雨露在他的《中国是部金融史》,也提到过范蠡,范蠡是越国谋臣,他提出来高价收购吴国粮食,导致吴国缺乏粮食。现在看也可能是假的,因为高价只会刺激吴国提高产量)
这故事讲的是夫差。关于夫差我们熟悉的是“卧薪尝胆”这个故事。“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讲的就是勾践到吴国给夫差当了三年奴隶,为了报仇,每天吃苦,让自己睡不好,天天尝一口鱼胆,激励自己。最变态的莫过于,有一次,夫差身体不适,勾践尝了夫差的大便,然后对夫差说,大王身体无恙,没有临死的病,因为大便的味道不够酸爽。然后把夫差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就把勾践放回去了。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勾践从没去给夫差当过奴隶。
春秋晚期,周室没落。此时,春秋霸主摇摇欲坠,甚至在这之前,晋楚还搞了个弭兵大会,以后不搞霸主了,很不划算。霸主这个机制是这样的,各个诸侯国给霸主交贡,然后霸主就像家长似的,去协调各家之间的纷争,甚至还得去管各家讨小老婆这种事(涉及王位继承)。春秋末期,诸侯国之间虽然也打来打去,但那时候也不见把哪个诸侯王在肉体上消灭的,甚至还保留点封地,那个年代还有讲点(周)礼数的。此时,天下一统的思想还没流行。
但是可是,夹在大国之间的那些小国,比如孔子的母国鲁国,滞留的陈国、还有宋国、郑国等等,已经感受到了危机,又不得不想着与一些大国结盟,或自愿,或被迫。甚至趁着大国打仗,也想壮大一下自己,比如此时鲁国就想吞并宋国。这就是故事发生的大背景。
这个时候的吴国国力逐渐强盛,越国还在野蛮生长,吴国强盛起来后,对西边的楚国构成威胁,于是,楚国就学习了晋国当初扶持吴国制约楚国的做法,帮扶起越国,希望越国可以制衡一下吴国(颇像现在的霸主扶持印度啊)。这个时候,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已经逐步往南移了。吴国强大起来以后,曾经攻入楚国国都郢都,然后又教育过越国,但无论是楚国还是吴国,在当时中原诸侯看来,都不是文明的地方,更别提越国,估计在中原诸侯国看来,吴楚还是蛮族,而越国更是还在进化的猴子。所以,吴国觉得打楚国和打越国都没啥意思,就把眼光瞄上了北边的齐国。大概也就在这个征战的过程,吴国突然发现自己很牛掰,于是,夫差也想当一回霸主。实际上呢,此时,晋国这个老霸主被境内的三家势力(也就是后来的韩赵魏)把持,无力争霸,也无心争霸。但夫差富起来了,就想进入文明国家行列,那当上霸主,不更说明问题?于是乎,吴国胁迫了一群小弟,其中就有鲁国,一起去打齐国,确实不费吹灰之力,把齐国干了。转手,很大方的把赢来的战利品,大概是八百乘战车和三千颗甲士的脑袋送给了鲁哀公。当时鲁国领兵的有个司马,叫书孙州,夫差觉得他人不错,赐给了他铠甲和剑。夫差大概是觉得这体现了对客人的重视,因为吴国当时铸剑技术很高(我猜当时吴国战力强,可能跟他的铸兵器技术有关),夫差也就是想借机炫个富。可是,书孙州呆住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刚好,当时子贡在旁边,因为他先前跟夫差打过交道,大概对夫差有过了解,就过去帮忙接过了铠甲,但没拿剑。夫差应该很奇怪,“挺好的一把剑啊,为啥不要呢?”事后,有懂行的跟夫差解释,“中原没有赐剑的礼,国王给臣下一口剑,那就是告诉他,回去用那把剑抹脖子自杀吧”。当时的鲁国,还是很有文化优越感的。鲁国转身告诉其他中原国家,“吴国这般人真能打,但太野蛮了,没文化”。这事夫差学得很快,回到吴国,就赐给伍子胥一把剑,让伍子胥自杀了。夫差为啥杀伍子胥呢?原来这次夫差攻打齐国之前,越王勾践带人送了些礼,从上到下都打点了一遍,大家都很高兴,唯独伍子胥很担忧,他反对攻打齐国,认为吴国最大的敌人是越国,应该把越国先灭掉。不知道伍子胥是怎么有先见之明的啊,但从当时,甚至从今天来看,吴国占据了太湖周边。当时国家力量以农业为主,肯定也是往北打,因为北边是华北平原,大粮仓啊。南边稍微大点的平原是宁绍平原,然后都是山,养活不了多少人。伍子胥反对无效,因为夫差就是仰慕中原文化,一心想当文明国家的霸主,而不是跟越里越气的越国人打仗,那时候“苏大强”还看不上“越女剑”,打了齐国可是能发财的,能抢土地,抢粮食,抢女人,将士也想打齐国啊。而越国当时有啥?勾践自己还睡柴房呢。于是,夫差让伍子胥出使齐国,想让他自己看看齐国的繁华,然后回心转意。可是,伍子胥去了一趟,反把自己儿子也寄养在齐国朋友那儿了。这下子性质变了。再之后,夫差对当霸主还是碎碎念,终于搞出了个黄池之会。黄池就在现在河南新乡,当时是吴国地盘。看得出来,夫差为了当霸主很用心,很会照顾周天子和老霸主晋国,会址离晋国和周天子(洛阳)都很近,当霸主不就需要周天子点头,老霸主挪窝吗?但这次黄池之会的后果很严重。黄池之会的同时,越国趁夫差带兵背上,姑苏空虚的时候,把吴国的老巢给掀了,吴国进入灭亡倒计时。再之后,夫差输了。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夫差投降,但勾践不讲武德,不给他机会,杀了夫差;一个是勾践提出来把夫差流放到普陀,但夫差觉得无颜见伍子胥,所以自杀了,这很有点像像后来吴国境内的项羽,当然,那时候项羽是楚国的贵族,越国最终还是被楚国给灭了。越国灭掉吴国,跟三家分晋差不多时间,同时,越灭吴也没有周天子授权,越灭吴也算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从刘勃引经据典看,夫差是个挺可爱的人物,甚至是很有创意的一个人物。他开挖了长江到淮河的邗沟,这在当时非常有想象力,也很耗钱耗精力。没准跟隋炀帝,又或者李冰父子一样,修建大型水利掏空了财力。看来大型基础设施,任何时候都得紧着来啊。如果他不是这么想当霸主,又或者想想风险,最后都不至于被灭国。吴国在争霸的路上,把上下左(没有右)全给得罪了一遍。事实上,越国灭亡吴国,很可能是楚齐晋联军把吴国灭掉了,不然以当时越国的能力不足以这么快超越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