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风险高收益?内生增长,源自人性的确定性盈利(一)
文摘
财经
2024-05-19 22:37
广东
我们在4月13号的时候发起了一项投票,虽然没有太多人参与,仅有92人,但是在三个问题里面,大家的选择基本上都是一致的,绝大多数都是选择BAA。尤其是第一道,除了两位读者是选择了A,愿意给老板免费打工之外,其他的读者都是选择了B,上班就是为了赚钱。如果还没有参与过投票的朋友,也可以继续参与进来,让我们看看最终大家的想法是否一致。不过如果有读者是选择了愿意免费给老板打工的。。。我对这种想法持有深深的怀疑。所以这篇文章特意开放了赞赏功能,如果有读者朋友是愿意给老板做大善人的,那何不也用钱砸我脸,表示反对呢?为什么我会弄这么三个答案很明显的问题——共识一致是找到精准答案的基础。有读者曾经问过我搞这样的投票有什么意义,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理所应当的吗?这其实就是我想要的效果,要的就是理所应当,要的就是大家的答案都是一致。只要答案是高度一致的,那么就说明在答案的背后,蕴藏着被大众一致认可的共识。1+1=2,这应该是幼儿园小朋友都不会做错的数学题.但其实当我们跳出数学范畴的时候,1+1等于多少的答案是真的可以很天马行空,比如说:亚当和夏娃走出了伊甸园,就孕育了整个人类族群,所以1+1=无穷大。
日常生活中很多没有结果的争论就是由此而来: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存在着极大差异的看法,这不能够说明谁对谁错,更加多的时候,它仅仅是一个立场问题。站在彼此的立场去进行审视对方的观点,那都是错的;但站在对方的立场审视对方的观点,那都是对的。比如五一期间重庆的肥猫事件,有网友点外卖祭奠肥猫,但结果有商家发“空包”外卖:从契约的角度来说,商家肯定是不对的,但也有人是认可发空包行为的:那究竟谁对谁错呢?立场不一致,就分不出对错。只有在其中一方放弃自身立场、凝聚成一致共识之后,争论才会停止,否则问题永远都得不到解决。所以为了能够高效的解决问题,我们就必须在开始解决问题之前找到彼此一致认可的观点,然后再基于共识进行逻辑推断。在共识一致的前提下,就意味着只要我们推理的过程是基于共识进行的,那么除非从最底层去推翻所形成的共识,不然答案必然是精准、没有异议的。就犹如在符合皮亚诺公理的前提下,1+1必然等于2,不存在其他的答案。因此为了论证“存在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机会”这一极具争议的观点,确保结果没有争议。在开始论证之前,我们先通过投票来寻找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共识是很重要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可以说是毫无争议,BAA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所以这三个问题是可以体现大家一致共识的,既然是共识,那么背后的逻辑就应该是不证自明,无需我们再重复论证赘述的。1.没有人愿意免费打工,给别人打工/提供服务,必然是为了获得回报的——所以人是自私的,不会损害自身的利益而满足他人;2.同样工作,工资多多益善——所以人是理性的,会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3.期望收益一样,但是更多人选择了没有波动的固定月薪——所以人是厌恶风险的。这就是从投票结果延伸出来的三个共识,也是我们接下来论证“存在低风险高收益”的基础假设。而“低风险高收益”实际上是可以拆分为两个问题:1.低风险是如何实现的;1.高收益从而何来。其实当说出共识1——人性是自私的那一刻起,确定性的盈利就已经不证自明了。只是工资收入是具有高度确定性的,大家理解起来并不难;但如果我们把视角切换到某些不确定性事件,比如说生意经营上,很多人就转不过思路了:中国小微企业的十年存活率都不足2%,怎么能够说具有确定性呢,明明有着极大风险好吧。请记住我们的共识——人是自私的,尤其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生意人,更加是不会做亏本生意,所以看似高风险的背后,必然是藏着被大众所忽视的细节。游戏规则很简单:假如每一次抛硬币需要花费1元钱,玩家抛到正面为赢,抛到反面为输;玩家获胜可以得到奖励,而输了则没有任何任何奖励。如果我们想要玩家能够持续玩下去,胜利的奖励最低不能低于多少——2元。而我们想要玩家能够持续玩下去,基于共识1、2,那么必然就需要玩家最终获得的奖励≥其支出。假设奖励为X,那么玩家会持续玩下去的前提是X*0.5≥1,所以X≥2。也就是说即使游戏次数无限增加,但玩家的实际盈亏仍旧只会在0元左右波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拿硬币,按照100次/组,进行统计分析的。当然更方便的方法是用EXCLE的“RANDBETWEEN”函数生成随机数值,可以快速模仿随机过程,回复“抛硬币”即可领取对应文档)。通过F9按键持续刷新表格,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抛硬币的次数达到10万次, 但是最终收益仍旧是有正有负,而且基本都是在-200至200之间波动。相对于总投入的10万元而言,这波动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计。同样的逻辑,如果我们把胜率调整到2%呢(符合小微企业的十年存活率),胜利奖励调整为50呢?或者说更激进一点,来个百里挑一,只有1%的胜率,然后胜率奖励为100。然后同样游玩一万次,我们再去对比抛硬币和“百里存一”的总回报差距(抛硬币-百里存一(A-B)):百里存一,这个胜率够低了吧?基本上每一次出手都是输的。但是从最终的结果来说,我们可以发现它仍旧是有赚有亏的,并没有因为全盘皆墨而血本无归。而且最终收益相对于抛硬币来说,也互有胜负,并没有因为百里存一的胜率远低于抛硬币的胜率而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原因其实很简单,虽然百里存一的胜率很低,但是它赔率很高,从期望值来说它仍旧是0(进行100次游戏的费用是100元,而理论回报也是100元),和抛硬币的期望收益是一样的。所以从最终结果来说,在期望收益值都为0的情况下,百里存一和抛硬币并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抛硬币的单次胜率要高很多。因此在这里我们就能够得到一个结论:个体(单次结果)的高风险(低胜率),在整体(多次结果)之下,并不见得会是高风险行为。相反在经历足够多的次数之后,它还很有可能是具有高度确定性的低风险行为——只要它的期望回报≥0。同样的道理,做生意的确成功率很低,但这仅仅是代表着一家公司的成功率很低,并不代表着站在企业整体会是低成功率,更不代表企业整体是亏损的。相反从历史数据来看,生意作为整体不但长期存在盈利,而且盈利能力还挺稳定的。
经济增长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阶段近乎为零:结合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可以说年度经济增长率从古代到17世纪从未长时间超过0.1%~0.2%。虽然存在很多历史不确定性,但显然确定的是,资本收益率始终远远高于这一数字:长期观察得到的中间值是每年4%~5%。特别是,这是大多数传统农业社会里农地的收益率。即使我们退一步,将资本的纯收益率降到一个相当低的水平—比如说,我们接受很多农地所有者多年来强调的那种观点,即管理大量财产并非容易之事,所以上述资本收益实际上还包含对财产所有者自身投入的高技能劳动的报酬—我们仍可得到每年至少2%~3%的最低资本收益率(我认为这不是实际情况,过于低了),但这仍比0.1%~0.2%的经济增长率要高得多。因此,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一个无可撼动的事实就是,资本收益率至少是产出(及收入)增长率的10~20倍。实际上,这一事实很大程度上恰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正是基于这一点,有产阶层才可致力于发展除谋生以外的各种事务。为了更直观地描述这一点,我在图10.9中绘制了全球资本收益率和经济增长率的演变情况,时间跨度从古代直至21世纪。通过《21世纪资本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资本回报率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里面保持着惊人的稳定性,就仿佛背后有着明确的概率和赔率。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数据造假、抑或着说背后真的存在着一些普适性的规律。对于每个人来说,意外死亡都是一个极不确定的事件。但是我们去看每年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就可以发现在中国每年因为意外死亡的人数比例惊人的稳定在万分之3-4之间: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情况?我们在文章里面已经做了总结:随着样本数据的增加,在钝化效应的作用下,某一个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就会趋向于稳定。这里我们就不再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看旧文。所以哪怕是意外身故这种完全无法预知的事情,在绝对大的数据量之下,它也会呈现出很高的稳定性。那开公司也是一样的道理:从个体层面上来说,我们的确无法预知准确的成功率是多少;但是站在整体、站在大量数据的统计之下,它是存在着一个较为稳定的胜率区间。在胜率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随时根据自身对于利润的追求,对赔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在经历足够多次数的博弈之后,我们能够实现预期的收益。比如说我们开了一家保险公司,想要开发一款保障意外身故的保险,身故赔偿100万,那么要如何定价才能够获利呢?一万个人里面大概会有3-4个人因为意外而身故,保险公司就需要赔付300-400万,所以保险的定价就肯定不能够低于300块。
事实上大家可以去支付宝、微信这些走性价比路线的平台,看看它们在销售的意外险产品,基本100万身故保额的,也都不会低于300元。所以从长期来说,人们会根据自身的经验评估出一个合理的利润标准,这个标准就形成了最终的资本回报率。只是价格是随便商人怎么定的吗?是商人想要追求多高的利润就一定能够成功的吗?既然每个人都是理性且自私的,为什么资本回报率能够一直比经济增长高那么多?
要论证高收益从何而来其实很简单的,我们只需要对第三个问题稍作修改就可以,第四个问题:A.固定工资1万; B.抛硬币决定工资是9999元还是2万元。绝大多数人的选择都只会是B,这其实又是一个毫无疑问,理所应当的答案(由于一篇文章没办法插入两份投票,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你们的选择)。毕竟对错的可能性都是50%,但是错了只损失一块钱,无非就是某天买早餐少个鸡蛋,无伤大雅;但是对了,当月工资直接翻倍,天天早餐加个鸡蛋能加小半辈子。所以只要是理性判断,大家的选择都只会是B。这个结果和第三个问题就是截然不同了。在第三个问题中,我们多数人都是抗拒波动,拥抱确定性的;但是在第四个问题上,我们却放弃了确定性,转而拥抱了波动。当然第四个问题的举例多少有些浮夸(亏太少,赚太多),如果要更贴近实际情况的,大家也可以自行想一下:相对于固定工资1万,抛硬币判断错误每损失1千块工资,大家会分别对应要求判断正确得到多少工资才会愿意来玩抛硬币这个游戏呢?判断错误得到的工资
| 判断正确得到的工资
|
10000 | 10000
|
9000
| ???
|
8000
| ???
|
7000
| ???
|
6000
| ???
|
我无法得知大家最终的想法,也不知道最终具体的数值会是如何,但是根据问题3的选择,可以预见的是每承担1千元的预期损失,大家索要的预期回报就不会低于1千元。那从问题3和问题4的矛盾选择中,我们就可以引申出一个概念:风险补偿。风险补偿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想要一个人去承担收益的不确定性(抛硬币决定收入),那么就需要在无风险收益(固定月薪1万)之上,再额外给出更多的回报(预期回报要大于1万)。只要能够给出足够的风险补偿,自然会有人愿意去承担波动,但是如果风险补偿不足,那么就不会有人愿意去承担波动。所以高收益从何而来就不难以得出结论了:源自于风险补偿。这也就是为什么会说“风险越高,收益就越高”了。因为风险越高,我们所需要付出的风险补偿就越高。再结合我们前面花了很长的篇幅讨论的事实:个体(单次结果)的高风险(低胜率),在整体(多次结果)之下,并不见得会是高风险行为(期望收益为正数)。相反在经历足够多的次数之后,它还很有可能是具有高度确定性的低风险行为——只要它的期望回报≥0
这意味着个体的高风险并不代表着整体的高风险,因此个体所得到的风险补偿,会直接转变为整体的实际收益。还是回到抛硬币这个游戏里面。我们最开始的时候是花1块钱,去玩一个赔率为2块钱的游戏,对应的期望收益为0。这一点是合理的吗?当我们引入共识3:人是风险厌恶的,想要别人承担风险,我们就就必须给予足够的风险补偿。所以当期望收益为0的时候,是没有什么人愿意来玩这个游戏的,我们必须针对波动给出风险补偿,比如说把赔率从2块调整到2.1块,只是增加0.1元,不多。但是我们可以立马看到,原本还是有胜有负的抛硬币游戏,瞬间就变成了基本稳赢的局面。游玩10万次之后,总收益基本都在4-6千元之间,很明显的要比猜中回报只有2块的时候要高。所以个体由于承担高风险所索要的风险补偿,会使得其在整体层面上出现高收益;同时因为大数法则,所以个体的高风险也会在整体中得到消除或者说个体的影响变得不再重要。这篇文章拖了很久,主要始终写不出我自己想要的那种感觉,即使是现在发布的版本也难以让我感到满意。
但是有预感自己再继续写,也始终不会有让自己满意的那一天,所以倒不如先发布出来供大家讨论。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想聊但是没有聊到的,比如说“重复博弈”、比如说“群体理性”、比如说贝叶斯概率和进化论。但自身目前确实没这个能力在很短的篇幅内做到融会贯通,所以就先行搁置吧,后面有机会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