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也不用过苦日子的,每年10%的现金流收入并非难事
文摘
2024-09-26 23:41
广东
本来没想着要写文章的,但是刚才有空瞄了一下公众号,发现有读者留言:很多人都不会有明确的理财规划,多数人所谓的理财规划,其实就纯投资,也就是说很多人的投资组合其实就像个饕餮:只进不出。毕竟在很多人眼里,理财都是拿闲钱去投,追求增值的行为。因为很现实的一句话:一个人的消费等于另外一个人的收入,这个社会就是这样运作的。这就意味着多数人其实没资格说闲钱的,不会有闲钱才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你如果有闲钱,那肯定是通过压制自身的消费欲望,使得消费支出低于自身的收入水平,也就是比身边人的生活水平要差一些。人嘛,总是很奇妙的。又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诚然圣人确实可以做到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但圣人能有几个?你我皆是红尘众生,贪嗔痴妄一个都不落的烂俗人而已。所以长期压制自身消费欲望这件事情,本身就很反人性。反人性的东西都没法长久的,因此我做理财规划并不会把目标聚焦在资产的长期增值上,而是优先考虑现金流的创造。而从实操角度来说,要实现稳定的现金流比稳定的资产增值要简单。比如说持有沪深300etf,然后每年一直收取分红作为现金流收入,那从分红变化来说,沪深300etf提供的分红就很稳定,虽然沪深300波动确实很大:只是纯依靠基金分红,这现金流其实很孱弱,即使沪深300这两年跌成这个鬼样子,分红率也没超过3%。这就意味着在不动用本金(减仓)的前提下,我们仍旧是需要压抑自身的消费欲望。除非资产量已经很大,本身正常消费支出的占比也已经低于3%。
所以还是需要更澎湃的现金流才能够满足我们日常的消费需求。而我个人默认的标准是6%,必要的时候提到10%。巴兰理财的客户或者和我接触过的读者们应该都听我宣导过一个概念:每年固定一个时间,从投资组合里面提取6%的资金。这就是现金流创造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的投资组合是行之有效的,且长期回报是大于6%的,那么即使我们每年提取6%的资金,那组合资产也仍旧能够实现增长,即使在短期内确实会有较大波动。而10%则是在巴兰理财投资框架内,在不影响长期回报(跑赢通胀)的前提下,预期的最大可提取比例。超过10%,那就可能需要担心投资组合长期的购买力是否得到保证了。不要觉得这个很难,毕竟我也不是胡乱编造的数据。这其实就是“5年自由”这个策略能做到的东西。5年自由实际上做的是国投电力和川投能源的配对交易,如果我们从2017年开始,按照持有川投能源的股票数量不变,分红直接提取、配对交易实现的超额收益也提取用于消费。(转换标准可私信回复:5年自由)那么按照10万本金进行计算,到今天(2024-09-26),该策略就累计领取了76294元,平均每年领取的金额大约为1万,也就是等于10%的本金,同时持有的市值增长至200113元,增值100%:这其实也是为什么我会把这个策略起名为“5年自由”的原因,就是因为只要每年能存下50%的收入,那么花个5年左右的时间,组合提供的现金流就有可能超过收入的50%了,最多也就多花一两年的时间。这时候你就拥有了选择的权利,你不用再为了收入而接受一份自己不满意的工作,你就是自由的。投资是不用过苦日子的,要过苦日子的投资也不会长久。
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应该根据自身的投资组合特性,合理的规划现金流,让投资组合能够及时回馈生活,给予自身正向的体验。当然你的投资组合如果长期都是负收益的,那当我没说过,这种情况最好的做法是认输。最后传一张理财框架图吧,这张图更恰当的表述应该是储蓄流程图,毕竟没对理财目标进行细分。而基于理财目标,对资金进行调配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是基于理财目标进行投资组合划分的,如果我说在过去几年能够做到保本保息8.7%,10年30倍的增长,你们敢相信吗?这不是我在胡言乱语,只是很多人都忽视了理财规划的价值,未能够兑现自身的财务潜力。而我所讲的东西,是每个家庭都有机会做到的,并且难度并不算大。但究竟要怎么做,这就是明天的话题了,今天因为篇幅原因,就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