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流行歌曲盒带。但图中“电影”二字莫名其妙。采自公号“禾言电影往事”。
今年是台湾歌曲《橄榄树》诞生45周年。
《橄榄树》是我最早知晓且会唱的台湾流行歌曲之一,其旋律和粘在旋律上的记忆,已构成个人成长史上颇可“考古”的事件。
此刻回想《橄榄树》之“私人接受史”,我有一个领悟:四十五年间,会唱《橄榄树》的人,两岸加起来,会不会过亿?然而,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人,对《橄榄树》“知识点”的接受顺序可能非常不一样。
比如,我是因为朱逢博的演唱而熟知《橄榄树》的,又因词作者是三毛而对歌词中的“流浪”格外会心。
我相信我的台湾地区同龄人,比如杨照,与我的这一“接受路径”一定南辕北辙。他一定是1979年看了电影《欢颜》,才知道由齐豫演唱的这首《橄榄树》。
而《橄榄树》是电影《欢颜》的片头曲,我竟然是1992年除夕看春晚时才第一次听主持人提及,但印象不深。同样印象不深的,是主持人的另一句话:《欢颜》是第一部在大陆上演的台湾电影。这些话当年不知为何都一听而过,不留痕迹,想不到要细究详情。直到前几天接到要在一个活动上和胡慧中同台对话的邀请,我才边查资料边自问:第一部登上大陆的台湾电影?哪一年?我怎么没看过?当时我在哪里?
电影《欢颜》片头中正在抱着吉他演唱《橄榄树》的胡慧中。手机截屏。
先问AI助手kimi:台湾电影《欢颜》,是哪一年在大陆上映的?
kimi再次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台湾电影《欢颜》并没有在大陆上映,因为它是在1979年出品的台湾电影,而那个时期两岸的电影交流并不像现在这样频繁。所以,该电影并没有在大陆上映的记录。”
而借助传统搜索很容易就知道:《欢颜》是1988年进入大陆的。胡慧中还因此获了电影百花奖一个什么单项奖,她向台湾当局申请来大陆领奖,未获批准。那年百花奖与金鸡奖的颁奖典礼正是在深圳进行,胡慧中也因此未能在1989年到访深圳。
1988年,我最爱唱的歌早已经不是《橄榄树》,而是齐秦《北方的狼》和《外面的世界》。那一年,我闯海南求职未成,转而报名考研,昼夜复习,哪有时间一展欢颜?难道我就是因此错过了《欢颜》?
1988年大陆上映台湾《欢颜》时的海报。采自公号“禾言电影往事”
至于《橄榄树》由齐豫一唱而红这事,我也是1990年代或者更晚才知道。我听朱逢博的《橄榄树》听了好几年,想都没想过这首歌还有原唱。而现在的年轻人,大概也不知道朱逢博是谁了。
1988年有关方面为何把第一次放映台湾电影的机会,给了1979年拍摄的《欢颜》,我这会儿也不知道。影视歌“三界”的掌故或八卦我向来所知有限。如果要甩锅,我就得说,这是成长环境的局限,演变成了认知的缺陷。
认真说起来,《橄榄树》最打动我的歌词,不是什么“梦中的橄榄树”,而是表达立场的第一句“不要问我从哪里来”。那个年代就是喜欢这个调调的句子。还有刘西鸿的小说题目《你不可改变我》,有风格,到现在都喜欢。当然还有崔健的《一无所有》:“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然后我们继续流浪,渴望“流浪到远方”。到今天,听《橄榄树》少了,吃橄榄油多了——多么精彩的油腻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