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了解一下“身份政治”,刚才搜读了一些材料,下面是一份读书报告。
前些天和叶兆言老师在苏州做一个读书活动。我们俩对谈的时候,我请他谈谈“苏州的美人文化”,他看了看台下满满当当的观众,笑着对我说:“我女儿嘱咐过我,在公开场合不要谈论女性话题。”
我迅速明白了状况。我知道公众人物现在发表观点时多了很多“禁忌”,以避免因“政治不正确”而节外生枝。
那么,“政治正确”是从哪里来的呢?写《身份政治:对尊严与认同的渴求》的弗朗西斯·福山说,是身份政治催生了政治正确。他给“政治正确”下的定义是:
政治正确指的是那些你不能在公共场合说出来,否则就要担心受到道德谴责的东西。
那么身份政治又是怎么回事?福山说,身份之所以出现,首先是由于人真正的内在自我有别于社会规则规范的外部世界,且外部世界对内在自我的价值或尊严不予恰当承认。纵观人类历史,总会有个体发现自己与社会不合。人天生渴望被承认,现代的身份感迅速演变为身份政治,个体借此要求他们的价值得到公开承认。
学者刘瑜在给福山这本书写“导读”时,还引入了一个“新部落主义”概念:(如今)政治斗争的主线从意识形态上的“左右”变成了身份认同上的“族群”。有时候,这种高涨的族群意识体现为民族主义或种族认同,有时候则体现为宗教情感,还有时候体现为性别或性取向意识,等等。人们惊异地发现,即使摆脱了意识形态教条,人类社会也并没有走向一种普遍的理性主义,而是陷入了一种碎片化的、易燃易爆的“新部落主义”。
她也倾向于认为身份政治的形成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现代化意味着传统、稳定的社区纽带被打散,现代人的生活成为一场漫长的“流浪”,人们不断被抛入陌生的地点、陌生的群体、陌生的关系,“独自承受”一切挑战。这种原子化状态驱动着弗洛姆所说的“逃避自由”心理——人们试图在不断分崩离析的世界中抓住一点什么,哪怕抓住的仅仅是“想象的共同体”。全球化的加速,则不断延长“流浪”的距离,并通过更加辽阔的可能性增加自由的重量。于是,对自由的逃避成为一场竞赛,族群冲突成为这场竞赛中的踩踏事件。
然而,《人类新史:一次改写人类命运的尝试》(【美】大卫·格雷伯【英】大卫·温格罗著,张帆、张雨欣译)一书却认为,身份政治的起源要早得多。两位作者认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时候,人类的文化区域是非常大的,先民可以随时移民。DNA分析显示当时的社会群体并不强调血缘关系。但是到了公元前12000年开始,就好像巴别塔倒了一样,各地的文化就不一样了。必须强化自己的不同点,才能有一个充满自豪感的身份认同。
“这大约就是身份政治的起源。一旦开始强化不同,就会往越来越极端的方向进行。身份政治和全球化正好是截然相反的两个趋势。而惊人的是,身份政治在农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发生了。”
不过,身份政治问题即使古已有之,那也肯定是“于今为烈”,其中兴风作浪者是社交媒体的盛行。早在2018年的《连线》杂志25周年大会上,亚马逊CEO贝佐斯就曾表示,社交媒体“正在强化身份政治和部落主义”,“现在的互联网就是一台确认偏见的机器”。
就在这个会议上,大咖们也讨论了解决方案。多西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让用户关注话题,而不是关注个人账号。让用户在一个主题下看到各种各样的观点推送,以打破“过滤泡沫”。
比他们更早探索“身份政治”解脱之道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他专门写过一本《身份与暴力》,在得到上解读过这本书的王烁说,这是他读到的对身份政治思维的最好解毒剂。
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种身份。身份跟身份之间并不平等,往往是越不可选择的那些身份越重要。越是经由个人选择而获得的身份,往往就越不重要。最重要的身份是那个能给自己安全的最小群体。人是终极社会动物,没有一个人能只靠自己获得安全,安全总是属于群体的特权。越是岁月静好,你的身份就越是丰富多元。如果风云突变,环境险恶,你的身份就扁平化。不管我愿不愿意降维,只要环境在降维,人就在降维。被挤掉的第一个身份是最不重要的,但挤掉它所需要的时间往往却是最长的。被挤掉的倒数第二个身份是极为重要的,但挤掉它只要一瞬间。昨日的邻居今日相互杀戳,便是因为人们终于被挤出了人之为人的那个共通的身份,以保有获得安全的那个最小身份。
阿马蒂亚·森说,无论何时何地,煽动暴力的艺术——如果这事能叫作艺术的话——都在于激发人们的生存本能,突出此时此地每个人惟一重要的最后身份,于是身份与暴力在此合流。你是谁?三个字决生死。
阿马蒂亚·森给出了三重解药:多重身份,理性思考,个人选择。多重身份指的是,用身份区隔人这件事既无法消灭,恐怕也不应该消灭,关键是每个人自己要保持并尊重别人保持多重身份,而不是用单一的统治性身份压倒一切,特别是用那种命定的身份压倒一切。每个人都应尽力拒绝扁平化,保有多重身份,而在多重身份中哪一些在此时此地对他的权重比较高,要出自他的自主思考。
阿马蒂亚·森进一步推论,要化解由身份政治而生的暴力,不能靠现在的主流做法,就是强调不同身份群体之间要多交往,多相互理解。交往和理解要缓解身份政治,得发生在保有多元身份的个人之间,尊重每个人的多元身份以及他在具体情境中在多重身份之间的权重分配。在个人之间,基于个人选择,各种身份互相掺沙子,才能缓和杀伤力。社会生活的维度越多,个人的身份也越多; 社会交流越频繁深入,个人身份之间的混杂就越厉害,社会也就越不容易被割裂。
一言以蔽之,阿马蒂亚·森认为,暴力来自身份降维,而对抗身份降维,要靠高扬个人在深思后对身份的自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