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手记》(7卷,附函套装)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著,沈珂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024 年 12 月 第1版。
我们这一代人很早就知道波伏娃。那是1980年代的阅历了。彼时我也已经知道冰心、杨绛、三毛和张洁,但是还不知道林徽因、张爱玲、林文月和聂华苓。
知道波伏娃是因为书摊上盗版的上下册《第二性》,还因为她和萨特的关系,还因为她的长篇小说《名士风流》。我知道她就是这样一个让当时很多中国男人迷惑不解又让很多中国女性心向往之的波伏娃,但我不知到她是如何从一个叫波伏娃的女大学生,成为女权主义领袖、存在主义作家波伏娃的。我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好像她是左手抓着女权主义、右手抓着存在主义出生似的。
当然不是这样。湖南文艺出版社首次印行《第二性》中译本整整48年之后,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一函七册的波伏娃《青春手记》。这是她1926年至1930年间的私人记录,包括日记、笔记、摘抄、信件底稿、生活和学习计划等等。这些文字最终宣告了一个事实:找到了自我的波伏娃诞生了。
手记原有7册,第1册遗失。波伏瓦养女西尔维·勒邦·德·波伏瓦数万字的长文导读,现在安排进了第0卷。导读文章说,西蒙娜•德•波伏瓦在《青春手记》里向我们娓娓道来的,是她最初被放逐的体验。“5年间,她的内心摇摆起伏,却建构起了创作的自由,或纯粹地虚构一些新鲜的素材,或重新思考那些发生过的情境并对它们作出合理的解释,而其目的便是为了完成一件独一无二的作品:她自己。”
我们现在能读到的波伏娃青春手记,是从1926年8月6日开始的。这一年波伏娃18岁。“是的,”她写道,“我理应好好培养自身的独特之处,既不辜负与生俱来的宝贵禀赋,也是出于对他人的尊重。……试着让自己更容易被别人理解?我也想这样,可我害怕,这样做的代价是不断地妥协;而且,当我们去扮演一个人物时,那自己还剩下什么呢?可以试试,到时再看……。”
一个处在内心纠结、矛盾中并勇于探索自我的波伏娃出发了。四年之后,我们就会读到“一个自由的女人”的诞生:“我坚信这样的丰富将会被接受,这些话将会被言说、被听见,这样的生活将成为许多生命汲取能量的源泉。我坚信这就是我的使命。”
所以波伏娃的养女说:“我们面前并不是一位写就了作品的作者,而是一部正在造就它作者的作品。”
2025年的第一天读波伏娃的《青春手记》,我顺便也想了想自己:现在的我肯定不是刚出生时的我,也不是1979年参加高考的我。现在的我是什么时候诞生的?或者,一个自由的我诞生过吗?
这个问题回答既不易,还让人痛苦。好吧,暂时不想了。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