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习作安排是写日记,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帮学生形成“日记是记录生活”的概念,引导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关心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
《古诗三首》可以看作是古人的日记:《山行》是杜牧一次游玩记录的美丽风景,《赠刘景文》是苏轼由眼前之景而悟出的人生哲理,《夜书所见》是叶绍翁漂泊在外的一次心情记录。
学习三首古诗,我们梳理出日记所写的内容:景、理、情,而这一切都是诗人自己的经历。
学完《古诗三首》,我们挑战日记改写:选择一首诗,改写成日记。首先理清每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谁,哪里,景色,感受);接着补充时间资料(如,《山行》大概写于835年秋天,日记中可以写出“835年秋某日”,根据诗意可以猜测天气是晴天);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代入,把自己想象成诗人,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人所见所想。
【学生作业】
这次练习,学生对日记有了初步的印象,大部分学生能依据诗意进行改写,个别学生改写过程中还能加入自己的想象。但也有几个学生不能进行角色代入,思维有点乱,表达没有条理。针对这部分同学,我以《山行》为例,带着他们口头讲述,再进行日记改写,这样他们基本完成了改写任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练笔,是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的美景。学完课文,我布置学生当天放学回家仔细观察路上的风景,并与家人交流。晚上,有位家长给我发来信息,说孩子放学路上没有什么美丽的风景。
我想,农村孩子的眼中,树呀,草呀,田野呀,河流小桥呀,都太熟悉了,所以看不见它的美,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人带他们去看。
第二天早上,我让孩子们分享看到的景色。小阳说的是荷花池,荷叶绿绿的,有粉色和白色的荷花,还有许多小莲蓬;小晗说的是一片草丛,阳光照在小草的露珠上,闪闪发亮;小宇说的是稻田,稻谷黄黄的,阳光洒在上面就像金子。
看来,还是有学生用心观察了的。怎样把这次记录变成一次日记呢?我想到前几天有学生在食堂前捡过梧桐叶,叶子上还有小小的梧桐果。于是,我带学生去看。看梧桐树的枝条、叶子,摸摸它的树干。有几个孩子在地上捡到了果子,把它掰开,发现里面有一个核,高兴坏了。
梧桐树一直就在学校,我们天天见到它,可我们从来没有好好看过。
课上,我写下日记的开头:
9月24日 星期二 晴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食堂前面看梧桐树。这真是一棵_______的树!......
指导按一定的顺序写,提供一些词汇,如:手掌 铃铛 干枯 棕黄。
学生写完后,我立马批改,然后组织学生与同桌分享,并标记同桌日记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学生作业】
这次日记是学生真正意义自己经历的记录,加深了他们对日记的认识。日记,如若每天都记,将极有价值,不但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