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来写!”
“我,给我。”
“哎,又没轮到。”
写什么?写漂流日记。“漂流日记”何以这么大的魅力,引得孩子们争着写?且听我慢慢道来——
01
第二单元学习写日记,国庆假期布置写一篇日记。复课,检查日记作业,我哭笑不得。
流水账式:早上起床,我刷牙、洗脸,然后吃早餐,接着写了一会儿作业,再出去玩一会儿。回家了继续写作业。吃完中饭,看电视。看了一会儿电视,我的伙伴来喊我,我就和他玩去了......
超现实式:我和爸爸、哥哥去钓鱼。爸爸放下钓竿,一下钓了一条鱼。哥哥放下钓竿,一下钓了一条鱼。爸爸又放下钓竿,又钓了一条鱼.....
时光倒流式:2023年4月1日 星期二 晴......
看来,学生还没有“日记”意识。日记是对生活的记录,其素材源自自己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
怎么帮助孩子们形成“日记”意识?每天布置写——学生、老师都会因此疲惫,学生不一定认真写,老师也没法每天批阅。得不到反馈,被动完成,终究会失去兴趣,而变成一种负担。
我想到了漂流日记,学生轮流写,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能及时批阅。
02
准备三个日记本(一定是精美的),在第一页写上“漂流日记”,借“漂流瓶”的意象开启了漂流日记的写作。
每天三个同学写日记,怎么安排?不安排,由学生自主领:
“今天的漂流日记会漂到谁的手上?”
老师这么一说,总会有积极响应的学生。随后,我会告诉他们,日记是记录当天的事情,可以是学校发生的,也可以是家里发生的。写自己经历的,或是看到的、想到的,都行。担心学生三言两语敷衍,规定起码字数——100字。
放学,发布作业时,我会在班级群里特意列出一项:今日日记某某,便于提醒家长督促。早上,第一件事是查收漂流日记本。
漂流日记批阅,修改词句,使之通顺,更重要的是写“心语”。每一篇日记后面,我都会用一句话写下自己的感受,就如《君伟上小学——3年级花样多》每个故事后都会有不同人物写下的读后感。而且,下一个写的同学,也要像我一样,阅读前一个同学的日记写上一句自己的心语。
课前,分享日记,引导学生关注好的素材,针对性地建议哪些地方可以简略交代,哪些地方要展开写。实践过程中,学生渐渐明白日记是记录当日之事,最好是具体写一件事情。
因为每篇日记都会留下老师和同学的心语,写的同学特别想知道别人看了他(她)的日记后会说什么,其他的同学对此也很好奇。如此,漂流日记有了“对话”,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些学生很认真地写漂流日记,字数远远超过规定的100字,而且内容源自她们对生活细心地观察。一定得表扬,怎么表扬?在第二单元习作页盖上“作业真棒”的印章,印章是单元过关的证据,学生很珍惜。写过但没有盖印章的学生,争抢机会写,我吊着他们的胃口,不让他们再次写。想写,得等到第二轮。
03
第一轮写漂流日记,发生了许多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就像催化剂,激励着学生写。
一天,学校临街来了一辆巨大的水泥泵车,我让学生站在走廊上看。当天,一个学生的日记记录了这件事,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同学们交头接耳,有的说‘那是要拆房子的吗?’有的说‘难道是来拆我们学校的?’我们一会儿跑到二楼看,一会跑到三楼看,上上下下跑个不停”。分享时,学生一下就议论开了。真实,确实能引发共鸣。
还有个学生写到想吃板栗,却发现自己家的板栗树上一粒板栗也没结,很失望。那天刚好有学生给过我几粒板栗,分享日记时我送他三粒,引得大家一阵羡慕。
课间和同学对战小陀螺,听写写不出来的紧张,老师发试卷时的忐忑,抱怨音乐课变成英语课......生活,成了学生日记源源不断的素材库。
魏智渊老师在《儿童读写三十讲》中写道:正是通过书写,儿童才越来越觉得可写的东西不少,才训练出了对写作的敏感。
漂流日记,我们会一直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