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天中秋小假期复课,孩子们的状态都不是很好。是没有晨诵的滋养,眼里都失去了光亮么?
第一单元我们没有读完,今日便开启第二单元的诵读——金子美玲之秋,一是因为语文学习单元进入“金色的秋”的主题,再就是现在也正处于金秋时节。这,将是一个多么应景的诵读时光啊!
第五节课安排孩子们誊写习作,下课了还有几个动作慢的孩子没写完,他们也没有休息,继续写着。第六节上课铃响了,埋头写的还有两三个。我催促着,再给他们十分钟。等待的过程中,我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缓解被作业紧压的心。
课件展示好了,我念起单元导语,“小男孩,小女孩,还记得金子美玲那些芬芳的诗句吗?在草原上走啊走啊,走到自己也变成一朵花——开放了......”慢慢地,孩子们静下来。
歌曲《向着明亮那方》在教室飘荡开,我带着孩子们小声跟唱,不过大多数孩子还不能跟上。渐渐地,我们陶醉在歌声中。
我范读诗歌,孩子们边听边想:诗中有哪些事物要“向着明亮那方”呢?读完,我没有让孩子立刻回答,而是让他们自己读一读。
孩子们读完,我请愿意读给大家听的同学分享朗读,结果没一个人举手。有点吃惊,又有点生气。我明白,到了第六节课,中午都没休息的孩子们,肯定累了。于是,我就和孩子们比赛朗读,我一个和他们三十四个比。这么一说,他们的劲头又起来了。
接着,我带着孩子们整体感知诗歌:小草,那么微小,但为了成长,它努力地向着日光:飞虫,那么渺小,但为了渴望,它执着地向着灯光;孩子们,那么弱小,但为了生命的召唤,他们勇敢地向着明亮。随后,我问他们,现在你们希望的“明亮”是什么?一个男孩大喊,没有作业,我就可以玩平板。我反问他,没有作业就只剩玩平板吗?我分享了我们小时候的童年游戏:上山摘果,下河采莲,赛陀螺、滚铁环......一双双眼睛,向我投来羡慕的眼神。
孩子们可能无法体会诗歌中的意蕴,但我告诉他们,带着他们晨诵就是“向着明亮那方”——用诗歌唤醒黎明,用阳光照亮生命。
02
我用动情的语言开启了今日的晨诵课:“可爱的小女孩,我们需要的小男孩,你们是住在乡村的孩子,虽是那么的弱小,但你们满怀理想,向着阳光、向着明亮的方向生长。”孩子们的姿态立马调整好了,有几个女孩露出甜甜的笑。
——是呀,这才是晨诵的感觉!
屏幕上出现一片粉色的花,是什么花呢?“桃花,樱花。”孩子们猜测着。我没有说,而是朗读起诗句:
花儿开我全看到了,
也有雨天,也有月夜。
“下雨了,‘我’打着伞去看花,真担心花儿被雨水打掉;晚上,‘我’乘着皎洁的月光去看花,真害怕花儿被小虫子啃坏。”我用语言描绘着想象的情景。
到底是什么花?我不说,继续读诗:
花谢时纷纷飘过院墙,
也飘进了我家的浴盆。
是谁家的花?孩子们齐声说“‘我’家的。”我追问:“花儿过来院墙才到‘我’家的,怎么可能是‘我’家的?”孩子们立刻反应过来,“是别人家的,而且是挨得很近的别人家。”
花谢了会有什么?接着往下读:
叶下接了小果实的时候
大伙儿都把它忘了。
这时候,‘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开心,兴奋,惊喜......”孩子们使劲朝着高兴的心情说。
等了这么久,这到底是什么花结出的什么果呢?往下读吧:
果子熟得红艳艳的时候
我已经等了好久了。
孩子们期待着,到底是什么。读到最后,我们知道了:
就这样我得到了
两颗杏。
这样等待着,这样守候着得到的杏子跟水果店买的一样吗?当然不一样,孩子们说这样得到的杏子很珍贵,他们有的要用盒子装着,有的要吃掉把核种在自己家的院子里,还有的自己吃一颗分给爸爸妈妈一颗。瞧,这就是孩子们纯真的想法。
生活中,你有过像这样漫长等待一件美好事物的经历吗?小晗说,去年暑假,她想要一片红色的枫叶书签,一直等到秋天,终于拥有了一片火红的枫叶书签,现在还夹在日记本里呢!如果不是今天读到这首小诗,也许生活中如此美好的体验早已被忘却了吧!
03
从春天等到夏天,终于得到了两颗杏。多么漫长又美好的等待呀!我,又在等待什么呢?我问孩子们。
“等待我们长大。”他们真懂我。是的,我在等待着彩虹花教室的每一个孩子的绽放。
借由刚才的对话,我们复习了昨天读的《邻居的杏树》,接着学习新诗《水和风还有娃娃》。
这首诗特别适合猜读,狡猾的孩子看了书上的诗句大声回答我,但我偏要问他们要不同的答案:
在天和地之间咕噜咕噜转圈圈的,除了水还有谁?
——轮子
绕着全世界咕噜咕噜转圈圈的,除了风还有谁?
——火车、飞机
围着柿子树咕噜咕噜转圈圈的,除了娃娃还有谁?
——小鸟
就这样,我们边猜边想,读完了整首诗。还会有什么围着谁咕噜咕噜转圈圈呢?
一个女生这样仿编:
围着全家福
咕噜咕噜
转圈圈的是谁呀?
是爱心。
——我仿佛看到了幸福的一家人温暖的笑容。
孩子们说开了,围着餐桌转的小猫,围着玩具转的小狗,绕着松果转的松鼠,围着“我”转的爸爸妈妈......
平时不怎么喜欢上课的一个男生说:“我想到的事物是不美好的。”“只要是你心里想到都是美好的。”“是屎。”我一惊,继续问他:“是谁会围着它转呢?”“苍蝇。”我能感觉到他表达的快,鼓励他写了下来,建议他把“屎”换成“粑粑”,显得童趣些。从不会配图的他,这次认真地画了插图,还细心地用几条弯曲的线条表示粑粑散发的气味。
诗,是美的润泽,更是真我的表达。我始终坚持,晨诵课上只要是你说的,就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