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读懂心理,轻松应对学生纠纷

文摘   2024-11-12 23:46   中国  

“老师,他拿我的笔。”

“老师,他把泡泡糖沾到我的书包上了。”

“老师,他在我的书上乱画。”

......

面对孩子们之间的纠纷,日理万机的班主任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又不影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呢?

早自习结束,孩子们去食堂就餐,小文迟迟不走。我边整理讲台,边喊:“小文快去吃早餐。”“我被霸凌了。”小文含糊不清地说。抬眼望去,他皱着眉头,哭丧着脸。

“怎么啦?”走近他。“小琰要我带5元钱,不带的话就要打我。”他有些担忧地说。“你先去吃早餐,我会找小琰的。”我安慰他。好呀,小琰,居然背着我勒索同学的钱财。心里恨得痒痒的。

吃完早餐,我在教室等小琰。正巧,小琰第一个回教室。“小琰,有件事情问你。”我叫住他。“什么?”他一脸懵。“你要小文带钱了?”“是的。”“小文损坏你的东西了,你要他赔的吗?”“没有。”小琰回答爽快。看来,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严重。

周围没有一个人,正好来一个现场拍摄。“小琰,现在我问的每一句话你都要认真回答。”我掏出手机,打开摄像头对着他,他有点小紧张。

“你要小文带5元钱,不带就要打他。”

“我没有打他。”

“你说了要他带钱?”

“是的。”

“你说过,不带就要打他。”

“嗯。”

这场景让我想到了法院审判,有点像律师与证人的对话。关上手机,摸摸小琰的头,“我知道你是和小文开玩笑的,但这种玩笑不能乱开,小文被你吓得不敢吃早餐了。”一听,他顿时轻松下来。“你现在就去找小文,跟他说清楚。刚才的视频我会保密的。”一溜烟,跑开了。

中午就餐,我看到小文和小琰坐一块儿,有说有笑。

其实,孩子做错了事,他自己是知道的。老师私下指出他的错误,不公开剖析教育,更容易让他从心里认识到错误。

吃过中饭,回办公室,小晗气呼呼地跑来。“老师,小锐把我的饭倒了,我都没吃饱。”红扑扑的圆脸上写满了不高兴。小锐,一个憨厚的男孩,是什么事情让他做出这么过激的行为?

“小锐为什么要倒你的饭?”我很认真地问。“他的勺子掉在我们女生的餐桌下,我不知道是什么,用脚踢了一下,他跑过来就把我的饭倒了。”小晗急急地说。

事情究竟是小晗说的那样吗?我请孩子把小锐喊过来。小锐咬着自己的手指,没说两句就哽噎起来,“我的勺子不小心掉到女生餐桌底下,然后呢......小晗用脚踩,然后呢......踩完了还踢。”想来,心理的委屈也不小。

“小晗,你是故意踢小锐的勺子吗?”我转头问她。“没有。”她坚定地摇摇头。“小锐,你能确认小晗是故意的吗?”我又转头问小锐。小锐也摇摇头。

“小锐的勺子掉了,小晗不知是什么,踩在脚底,感觉硬硬的就一踢。”我边模拟表演,边描述。他俩都接受了我的推演,心情平和下来。“如果时间能倒流,回到中午那会儿,你们会怎么做呢?”我问他们。“我会把勺子捡起来,洗干净。”小锐先说。“我踩到东西了,会看一下,发现是勺子就捡起来,问同学。”小晗接着说。

递一根香蕉给小晗,叮嘱小锐把自己带的零食分点给小晗。小锐转身冲出教室,小晗拿着香蕉甜蜜地朝我一笑。悄悄跟来,看到小锐正往小晗手里放巧克力卷。

很多时候孩子们用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老师用耳朵听到的也不一定是事实。事实可能难说清,唯有包容孩子的错误,教他们去分辨事实,抱怨才能平息。

课间,一一检查作业,检查过关的孩子自由活动。教室后面,几个陀螺爱好者正激烈地对战,时不时传来一阵惊呼,不知是谁的陀螺战胜了谁的。

突然,小浩满脸通红,嘴里嘀嘀咕咕着,提着小琳的碗袋甩到地上,又从地上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小琳跟着,陪着笑脸,从垃圾桶里捡回碗袋。

怪了,他们俩今天是唱的哪一出?

“小浩,过来。”我语气严厉。小浩走到讲台边,我瞪着他,“你刚才的表演我都欣赏了。”小浩一愣,没明白。“你把小琳的碗袋丢在地上,又从地上捡起扔进垃圾桶。为什么?”缓过神来的小浩气愤地嚷:“他给我的陀螺又要回去。”原来,如此。

叫来小琳,与小浩面对面站。“你说说,陀螺怎么回事?”“我的陀螺是和小月交换的,他要,我只能从小浩手里拿回来。”小琳解释。小浩不作声。“谁做错了?”我扬起戒尺。两人看着我,静默。

“你们去走廊,互相说说自己不对的地方。两人说好了,戒尺就免了。”

隔着玻璃,看着他们比划,像是真诚道歉。一会儿两人进教室,告诉我和好了。戒尺,当然免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因一个好玩的东西闹不愉快,是常事。老师,不必太较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

面对学生之间的纠纷,班主任进行教育,首先面对的应是“人”。眼里看见“人”,心中装着“人”,小小的纠纷便变成宝贵的教育资源。

星云de笔记
学习、思考、记录,用文字丰盈生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