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天的全市一模考试终于落下帷幕,成绩也终于浮出水面,看着孩子们一模的成绩,五味杂谈。
当时和同学们同步做试卷的过程中,感觉历史试题还可以,高中低三档的题目都有,比较稳重的一张试卷,按照道理来说,这样是有利于美术生的,对文科重点班的孩子来说,也是有利有弊。
当分数出来之后,对于美术班来说,有些失望,对重点班来说是大大的失望。可能是自己期待过高,可能是孩子们的基础在那里,找借口只能说明在逃避责任,找出问题所在才是解决之道。
据了解所知,目前市里面几家历史最高分没有过80分的,可见批阅试卷压分有些严重,可是高考不也是这样吗?所以在大家都被压分批阅情况下,能胜出才能说明水平高不是吗?
翻阅了孩子们试卷和答题卡,也查看了智学网上每个同学得失分的数据,从选择题的正答率来看,高深的题目相反错误率很低,但是简单的题目相反错误率居高不下,这到底是为何?
分析完试卷,有学生带着答题卡来找我,说:老师,我写的跟你讲的没啥出入啊,为何得分这样低?我只能笑笑,然后说,你看你写的答案啰哩啰嗦,不知道精炼,同时,你看看你的书写,态度极不认真。或许也只能从规范答题来给学生一个解释。要不,还有其它理由吗?
不该错的题,能做错,能做对的题,做不对,还有比这更让人心痛的吗?其实仔细想想,哪有不该错的题,学生能把容易的题目做错,其中原因还真的是太多了,所以对他们来说,没有不该错的题,也没有必须做错的题,有的只是自己的粗心大意,只是自己基础知识的不牢靠,人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或许孩子们的历史成绩就处在这样个风口浪尖上。
接下来选择题方面,仔细审题,分析史料,夯实基础还应该是美术班的常态抓法,重点班应该加强对学生知识点考查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洞查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否则分数有可能就会固化在这个不死不活的分数上。
从整个材料题的答题情况来看,也不尽如人意。学生答题抓不住重点,天马行空。16题,第一问的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从我们学生答案来看,归纳能力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大部分同学写的还是微观的个体贸易,不是说不可以,而是说他们对材料分析的不够,整段材料都讲贸易,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也是贸易,可是学生却视而不见这两个字,这还能说明什么?第二问老生常谈的背景题,学生做的还行,只是在组织答案上不知道按照顺序,总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样容易遗漏知识点。十六题二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特征的理解,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时候会广撒网,比如这一问,学生可能会从其他方面总结,那批阅试卷时是否其他方面的特征就不给分呢?从得分实况来看,给分的可能性不大。17题的第一问同样是这样的状况,学生在寻找不同点上,可能找到的点跟参考答案不一样,那是否言之有理就可得分?可是聪学生答题卡分数考。脱离参考答案的言之有理,也是没分。小论文题在本公众号上一期已经发文表述过,在此不赘述。
抛开所有的因素, 从学生的材料题的得分情况看,学生在书写规范,解题思维上还是存在问题的,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等素养方面还是缺乏培养。
不管学生考的如何,不管均分如何,不管学生表现怎么样,一模还是结束了,但是一模留给我们老师的思考,留给学生的思考才刚刚开始,在思考中,我们或许对二轮复习的思路就会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