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问题意识

文摘   2024-12-26 07:59   江苏  

    教育是一种生活,很早的时候杜威就说过这样的话,教育即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教育的影子。


   一晃,一线工作已经22年有余,普通的学校,普通的岗位,做的也都是一些普通的工作。在这个教学加班级管理的岗位上,我似乎陷入了职业的倦怠,一切总觉得如周而复始,三年一个轮回里,对教育也开始若即若离,说很爱它吧,可有时却心生倦怠,特别在受到挫折,窘迫时,就会心灰意冷,偶尔竟然懒得好好备课,上课;说不爱它吧,可大学毕业之后却从来也没有离开它,没有选择枝而栖,另谋高就。就这样浑浑噩噩的生活工作了好多年,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不惑之年。


    学生说,幸福的高中治愈一生,不幸的高中需要用一生来治愈。我是那个可以给学生的高中生活带来幸福的老师,还是那个让学生想起来就是噩梦连连的老师,就觉得高中特别痛苦的老师?


  一旦怀揣着问题意识,教育教学似乎也就变得明朗起来。人生也就不觉得颓废了。岁月在流逝的过程中,总会把人的成长按照顺序分成三个区域,分别是学习区,恐慌区,舒适区。可是在我们教师成长过程中,却是反过来的。总是一开始喜欢呆在舒适区,毕业之后的年轻人,总觉得工作有了着落,开始放松,待在舒适区,一晃几年过去,当看到同时期毕业的同学小有成就时,就开始觉得不公平,其实哪里是不公平,上天从来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垂青任何一个人,恐慌,说明你已经意识到自己落后了,不学无术的就会抱怨自己命运不公,想成长的就会发奋图强,开始在短暂的恐慌之后进入学习区,开始奋勇直追,或许,我就是后者。能够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后于同行,朋友,同学好多,这就是好的开始,说明我们对自己的成长已经开始有了问题意识。只是这样的奋勇直追会很痛苦,毕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谁让自己在舒适区待的那么舒适,或者说,你在舒适区待的有多惬意,你就会在学习区学的有多狼狈。即使狼狈,也比怨妇好吧,我始终这样认为。


   大学毕业五年,在跟同学的一次电话中才知道最好的兄弟已经开始在读硕士研究生,受到刺激,产生恐慌之后的我开始疯狂的准备,一年时间也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让自己一直处在行走中,行走中是最容易怀揣问题意识的,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知道了自己喜欢什么,知道了自己擅长什么,知道了自己该追求什么。三年的研究生生活结束,再次回到学校,又开始了好几年的瞎忙,在三年一个轮回里送走了一批批的学生,有些孩子跟我一直保持联系,有的情同师徒,在跟他们一次次的邂逅中,学生开始教我怎么做老师,怎么做班主任。可以说,是我毕业之后的学生教会了我在三尺讲台很多年都没有弄明白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做学生心里的好老师?


   有的人一生都在做减法,有的人一生都在做加法。有的人前半生做减法,后半生做加法。还有的人反过来。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前半生耗费生命待在舒适区,人到中年却拼命的提升。年轻时不努力,中年活的不如狗。其实想想自己的带班何尝不是如此,一开始踏上工作岗位,处处以束缚学生为标准,总感觉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为了让学生听话,各种变态的处罚方式我都作为班规用过,可是在换回表面的风平浪静之后,我开始跟我的孩子们渐行渐远,因为我失去了“民”心。依然还记得以前动不动学生犯错就扣分,处罚方式就是“连坐”。就差株连九族的“酷刑”没用上了。结果可想而知,效果并不理想。在这样班规下考上大学的孩子回来看我的时候,或者偶尔联系的时候,谈及我的这些班级管理的扣分,他们总是心有余悸,看来我不是一个好班主任,因为我的不科学管理,让他们用一生都在治愈自己高中生活的不幸,那就是遇到一个不会管理班级的班主任。


     怀揣着问题意识,我开始思考我如何在班级管理上做加法。有时候就是这样的神奇,批评永远不如表扬带来的效果好,减法永远不如加法好做,扣分,永远不如加分效果好。小孩子都懂得道理,我直到不惑之年才懂得,有些大愚弱智了。


  看到马博考上苏州大学的博士,那段时间,说实话,我也心心念念想考博。仔细分析了应试之后,我发觉已经是硕士研究生的我,又不在高校教书,考博的意义在哪里?难道就为了冲刺我国的最高学历?博士跟硕士相比,无非也就是多读一点书,这样想来,也就想开了,怀揣着问题意识,我明白了证明自己学历和能力,不一定非要考博,多读书,多写作,多思考,多做课题,多开讲座,多研究教材,其实这不就是博士生在做的工作吗?认真做下去,不会比博士生差。


    怀揣着问题意识,我开始意识到人生就是修的深沉,拒绝肤浅,如果把教育比喻成农业,我不就是那个精耕细作的农夫吗?关键是,我能否在自己的心灵深沉淀出精神的良种,然后让学生悦学。没有人生而知之,也没有人学而不知。


   怀揣着问题意识,我开始承认当下的自己,开始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己,看待工作,看待我的学生,高题低做,远题近做,理论题实践做,虚题实做,难题易做。由浅入深易,就深论深难。这几年愈发的感觉到,浮光掠影的思考和点到为止的研究,至多只是一种肤浅的聪明。这不是一个怀揣着问题意识的人该有的研究状态。


   怀揣着问题意识,才能让自己儒雅起来,儒雅意味着深刻,体现在深沉,它内藏在骨子里,是装不出来的,唯有向内沉潜,才能向外飞扬,唯有腹有诗书的内化于心,才有我气自华的外化于行。


    怀揣着问题意识,去面对和走向每一天的教育生活,我们就会发现教育的规律,就会懂得孩子成长中伴随着问题,就会试着给学生做加法,就会思考学生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就会在问题意识中慢慢回归教育的常识!






一周闲言秀
教育要向美而生。求真要讲究科学,育人要保持农者之心;向善要有人文精神,要以学生为本;求美要遵循审美艺术,课堂要不断创新。未来的世界是相互的共赢的,要和学生一起成长,相互成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