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复习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时候,在18班抽查学生默写的时候,问到了一个问题;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是谁?独立之前是谁的殖民地?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因为中外史纲要下第13课的引言部分。可是学生在回答的时候都清一色的写上西班牙的殖民地。
难道是我错了?或者是教材错了。教材当然不可能错,是不是中间少了表述?当修改到这一题的时候,我搬出了13课的引言部分,可是学生并没有被说服,他们也打开了教材12课的第一段。是啊,12课教材第一段明确说;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圣多明各。可是13课的引言部分也不会有错啊?
学历史的都会不自觉的在历史事件之间构建联系,带着这个问题,我就在想,海地到底是法国殖民地,还是西班牙殖民地,这中间我觉得,西班牙和法国之间对海地的问题一定有着一些关联,有可能是海地一开始就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可能中间法国和西班牙之间发生了什么?至于法国和西班牙之间到底有何关联,翻阅了这两课教材全部内容,似乎都没涉及到这个问题。那西班牙和法国在海地问题上到底发生了怎么样的转接呢?
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终于真相大白,海地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492年被哥伦布发现,先后被据为西班牙和法国殖民地。1804年1月1日独立,定国名为海地,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第一个宣布独立的国家。这一段信息来看,海地作为殖民地曾经易主,先是西班牙,后是法国。为什么法国后来要从西班牙手里拿走海地呢?
1502年,伊斯帕尼奥拉岛正式沦为西班牙殖民地。随后,西班牙人在岛上建立了15座城市。西班牙官兵们分了岛上的土地,并且把居住在这些土地上的印第安人变成了自己奴隶,用于挖金、种植和养牛。西班牙人除了对土著居民的大肆屠杀,还带来了更为可怕的天花等传染病,原住民对此毫无免疫力,很快,泰诺族就成为一个灭绝的种族。由于传染病的不断爆发,1544年整个阿拉瓦克族在岛上绝迹了。由于原住民绝迹,种植园和牧场纷纷荒废了。于是,西班牙的殖民者从非洲贩运大量黑奴,成为岛上主要的劳动力。
于是,黑人奴隶后来就成为海地的民族起源。随着欧洲移民的不断涌入,法国人在数量上逐渐占据了优势。1665年,法国政府声称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是法国的殖民地,也就是现在的海地,法国人称之为圣多明克。陆陆续续到来到了1679年,几个国家签订了勒斯维克条约,根据条约:法国获得斯特拉斯堡和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现在的海地),西班牙恢复被法国占领的加泰罗尼亚和卢森堡等地域,长期属于法国的洛林公国返还洛林公爵。英格兰未获得领土,但是,换取了法国路易十四承认威廉三世为英格兰国王。
到这里真像终于“大白”了。交了几年的书,竟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还是学生发现了教材的不足部分。通过这个问题,也让我明白了,看来,不是说带了几年高中,教材教了几遍就可以说自己教材教熟悉了,常教常新,孩子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给他们最后的主动权,他们就会发现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或许这就是教学生成吧?
因为相信,所以每次拿不准的题目,我都会放手给孩子们,先让争论飞一会,真像就在那里,总会水落石出,探究的过程很美好,因为这才是教学,不给孩子们求知探究的经历,死记硬背就占领了我们历史教学的市场,思维冲突,对培养关键能力,提升学科素养真的很重要,这也给我一个提醒,看来每次上课都要认真钻研教材,才能上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