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是教育的误区

文摘   2025-01-23 21:03   江苏  

     每到寒假暑假来临的时候,老师总会教导成绩中下游的同学,要抓住机会,进行弯道超车。说实话,我不喜欢这个词,因为弯道超车风险极大,危险系数陡增。超车可以,但是千万不能在弯道,一不小心就会人仰车翻。

     利用寒假或者暑假进行超越,这本身没有错,假期,没有了课堂学习的任务,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补差,查缺补漏,弥补自己学习的弱课,将短板补齐。这需要一个过程,学习不可能投机取巧,必须经历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弯道是危险丛生的地方,超车不是不可以,需要技术,需要车辆的稳定性,映射到学习上,补差说明基础不牢,在基础不牢的前提下,超车也就是投机取巧,学习是不可以投机取巧的,它需要技术,也就是学习之“术”,弯道超车需要的是学习之“道”,“道”是质变后的量变,“术”只是质变前量的积累。而积累是需要时间的。

    《科技日报》原总编辑刘亚东说:更多情况下,“弯道超车”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它往往成为了投机取巧的代名词。你“弯道超车”想要走直线吗?那是不是意味着别人都在走曲线?别人都比你笨?你比别人都精?别人都比你傻?别人都是有着坚实基础,别人都比你蠢,这可能吗?

     弯道超车”需要特定的条件和前提。在赛车运动中,弯道超车通常发生在两个车马力差不多、速度都很快的情况下,几乎只有在弯道时才有超车的机会。是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可靠的赛车性能,二是高超的驾驶技术。如果总想在“弯道超车”,你会好长时间跟在人家后边吸尘。学习也一样,中等同学,你在弯道,那中等以上的同学也在弯道上,而且一定是在你的前面,这样一来,你就是在百分百的吸尘。

     所以说,中等生或者后进生,可以利用暑假,寒假好好的积累,达到一定的量,为质变做准备。成绩处在中下等,一定在学科上有短板,利用这个时间,慢慢的把自己的短板不上来,你猜有跟优胜弯道超车的可能。除非优等生停留在原地,否则你根本不可能超越,而优生是比较自律的,他怎么可能不规划好自己的寒暑假,水涨船高,大家都在努力,想在弯道超车,你必须拿出足够的实力,必须和优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否则免谈弯道超车。

   事实是,寒暑假,弯道超车的恰恰是那些学霸们,有一句话说的好,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放寒(暑)假。弯道超车是用来督促孩子学习。总想在有限假期中,写着比上学时还多的作业,做着那些重翻四道写过的练习题,背、默写那些已成千古的文言文诗词歌赋。孩子的学习,学校学习的直线加速都没赶上,寄希望于假期弯道能超车?既然是弯道,那势必要比别人多走更多的路,多吃更多的苦,多提高学习的效率,估计很难。工作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不怕别人比你优秀,就怕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努力,进步太慢就是退步。所以说,弯道超车是个伪命题,一定要提高加速能力,提高加速动能,提高驾驶水平,方可迎头赶上,若没有足够的驾驭能力,弯道加速是要翻车的,得不偿失。

     弯道超车,最主要的还是一种急于改变现状的心态,一种在最短的时间内试图超越对手的渴望,一种迅速得到别人认可和尊重的期待。

     弯道超车暴露了我们内心最薄弱的一面:自卑,虚荣,短视,不尊重科学,蔑视规则,不愿意循规蹈矩,耍小聪明总想走捷径。

    弯道超车就是古人所说的技巧,它具有偶然性,寒暑假应该是苦干实干,下真功夫而取得成功。也就是常说的:以天下之勤补天下之拙,以天下之拙克天下之巧。

  弯道超车并非励志,利用假期,踏踏实实,学会自律,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规划,努力的弥补自己的学科短板,这才是正道!

一周闲言秀
教育要向美而生。求真要讲究科学,育人要保持农者之心;向善要有人文精神,要以学生为本;求美要遵循审美艺术,课堂要不断创新。未来的世界是相互的共赢的,要和学生一起成长,相互成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