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轮复习,要在学生的“似知区间”里重点发力

文摘   2025-01-03 08:28   江苏  

     当下,各个学校高三一轮复习早已经结束,正在进行的几乎都是1.5轮的复习。二轮复习几乎都还没开始。


    所谓的1.5轮复习,其实各个学校的做法几乎如出一辙,那就是把一轮复习中已经复习的教材重新拿过来复习。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基于学情。学生的遗忘速度不可想象,复习选修,忘记必修,复习必修,忘记选k修。基于以上,1.5轮的复习就这样被逼无奈的产生了。

   

     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构建体系,二轮复习主要是专题,那1.5轮复习到底该干啥,复习的发力点在哪里? 1.5轮的复习到底该如何进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是共识,那就是学生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大部分基础知识夯实的还是比较不错的,存在一些似知区间,或许,1.5轮的发力点就应该在这里。


    遗憾的是,包括我在内,也是不遗余力的在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教已经会了的学生和学生已经会了的知识。李希贵校长说,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可以教给学生自己学习,他们不能学会的毕竟是较少的部分,受李希贵校长这句话的启发,1.5轮复习就应该指向这较少的部分,而无须从零开始。


     什么是似知区间?‌似知区间‌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的一种认知状态,即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掌握其内涵。这种状态下的知识可能是假知、一知半解或不知,因此被称为“似知非真知”。‌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课为例,课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起国家”,1.5轮复习时,基础史实部分根本无须再强调,需要强调的就是学生在这一课中的似知区间。比如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对早期国家的理解,对家国同构的理解,对多元一体的理解,对原始的民族遗风理解,对民本思想的理解等。这些都是学生的似知区间。


     找到了1.5轮复习的似知区间,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


首先,讲究教学策略,

    

      1.5轮复习既然是为了查缺补漏,在学生似知区间发力,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有的放矢,基础知识部分可以以默写或者检测单的形式进行,课堂上主要针对似知区间中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进行强化,方式就以高考的选择题和材料题为载体进行。教师应避免将上课教材内容视为完成任务,而应该是将其似知区间的知识作为为完成教学重点,打通学生的已知和未知的“任督二脉”,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还是以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例,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学生了然于胸,问题是,将遗址上升到文明的高度之后,学生在做题上不会知识迁移。所以1.5轮复习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要从文明角度入手,进行教学。在早期的国家教学中,早期国家,早期国家各种制度,这些知识学生都会,1.5轮复习要做的就是强化学生对国家的认识,引领学生探究国家的概念,形成的要素,然后再分析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居高临下,方能一览众山小!


其次,‌利用检测中的错误资源‌


    教学检测中的错误可以被视为教学资源,通过分析和利用这些错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一轮复习结束之后,所在的市的第一次联考也就近在眼前,这时候刷题是重要复习环节之一。再好的复习,也必须施与学生教学检测环节。日测,周测,旬测,学测,测试中学生的似知区间被暴露无遗,此刻学校的正常做法是让学生整理错题,这固然没错,可是教师面对学生的错题,如果仅仅是让学生整理而教师不进行整理,那就是老师的错了。


   当下试卷批改都是小程序,数据收集起来也就方便许多,此刻收集学生的错误信息,统计,归纳,找出共性错误,然后分析对比,找出学生似知区间的未知知识,接下来进行解读,强化就可以。


第三,利用微专题打通学生似知区域


   因为1.5轮复习介于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之间,二轮复习是大专题复习,那么1.5轮复习就可以用微专题来打通学生的似知区域。


    二轮复习是大专题复习,说实话,一线老师心里都清楚,耗时似乎还没多大用处,如此一来,在承接二轮复习前的1.5轮复习,我们不妨先用微专题进行。


    如何使用微专题?我觉得可以从两个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微专题单元化。 1.5轮复习,不可能面面俱到,大单元教学就必须登场,一单元复习下来,学生反应迟钝的一定是似知区间。统计,归纳,然后就要设计微专题进行攻破。另一方面,微专题错题化。学生在检测中的错题,在分析归类的基础上,设计微专题,可以突破学生对概念似是而非的理解。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看似简单的变法运动,学生在做题时却错误百出,为此我就设计了一个微专题,题目就就叫做《变法是如何积累为运动的?》通过阐述什么是变法,为何要变?如何变?变之后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对变法运动的前后因果关系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综上,1.5轮复习,教师要转变角色,不要再做学生的拐杖,不要“代学”,要让他们自己学,学生能学会学的,教师不必涉足,我们需要涉足的是学生的似知区间,正如冯卫东老师所说,在这里重点发力,教少可以学多,教少也是为了学多。新高考视域下,成绩固然宝贵,但是在1.5轮复习中,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如此,1.5轮复习才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才是二轮复习“黎明前的等待”!







一周闲言秀
教育要向美而生。求真要讲究科学,育人要保持农者之心;向善要有人文精神,要以学生为本;求美要遵循审美艺术,课堂要不断创新。未来的世界是相互的共赢的,要和学生一起成长,相互成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