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还有160多天,高考的一轮复习基本都开始了扫尾工程,接下来高三的复习即将踏入二轮复习。众所周知,二轮复习基本都是专题复习,市场上林林总总的二轮复习资料让人眼花缭乱,不是说资料的专题复习不好,他们的专题应该说是很系统,也很科学,可是不具有普适性,因为学情不同,因为时间紧迫。
那么在这有限的160多天,该如何进行复习呢?我觉得微专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下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不足之处,请方家斧正。
一,微专题因何而设?
进入二轮,学生的刷题量会陡增,此刻多刷题是对的,可是该如何处理学生的错题,错题集大家都会让学生准备,看看学生手里的错题集,都是精心收集,可是我们有没有问过学生,有没有把试卷错题进行粗略统计,看看学生错在什么地方?其实此刻在学生整理错题集的基础上,我们不妨在其基础上进行统计,看看学生易错题都是涉及到哪些知识点,然后围绕错误率比较高的知识点,就要认真对待,形成微专题。让微专题在二轮复习的检测环节如影随形,时刻穿插其中,起到查缺补漏之效。
也就是说,微专题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无本之木,它是来源于学生的错题,而且是普适性的错题。然后针对学生普遍的错题,开设微专题。有人说二轮复习各个学校都会定资料,何必多此一举。其实,这是老师躺平的表现,也是不愿意费事的表现,毕竟制作微专题耗时费力,但是效果一定要好于资料的微专题。因为微专题的创意取之于学生,并用之于学生。
二,微专题如何设?
微专题,顾名思义,就是小专题,其实,它并不影响二轮大专题复习,用好微专题,会让大专题复习锦上添花。可是微专题到底该如何设计呢?
首先,收集学生普适性错题。
大家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要及时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归类,有时候一张试卷,一次测试,一次月考或者一次大联考,学生普适性的错题可能不止一个知识点,那么此刻就要进行归类。然后分门别类的定微专题的主题。
其次,将错题和教材建立联系。
学生题目做错,一定是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理解不透彻。此刻就必须分析错题,找到题目考查的知识点,然后将知识点着陆在教材中。如果教材有详细介绍,老师不必多言,让学生认真阅读理解即可。如果教材中只是三言两语,那就要对其拓展,延伸。比如“东南互保”,教材只有短短的一句话,而且谈及的还是影响。这时候教师就要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拓展。然后将如何考查这个知识点的考查角度告知学生,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
再次,围绕构建的微专题主题进行课件制作。
专题,本来就是有主题的,只是比较宏观而已,微专题,那就是要从细微之处入手,从微观角度来设计课件。学生哪里不会。就在哪里设微专题,学生哪里掌握的不太好,不会变通,就在哪里设计微专题,学生不会的知识点永远是微专题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微专题的主线。这才是微专题存在的意义。学生的需要,永远是微专题存在的原因,而不是不管学生需不需要,微专题都是灌输给学生。“微专题”复习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和引导学生专门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特别是注意针对学生记忆混乱、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专题设计。这是微专题存在的核心要义!
三、微专题设计注意事项
首先,微专题设计要是真设计,不走形式。
因为微专题基本都是因学生需要而设,那就说明学生在知识点的把控上犯糊涂了,教师此刻要引导学生做个知识点的“明白人”,明白自己的“软肋”所在,列出个人知识点不懂的问题清单。教师根据本班学情进行整合、归纳,形成具有班级特点的真问题清单,弥补学生学习上的盲点,为系列的微专题设计奠基。
2.微专题设计一定要精准。
微专题设计除了要做到真实之外,还要讲究精准,要以经典与精微为主要特征,特别需要精准关注学生的易错点与薄弱点,空白点,准确把握学生知识体系中的薄弱之处,就像电脑补丁一样,随时查缺补漏。与此同时,还要关注高考的评价体系,关注高考的高频考点,热点,以及历史发展的大脉络,大趋势!
3.微专题设计要体现教师的专业性。
教师要具备专业定力,不能盲目、不能跟风,更不能随波逐流,随意设计微专题,而是要站在历史学科专业的高度,结合高考评价体系,在主干知识脉络中寻求设计微专题,而不是在知识体系的边边角角中打转。也就是说,要找到核心部分进行微专题的设计,设计要体现专业性,千万莫随性而设。
专题微型化,就像补丁,可以快速的填补学生知识的盲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远离知识的盲区,微专题,因微而深,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