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黑神话:悟空》3天不出屋,爸爸怒砸电脑:家长治疗孩子网瘾应该先做一件事

文摘   育儿   2024-08-30 15:30   山东  


我们的忧虑,不会带走明天的难过,只会带走今天的力气。  


 ——【英】查尔斯‧司布真


这几天,无论你玩不玩游戏,你的手机都会被《黑神话:悟空》的新闻刷屏。


该游戏话题太多了。上线仅仅三天,全平台销量就超过了1000万套,官方宣布其全平台同时在线人数最高时达300万人。即使按这款单机游戏的最低价格268元计算,三天的收益已经达到26.8亿了。游戏团队苦苦熬了6年,投入4亿资金,瞬间回本。按照这个趋势看,游戏最终暴赚百亿并不是什么难事。


《黑神话:悟空》势不可挡地成为了一股潮流,带着根植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席卷全球。不管你玩不玩游戏,都能在“悟空效应”中获得相应的情绪价值。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的很多咨询者都喜欢聊起这个话题。半个月前,有位咨询者在微信上推给我这款游戏的资料片。我看了之后,深受震撼!


作为中国玩家,我们难得遇到有如此深刻沉浸感的游戏。游戏制作精美,画面、音乐都太对我的胃口啦!非常喜欢!!


只是游戏对电脑硬件要求较高,且难度较大。相对应的,我电脑较衰老,游戏水平较稚嫩,最终我成为了一名欣赏者。当然,也不妨碍感受精彩。哈哈,我这是集黄发垂髫于一身,并怡然自乐。


我作为一个平时不太玩游戏的成年人(我平时只玩实况足球尚且被震撼被吸引,可想而知这款游戏对孩子的巨大吸引力了。当孩子如痴如醉的沉浸在游戏里,家长的心理能量就会出现波澜。


这一周里,就有好几位妈妈,在咨询中向我表达了对孩子耽误学习的担心。周二的文章里,我还写了一个山西的案例,爸爸因为孩子玩《黑神话:悟空》三天不出房间,而怒砸电脑。之后父子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


我们一旦换上家长的身份,玩游戏就成了让人焦虑的事。今天,我们就来专门聊聊孩子沉迷游戏的话题吧。想治疗孩子的网瘾,家长应该先做一件事,是什么事呢?


如果你有类似烦恼,建议耐心看完下面的文字。它不只针对抑郁症家庭,对普通家长的教育也会有很大启发。




话痨九段石虫语

以下:2855字

阅读:6分钟




管,还是不管? 


许多抑郁症案例有这种情况:


孩子因抑郁症休学,在家里整天抱着手机玩游戏,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担心孩子沉迷进去,无法融入社会。


在咨询中,我们会看到家长内心的纠结和撕扯,孩子整天玩手机,家长应该管,还是不应该管?


管,就会有伤害,而且效果不好。家长的方法无非是说教、指责、抢夺等招数让孩子放下手机。好一点的妈妈会讲道理、定规则、设奖罚,即便如此执行起来,也是百般艰难,怒吼难免。


如果管太严了,带给孩子很大挫折感。他会绝望,觉得在外面没人爱我,回到家还没人爱我,爸爸妈妈是行凶者。即使家长目的是为他好,但这也很难避免他会变得抑、讨好、我强迫,成为家长的模样。


尤其对于抑郁症家庭,孩子本来和家长的交流就不畅。要是一管,孩子大概率不肯就范,或愤怒,或听而不闻、或躲进自己房间不再和家长交流,亲子关系雪上加霜。


不管的话,家长就会深陷焦虑。学习的时间段可能就错过去了,耽误了,而且还会影响精力、影响身体。以前该打打该骂骂,这事简单多了。现在家长学习了心理知识,知道打骂孩子有心理创伤。可是如果接纳孩子玩游戏,他以后能自己放下手机吗?还能去学习去工作吗?要是回归不了社会,未来怎么办?

这两个结果,都不是我们期望看到的。


实话讲,管和不管,两种方法都是爱。一种叫做操心,一种叫做尊重。真正的问题在于,家长的初衷是好的,但心态有问题。


家长的心态叫做“管理者心态”。管与不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行为层面上思考如何去做,像是一个管理者在思考如何管理他的下级。


当家长站在了一个管理者的位置上去教育孩子,对方就只有等待着被你执行的宿命了。此刻,孩子只是一个被执行者,而不是一个人,一个有自己感受的人。


因为许多家长只在乎孩子行为的结果,到底是拿着手机还是放下了手机,却很少去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所以,家长在决定管不管之前,应该先去理解一下孩子面对游戏的真实感受。






孩子真实的感受 


我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帮助大家了解一下孩子面对游戏的感受。


前段时间,我收到一个孩子发来的微信。



这个孩子来自江苏,16岁,目前因抑郁症休学在家。去年,他开始跟着我咨询。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咨询关系,孩子允许我走进他的世界,愿意把他的一些感受分享给我。


孩子很优秀,文笔细腻,经常会写一些小文发给我。在征求过孩子的意见之后,我把这篇写的很精彩的文字分享给大家。或许能帮助到一些家长进入孩子的视角,了解孩子对游戏的感受。 







石老师,大晚上的,想写点什么,但又不知道写什么。看别人过了个游戏剧情,然后自己有了点想法。


游戏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体验过了,其他的没啥印象,就记得最开始玩的水果忍者,那时候应该对游戏还没那么感兴趣,毕竟还小,但真正开始感兴趣,那怎么说,让我想想。什么时候已经忘了。那时候我在爱奇艺第一次看到任天堂的《塞尔达》这款游戏时,我的内心十分的震撼。虽然现在来看这款已经过时了。


他对我的震撼,让我记住了好多年。我到现在或许忘了我第一款玩的游戏是什么。第一款认真玩的游戏是什么?第一款充值的游戏是什么?这些都忘了。但我就是记得《塞尔达》。它真正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游戏的种子。这颗种子,不一定说未来会让我去打职业,做游戏。那它让我对游戏充满了喜爱,非常感兴趣。这时候我接触了好几款国外的3a大作。越来越多的作品进入我们的眼帘。让我对游戏不断的诞生出新的震撼。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起码在现在不重要。现在我想说的是那两款,可以说是在我生命中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游戏。第一款游戏就是《赛尔达》.荒野之息。说来好笑。其实塞尔达系列我一款都没玩过。当时我真的就只是看个视频,然后就被他的画面给震撼到了。


然后就是必须得说到的第二款游戏《崩坏三》。说实话,其实每次到了讲这款游戏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去说。我的一个同学问过我:你为什么这么钟爱这款二游?其他游戏也有感人的刀人的故事,手感或许会更好,画面更加让人震撼啊。


是,当时我没有否认。我认可他举的那些例子,认可他的观点。但对于我来说,这款游戏。或许早就不是一款游戏那么简单的就可以概括的。


在我抑郁焦虑之后,我其实就已经不相信世界上有那么多美好。对,那时候我已经不相信世界上有什么美好,基本没有什么人能让我相信。但就是这款我断断续续下载体验的游戏。它让我相信了世界上还有美好。


同时,也让我想通了一点。世界或许并不美好。但总有那么几位在意我的人,我在意的人就是属于我的美好。也让我明白了不少事。在塑造我的三观时起到了不小的帮助。它让我对哲学开是感兴趣,对泰戈尔的飞鸟开始感兴趣,让我结识了不少朋友。


这款游戏给了我美好,给了很多人美好。一直记得看到其中薪炎永燃后给我的力量,给了一个幼稚鬼力量,让我多了一个面对这个世界的理由,未来或许不够美好,但这不能让我停滞不前,总有人让我不要放弃,我爱他们,就像他们关心我一样。


我固然悲观,固然相信一切早已注定,但我依然会继续前进,这是我自己走出来的路,起码它还在向前不是吗,起码不会忽然从15岁变成10岁


写了些没啥用的话,这是我自己的感情,一个没表露好的感情,《崩坏三》对我的影响远不止如此,我不知道如何去书写,或许会说也不一定,有东西想讲还讲不出来真的很难受,之后再说吧,或许什么时候会再写这个呢。


深夜随笔,前半部分是口述,后半部分是敲字。写的很臃肿,没啥营养,流水账也好,只是想讲述自己的故事与想法。石老师,谢谢您能看到现在。 




家长眼中的游戏


看完孩子写的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是否了解到了孩子的内心?


我看完之后,内心充满了感动,因为我看到了真挚的情感,孩子把内心的感受细致的呈现了出来。


是的,游戏带给了孩子“美好”,这部分美好,让绝境中的他对未来产生了希望。


如果他的世界是黑白色的话,那么游戏则是他世界里的一抹亮色,甚至从某个角度讲,游戏给予了孩子“活下去”的心理能量。


我经常在直播时讲:在很多抑郁症案例中,游戏就像是孩子的“氧气”


很多家长不懂得和孩子建立关系,导致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否定和漠视,孩子体验着自卑与孤独。


这是一种缺氧的状态,而游戏带给了他短暂的心理满足。这是一件好事啊,起码能给予孩子能量,让孩子不那么痛苦。家长不让孩子玩游戏,等于把孩子赶回了自卑孤独的现实世界里,甚至说等于拔了孩子的氧气管子。


很多家长并不自知,他们从小给孩子营造的那个世界有多差。正是那个世界太差,才让孩子躲进了游戏的世界。


在家长眼里,游戏就像洪水猛兽,唯有学习才是正道。孩子玩游戏,是在做错误的事情。如果自己坐视不管,等于是看着孩子往火坑里跳。那样的话,自己就是失败的妈妈(爸爸),愧疚、焦虑涌上心头,所以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


事实上,游戏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可以让人身心愉悦,获得心理满足,本质上没有什么害处。它和打球、唱歌没有什么区别,都能激活人的心理能量,带给人美好的感受。为什么家长看到孩子打球、唱歌就不那么焦虑呢?


读到这里,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石老师,你的意思是对于孩子玩游戏,我们家长不应该管,对吧?


事实上,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请继续往下看。 





如何了解孩子的感受  


家长不一定要亲自去玩游戏,但应该对游戏怎么吸引你的孩子有探寻意愿。你可以跟孩子去谈论,去好奇,去听他兴高采烈地跟你讲。注意,这里是兴高采烈地跟你讲,而不是跟你做报告。


每个人真正的感受到别人的关注时,都会有强烈的分享欲。但如果你的好奇是机械式的、僵化的、形式的,那对方就不会想跟你分享,觉得对牛弹琴,懒得搭理你。


所以很多家长觉得,不是我不跟他聊,是他不愿意跟我聊啊。那是因为,你对孩子的世界里发生了什么,缺乏一颗好奇的心。


家长们想一下:


有人会对你的世界好奇吗?有人愿意参与你的世界吗?有人对你在做什么感兴趣吗?有人对你内心的故事感兴趣吗?你有兴高采烈分享自己的内心的对象吗?


如果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是“有”,那就说明你和对方建立了真正的关系。如果你的答案是“没有”,那就说明你不能和别人建立过真正的关系。


如果你不曾和别人建立过真正的关系,那你很难和孩子建立真正的关系。


只有真正的和别人建立过关系,你才会知道什么是内心深处的感动,什么叫做懂得、理解,和分享。


家长不一定要亲自去玩游戏,但应该对游戏怎么吸引你的孩子有探寻意愿。你可以跟孩子去谈论,去好奇,去听他兴高采烈地跟你讲。注意,这里是兴高采烈地跟你讲,而不是跟你做报告。




先建立关系,再谈别的  


在很多抑郁症案例中,家长只在意孩子行为的对错,而不关心孩子此刻的感受是什么,只想快点处理孩子的问题,而不想着去跟孩子建立关系。


正是家长的这种“只关注问题不关注人”的状态,才让孩子感受不到来自关系的接纳。所以,当下最需要解决的是这种错误的状态,而不是玩游戏的问题。关系都快死掉了,你却还琢磨着如何改造对方。


要知道,关系是基础啊。留的关系在,不怕没柴烧。如果关系断裂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已经死掉,孩子已经对父母彻底失望,家长还琢磨着怎么去纠正孩子的行为,还有意义吗?


孰重孰轻?事情分个轻重缓急,家长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


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和孩子建立关系。关系修复了,才会有引导的效果。


可悲的是,现实中,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已经死掉了还不自知。希望今天的文字,可以带给一些家长启发。


文止于此,关于如何提升和孩子建立关系的能力,后续我在文章或直播里会聊。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欢迎加入“石虫语学友群”,我和我的团队“虫虫特工队”在这里等着你。


回聊。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END —




SUNSHNE

邂逅阳光


石虫语学友群


或许你的微信群很多,但这个群,绝对是特别的一个。

 

生活里,大家都在经历“群体性孤独”。尤其我们经历心理创伤的时候,总会感觉无人商量、无处倾诉。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身边有一群经历类似、真诚交流的挚友,有一个心理学的专业团队,那将是多么开心的事情!

 

石虫语学友群,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像一个温暖的家,大家可以在这里倾诉、解惑,可以找到理解、温暖,我们互相陪伴,互相扶持,一起成长。 

群内福利

SUNSHINE

学友群由以石虫语老师为核心的心理咨询师团队“虫虫特工队”打造,免费提供以下心理服务:


每日分享——虫虫特工队的各位老师会分享各种心理学知识,帮你保持积极乐观状态,天天成长。


直播授课——石老师的心理直播课非常受家长的欢迎(一年30场左右),剖析各种咨询案例,讲授心理疗法


答疑交流——当你遭遇心理苦恼,可以在群里询问交流。另外也有优先预约石老师的私密咨询(收费)。他会一直作为你的“私人心理咨询师”,伴你走过生活的沟沟坎坎

如何入群

SUNSHINE

入群不收费,但需定期完成群任务。


群任务很简单,就是给公众号文章点一下“在看”和“,几秒钟的事情。公众号一周发两次文章,会员一周需要完成两次群任务。每一次,群里都会统一提醒大家,不用担心错过。



请添加“毛毛虫”老师微信,由他引导入群或预约石老师的心理咨询。



虫虫特工队

2024年8月


写一篇文章需要2-3小时

您阅读只需2-3分钟

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花2-3秒钟

给本文点个“赞”和“在看”吧

石虫语
话痨九段,一个会说相声的心理咨询师。给焦虑父母熊孩子送炭,给职场人生存夹缝打膨胀螺丝,给男女围城内外装潢补漆,职业戳穿、做伴、掌灯、壮胆、逗乐、解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