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活中的空虚感,很可能源于童年的情感忽视。
——乔尼丝▪韦布
这两天高考成绩出来,陆续收到湖南和江苏等几位家长的喜报。其中有2个孩子相当不容易,他们在我的咨询陪伴之下,不仅顺利完成了高考裸考(高三均未正常上学),而且成绩还不错。
其中一个男生因抑郁症从高三起休学在家,休学后回到学校也难以适应。等于远离学校环境近2年时间。这两年中,他断断续续在校时间总共不到20天,家人和孩子一度都放弃了参加高考的想法。
今年2月份起,孩子跟着我咨询至今,尝试着重拾信心去应对高考压力。妈妈刚才发来信息说考了527分,真的为他感到开心。
这两天高考出成绩,高考话题比较热,我来分享一个与高考有关的案例吧(并非前面提到的案例)。
我的助理“毛毛虫”老师,负责“石虫语学友群”的接待工作。他收到了一个女孩发来的超长信息。
“学友群”是我们团队(虫虫特工队)打造的公益心理学习群。群里吸纳的是有心理学习需求的朋友,家长居多,也有患抑郁症、焦虑症的人。
这个女孩的文笔很细腻,思维清晰,讲述了自己的家庭故事,以及患抑郁症以来的种种感受。她因为抑郁症,错过了今年的高考。
很多家长不知道患病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我想,看看女孩的讲述,也许会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此,也感谢这个女孩同意公开部分内容。
让我们从一个抑郁症孩子的视角出发,看看能了解到什么?
话痨九段石虫语
以下:2125字
阅读:5分钟
一、我本该参加高考
这个女孩说:
我18了,我知道自己遇到问题了。但问题方面很模糊,我有点说不清楚。(心理)问题应该是从小的高压学习(开始的)。
从初三开始,我就抗拒上学了。然后上了高中,高一期间有过几次不想去上课。高二就开始频繁爆发了,也去了医院两次。
第一次是中度,后来好像加了一个双相(情感)障碍。后来我不想去上学,我爸甚至跪在地上大哭而且扇自己巴掌。当时我的心理波动真的不大,现在想想真的好心疼。
后来就休学了,但是也没有好,在家就是吵架之类的。后来回去上了一个高一下(学期),坚持了没一个月又回去了,然后又去读了高二上还是高二下记不得了。两个星期没到,就回去了。
如果一开始没意外的话,今天我应该在高考考场里。而现在,我在家,家里是鸦雀无声的。
我妈喜欢指责我,喜欢暗讽我。说她,她就说没有,只是我想多了。明明知道我的问题主要在学校,她还老是爱说学校爱说高考爱说别人家的孩子。
前几天还特别大声的外放了一个视频,那个视频我不记得了,但是真的很刺激到我,也大概是学习方面的。然后我妈那几天就没回过家,在公司的宿舍睡了。
但是这又不是我想要的,每次我发了脾气她就会去公司。
二、焦虑的妈妈
我一点也不想要完整的家庭。
小时候,我妈就疑神疑鬼,说我爸有外遇。我爸是跑业务的,他也需要和异性客户交易。小时候,要是有阿姨给我买玩具,就不让要;大了就说我爸办业务是去别人家偷情;去打麻将,就说她听到那些牌友说,我爸和那个麻将馆的老板有一腿。
我真的气死了。但是怎么说都一样,说后的几天会很好,说完没几天就又开始了。
有一次晚饭,和我妈发生了一些口角。当时越想越气不过,脑子都是空的,就用力握着一个玻璃杯子,一起砸在桌子上,然后右手缝了两针。
当时看着他们哭,我也是没什么心理波动,甚至缝针的时候都觉得有点发笑。现在想想真是不值得。
一般我睡的比较晚。有一次,爸妈都睡觉了,我就吃了一板盐酸舍曲林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就起的特别早,在卫生间吐的黄黄绿绿,还落下了胃病。但是没有一个人发现,没有一个人。
后来还是我主动和我爸说了,但是他的反应并不是很大,就是很落寞的样子。
之后我有这种想法,就会想想家人。曾经我也想着一走了之,现在想想家人,要是我走了,他们一定会非常痛苦吧。
今天找到你们(学友群),就是因为高考。本来我也是应届考生,现在却还在等新学校的接收证明,甚至还有可能不能上学。
然后就上网自救,然后就看到了两三篇你们的文章。。。
三、孩子的心思
征得女孩的同意后,我们把案例的部分内容公开,希望能带给家长一些思考。
“毛毛虫”还讲了一件事:
女孩是因为看到《抑郁症孩子:妈妈,我好害怕以后变成你焦虑的样子》这篇文章找过来的。
入群的时候,毛毛虫问她是否愿意帮忙转发一下这篇文章,女孩说:能换篇文章吗?我不想给我家长造成压力,我怕他们也患上(抑郁症)。
善良的孩子,当她被病痛折磨的时候,还在担心父母会不会有心理压力。
这个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孩子之所以感受不到爱,是因为亲子关系的问题。因为家长不懂得关注孩子的情感,所以跟孩子的情感通道基本堵死了。
我们咨询师做的就是“疏通”工作,疏通情感交流的通道,帮助双方建立接纳心态,敞开心门,爱就会重新流动起来。
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孩子的细腻和善良。她一直渴望自己被看见,被关注,却总是被家长忽视。甚至有时还被妈妈的焦虑情绪伤害。
在这个案例中,父母非常需要接受心理咨询。比如这位妈妈,虽然是成年人,但无法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以至于总是把心理垃圾强行倾倒在孩子那里,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四、为何孩子感受不到关注?
为什么在很多案例中,父母自认为很爱孩子,而孩子却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注呢?
事实是家长高估了自己的爱,或者说过高估计了自己表达爱的能力。
我举个例子,来看看家长的表达习惯:
妈妈说:多多,你不能老实点吗?吃个饭毛手毛脚,把盘子摔碎了怎么办?!
她这样教训多多的时候,内心的想法是担心孩子受伤,还是更担心盘子碎了自己会麻烦?
起码孩子会接收到信息:在这一刻,盘子比我更重要。
再比如,珊珊妈妈说:你太磨蹭了!每次出门都这样,穿衣服穿鞋慢的像蜗牛,让你气死了,真不愿意带你出去!
那么,妈妈更介意的是自己被耽误了呢,还是更在意孩子感受呢?有什么天大的事,是不能调整和耽误几分钟的呢?
事实上,在那一刻,妈妈内心觉得后面的事比孩子更重要。
如果这种场景多了,孩子就会觉得:很多事都比我重要,妈妈并不爱我。
其实并非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在她们的世界里,事情总是比人更重要。
她们害怕事情做不好,所以总是把事情放到特别重要的位置。而自己的感受,是否会担心、紧张、害怕、焦虑,这些都不重要。
这些焦虑妈妈,从原生家庭中养成的认知习惯是:做好事情是第一位的,而我的感受,不值得被关怀。或许妈妈已经习惯了轻视自己的感受,但孩子并不习惯轻视自己的感受。
从心理倾向上讲,孩子是感受型的。他们特别在意自己的感受。如果要求孩子从小就那么理性,是不现实的。
其实,多多在打碎盘子的那一刻,他是惶恐的。珊珊在得知迟到的那一刻,她是内疚的。孩子的这些情绪,不值得被看到吗?不值得被安抚吗?不值得被妈妈优先处理吗?
当然值得!所以我在群里直播时,老重复一句话:看见,就是爱。
BUT,看见,并非一件简单的事,视而不见的人太多了。实话讲,一个不在乎自己感受的人,是没法真正体贴孩子感受的。
你轻视自己的情感,就容易轻视孩子的情感;你不能接纳自己犯错,就没法接纳孩子的犯错;你容易对自己愤怒,就容易对孩子愤怒。
最后建议大家问问自己:
我自己重要吗?比事情重要吗?
读到这里,有没有感觉自己一直在亏待自己?那么具体如何改变呢?
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求助于咨询师做心理咨询,找到你和家庭匮乏的点,然后对症下药。
文止于此。最后,请思考一下:
事实上,上面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表现出每个人的倾向性。当倾向性影响到了你的生活,你就需要主动做出调节了。
当你的内心总是充满委屈和愤怒,情绪压抑,这正是在提醒你,你要照顾一下自己的感受了。
(图片来自网络)
— END —
’
SUNSHINE
邂逅阳光
群内福利
SUNSHINE
如何入群
SUNSHINE
我写一篇文章需要2-3小时
您阅读只需2-3分钟
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花2-3秒钟
给本文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