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就是改变的开始。
——【印】克里希那穆提
那天,我的微信收到了一位妈妈发来的信息:
石老师,我带孩子在广州复查了,心理量表测试结果很好,医生说孩子的抑郁症已经好了!孩子又进步了,太感谢了!感谢您的辛苦付出。
看到妈妈发来的SL-90量表结果,我觉得很开心。孩子的各项心理数据已经恢复正常,很多指标已经明显好于普通人。这说明孩子完全走出了行动力低、敏感自卑的状态,变得积极乐观起来。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成功案例的咨询过程,并非想做王婆,炫耀自己。在这个案例中,我和咨询者建立了良好关系,用了对症疗法,但这些并不足以保证咨询效果。之所以效果那么突出,其实和这个家庭的特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觉得把这些因素分析一下,也会能帮助更多深陷抑郁症的家庭。想到这里,我联系了这位妈妈,告诉她,我想在公众号写一写,在不泄露个人信息的前提下,是否可以公开部分案例内容。
妈妈很有善心,听到能帮助更多的人,她爽快的答应了。
各位读者,如果您身边有患抑郁症的人,如果您不了解心理咨询,充满焦虑,建议看看下面的文字。文章有点长,但如果坚持看到最后,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话痨九段石虫语
以下:2618字
阅读:5分钟
隔山打牛
这个案例的成功,妈妈的心态改变至关重要。
这位妈妈来自广东,去年6月份进入“石虫语学友群”学习。
当时的她,焦虑无助,对未来充满了悲观。
那时候,孩子(13岁)已经休学在家一年,性格敏感自卑,胆小怕黑,有自残举动(划手腕),亲子关系差,睡眠质量较低。焦虑的妈妈带孩子去广州检查,诊断患有重度抑郁,每天要服5种治疗抑郁的药。
最让妈妈焦虑的是,孩子抗拒打开,戒备心理较重,拒绝接受心理咨询。这导致治疗无法展开,进入了僵局。
通过在学友群里的学习,妈妈的内心逐渐安定下来,她开始明白,着急是没有用的。家长需要察觉到自身的不足,努力学习,改变。
去年9月,我去广州参加一个研讨会。妈妈听说我到了广州,距离她的城市不远,就准备说服孩子找我咨询。但当时孩子有些抗拒,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咨询成。之后,妈妈开始跟着我做线上咨询,开启了“隔山打牛”的治疗过程。
什么叫隔山打牛?简单讲,就是当孩子不愿意咨询时,不能等不能拖,家长需要先咨询先改变,然后带动孩子参与到咨询中来。咨询师通过指导家长的言行,去修复关系、疏导孩子,就像武学中的“隔山打牛”一样。
在咨询中,我引导妈妈去察觉自身的匮乏,尝试着疏通亲子情感。这是咨询治疗的第一步。
从能量角度讲,孩子患上抑郁症,行动力差,是一种能量缺失。想激活孩子的心理能量,就需要利用人际关系的互动,引起孩子的觉察,最终疏导其负面情绪。
利用哪些人际关系互动呢?比如亲子关系、同学朋友的关系、或者和咨询师的关系。
病中的孩子,每天待在家里不出门,社交关系贫乏,同时又拒绝咨询。所以最合适的人际互动来自于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的改善,将给予孩子安全感,激活其能量。
妈妈的积极心态
通过咨询,我发现妈妈内在安全感不足,有抱怨攻击的行为习惯,缺乏合理宣泄情绪的能力。于是,我从妈妈的原生家庭入手,通过意象对话和认知行为疗法,修补其内心匮乏。
这位妈妈单独和我咨询了大约3个多月时间,内心逐渐沉静下来,重新学习着和孩子进行情感沟通。慢慢的,她看待问题的角度变了,心态变得积极乐观起来。
在微信聊天记录中,她说过这样一番话,能看到她的心态变化:
石老师,有时候我想一想,觉得孩子得抑郁症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正是因为这个,我们的家庭关系才有机会改变,我们才有机会去用更好的方式去爱孩子。现在家庭氛围越来越有爱,我内心充满了感激。
当一位妈妈有了这样的认知和笃定,她的能量重心已经开始回归自我了。
慢慢的,妈妈学会了和孩子建立“心理边界”,不再“问孩子要行为”,逐渐做出很多接纳孩子的行为。亲子关系大大改善了。
妈妈的改变,让孩子真实感受到了妈妈的能量输出。这改变了孩子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大约11月底,“隔山打牛”成功,孩子终于同意接受心理咨询。
前面提到一个词,“问孩子要行为”,这里和大家解释一下,希望能引导您的觉察。
很多焦虑的家长喜欢“问孩子要行为”。他们把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行为绑定在一起。孩子表现好,他们就不焦虑。孩子表现不好,他们就焦虑愤怒。
尤其当孩子陷入抑郁症,许多家长焦虑无助,他们会加倍的“问孩子要行为”。他们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孩子的行为上,孩子一旦表现积极活力一些,家长就放松,一旦表现的情绪低落,家长就悲观绝望。
大家想一想这个过程,家长并没有比孩子更积极乐观,动力更足,相反还要靠孩子给自己带来信心和能量。这些家长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到底谁是病人?应该谁去带动谁?
因此,家长恢复心理能量,懂得接纳孩子,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案例中,妈妈很优秀的完成了这个环节,她走出了自己的桎梏,开始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接纳。
在我处理的众多案例中,家长的认知差异往往很大。
有的家长能察觉到自身问题,可以沉下心来学习,积极成长,而有的家长却缺乏耐心去学习改变,他们认为咨询师跟孩子聊几次,孩子就好了,或者自己跟孩子道几次歉,说几次软话,孩子就该恢复安全感了。
抑郁症的治疗要有耐心。孩子的这个病来自于十几年负面情绪的累积,岂会在短短的几次交流中就轻易散去?
爸爸的包容
这个案例,要提一下爸爸的作用。
妈妈的能量之所以能激活的那么好,爸爸有很大功劳。爸爸性格朴实温和,较为包容妻子,这给了妈妈很大的能量补充。
一个幸福稳定的家庭中,总要有一个接纳力强大的人存在。
爸爸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他的温和包容,平衡着来自妈妈和孩子的关系,为家庭系统的稳定性起到了正向作用。
在家庭中,爸爸妈妈孩子,就像三角形中的三个角,组成了一个稳定的家庭系统。
对于三角形,任何一条边的改变,都会影响另外两条边的稳定性。
去生活中看一看,很多这样的情况:夫妻关系出现问题之后,父子关系或母子关系往往会产生扭曲。
我讲一个家庭模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是不是这么回事:
某些焦虑妈妈,如果在夫妻关系中,找不到价值感,就很自然的逃避和疏远夫妻关系,把重心放在母子关系上,寻求价值感。这导致妈妈对孩子的控制欲增强,母子关系变得紧张。
爸爸那边,因为夫妻关系的疏远,就把重心移向事业,渐渐缺席孩子的成长,父子关系变得淡薄。
也有一种情况,爸爸感受不到妻子的接纳和认可,会迁怒到孩子那里,简单粗暴的管教孩子,导致父子关系受到伤害。
这样的家庭三角模型不是平衡的。三条边,母子关系成了家庭中唯一的显性关系,所有张力作用其上,导致其脆弱紧张。而其余两条边是模糊、冷漠的,无法传递和滋养能量。
当一个家庭出现了问题,往往是最脆弱的孩子先抵受不住。
孩子的勇敢蜕变
最后来说一下案例中的孩子。
这是一个特别善良单纯的孩子。她很聪明,悟性很好。幼年时努力学习,渴望得到父母回应,但总是事与愿违。就开始习惯性的压抑情绪,造成情感沟通能力不高,有较大程度的“同一性早闭”。
和孩子咨询,我们建立了特别好的咨询关系。当孩子发现,我真的愿意站在她的角度上,无条件的接纳她,她对我的信任逐渐增加。
咨询中,孩子打开自己,给我讲述了很多过往的负面记忆。当我帮助孩子修复了过往的创伤,孩子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其实在童年阶段,孩子原本是外向开朗的性格,只是因为缺乏依恋关系的支撑,慢慢把自我压抑下去了。当她找到一个可以放心交流的情绪出口,压抑生命力的负面情绪,开始向外流动。
妈妈和孩子在咨询之下,改变了亲子关系的相处模式,学会了新的交流方式和技巧。这是个质的改变。日常生活中,母女之间仍然会有摩擦,但她们已经学会用合理的方式去表达负面情绪,去处理矛盾,并不需要咨询师的参与。
良性的关系并不是不产生矛盾,而是其互动模式可以合理的解决矛盾。
4个月后,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好,每周咨询改为双周咨询。孩子去医院复查的数据越来越好,逐渐减药。
到今年4月,孩子已经基本痊愈。但是,孩子依然每个月来咨询一次。妈妈和孩子,都希望让我伴随着孩子度过成长的关键期。
我也很开心的见证了,这个家庭中越来越有爱,家庭成员之间有了更多包容和理解。孩子越来越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敢于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咨询师常说这样一句话: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意思是说,咨询是咨询师帮助咨询者“自救自助、自主人生”的过程。
因此,咨询者积极改变的动力,才是咨询效果的最大保证。
文止于此吧。最后我代表“虫虫特工队”,向大家发出加入“石虫语学友群”的邀请。学友群不收费,加入方法见文末图片:
如果你正处于黑暗中,希望你能在这里看到光。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END —
SUNSHNE
邂逅阳光
群内福利
SUNSHINE
如何入群
SUNSHINE
我写一篇文章需要2-3小时
您阅读只需2-3分钟
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花2-3秒钟
给本文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