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产生了情绪和压力,如果不向外释放,这种能量就会转过来攻击自己,没有第三个途径。
——【德】贝勒
“石老师,我和他爸爸都是第一次做咨询,该怎么准备?”
我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心理咨询,对很多人来说,既神秘又陌生。尤其第一次咨询,有的人忐忑,有的人拘谨,有的人好奇。
还有的来访者做事追求高效,想在50分钟内解决一篮子问题。
记得有一次,一位来自四川的妈妈来做电话咨询,非常严谨。她提前列好了提纲,计划用30分钟时间说完这些问题,然后给我留出20分钟去解答和提建议。
当我告诉她,这些问题要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解决,她有些失落。很明显,她对心理咨询有着“短平快”的期待。但是,这个期待是没法实现的。
咨询是个什么样的过程?
来访者具体该做些什么准备?
看完下面的文字,希望可以带给你更多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帮您解惑。
话痨九段石虫语
以下:2620字
阅读:5分钟
不用准备的准备
对来访者来说,不用做什么准备。如果非要准备,只需要做到“投入”两个字就可以了。
其实,你带着自己来,就是一种“投入”。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会领着您走。聊什么、怎么聊,由他负责展开。他会帮你清晰咨询目标,引导你厘清问题。
所以,心理咨询从不需要什么缜密的准备,需要的就是“你打开门的勇气”。
当然,“打开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毕竟,这不像你去吃一顿饭,去做一个放松的SPA,那么简单。因为没有一个关系会像和心理咨询师如此的深入。
这个过程,需要你的一些勇气,还有对人基础的信任。
很多来访者,并不都能勇敢的、100%的表达想法和感受。他们会有疑问:“我有这个想法和感觉是不是正常?我该怎么说?说多少?”
或许,你经历了太多对自身感受的拒绝与否定,或者内心有来源于文化与环境的“病耻感”,非常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当你如此在意的时候,就剥夺了自己当下的自由。
没关系的,首次咨询中,你去感受一下,咨询师是否是对你抱有善意的好奇,是否能体贴你的感受。
去感受咨询师带给你的感觉,你的直觉会帮助你做一个选择,是否可以和他开展接下来的咨询。
开始咨询时,你可以跟咨询师谈谈你的任何想法和情绪。专业的咨询师不会批判你,说你什么想法是对的,什么想法是错的。
不管你此时的的感觉是担心、紧张、失望、愤怒、猜疑还是轻蔑,只要是真实的感受,都可以与咨询师讨论。
你只需像那首歌里唱的:跟着感觉走。
对咨询师来说,具备同理心和亲和力,是个基本的要求。一个合格的咨询师,会引导你慢慢打开。
仅仅是聊天,能解决问题吗?
很多人在咨询前,都会提前设想咨询的效果。
在电影里,咨询师掏出怀表,用催眠技术,迅速高效的找到潜意识里的问题。
在电视剧里,咨询师闭眼深思了一会,然后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的点醒了你。
其实,那都是艺术化的呈现。真正的咨询,是润物无声的过程。
有的来访者说:石老师,你说的那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我。
其实那一刻的顿悟,之前都经历了很多心理铺垫。咨询师可能一直都在在评估和衡量,来访者当下在什么位置,做什么进展更合适。
就像我们看到畊宏女孩减肥后的照片,会高呼哇塞。但在那之前,她做了无数次基本动作,一滴滴的流着汗。
那些动作并不复杂,甚至也可能被质疑:仅仅是几个基本动作,能减肥吗?
同理,仅仅是聊天,能改善我的问题吗?
事实上,聊天是打开,是看到,是交流。这个基本动作,是为了后面的顿悟瞬间,而做的积累。
记得有一个江西的案例,来访者是个大一学生,他的社交出了问题,时常因为舍友的言行而痛苦不堪。
在咨询中,我们通过聊天,一帧帧回放他们的交往事件。最终发现,别人言行里的矛盾点,有相当部分是他主观臆测出来的。他对周围的世界带着深深的戒备。
这种自我的探索,必须要通过这样的聊天交流才能获得。这是无法被替代的过程。
心理咨询不是魔法,心理问题不太可能在一两次的咨询中就得到解决。
咨询师需要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去尽可能多地观察和了解来访者的性格特质、面对的困境,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到来访者。
咨询师给个建议就解决问题?
来访者都很客气,都会尊称我“石老师”。其实,来访者不用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
因为我们是合作的关系,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访者是主体。
比如说减肥,你的苗条,你的肌肉是教练给的吗?
很显然不是。我们不否认教练的重要性,但你最应该感谢的是自己的努力。
同样,来访者的心理重建,不能仅仅依托咨询师的建议,关键的是自身的改变动力。
好比韩寒的电影《飞驰人生》里,每个赛车手(沈腾),旁边都会有一个导航员(尹正)。咨询师类似于导航员的角色,他会告诉你:
前路困难重重,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哪些是恐惧,哪些路可以尝试?
他不会等你把困难形容了一遍,然后就说:你坐着吧,方向盘给我!
事实上,没有人有权利,去操控你的方向盘。
讲到这里,您对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有所了解了吧。
当然,很多来访者正是因为“不会把控方向盘”而来咨询。他们对权威的期待,有些理想化,理想化的后面,对自己深深的失望和不满。
一些来访者有着“你应该很强,而我又是很弱”的感受,他就是来找代驾的。一旦感觉到无法实现,就会愤然离去。
或许,这也正是你的困难。没关系,我们慢慢来,我会和你在一起,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前路。慢慢的,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掌控方向盘。
如果你的目光不是只停留在某一次咨询的建议上,相信你会收获更多。
唠叨很多,归结为一句话:
第一次咨询,带上你自己,和你的一些勇气、好奇、感受而来,足以。
附抑郁症咨询流程
前面是对所有案例的来访者说的。最后,我专门针对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案例,说一说咨询的环节。
在我的案例中,很多抑郁症的孩子厌学不出门,沉迷网络,不和家人交流,不愿意接受咨询。孩子不肯咨询的情况占70%以上。家长该怎么办?
病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在家庭关系上。既然是要治疗关系,如果孩子不肯接受咨询的话,家长可以先咨询先改变。
家长通过咨询,去一点点修复亲子关系的情感通道,让孩子感受到情感支持。通过关系的改变,带动孩子改变,直到他参与到咨询中来。
我给这个过程起了个名字,叫“隔山打牛”。这个治疗思路,是我十几年咨询摸索出来的,解决过不少顽固案例。它分为4个环节:
1、寻找病因
这个过程相当于“号脉”。家长配合咨询师做“家庭关系评估”。通过家长的描述,我来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包括亲子关系、教育模式、父母性格、父母的原生家庭、人格分析、夫妻关系等多个方面,最终找到家庭的病因、孩子的病因。
2、关系破冰
找到病因后,咨询师会引导家长修复亲子关系。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手段,笼统说就是从情感上回应孩子,接纳孩子,用爱和温暖去带动孩子。家长不能等着孩子自己改变,而是要主动破冰。
3、缓解焦虑
家长接纳孩子需要消耗很多心理能量。当家长能量耗尽又陷入焦虑时,咨询师会担任“加油站”的角色,疏导能量,缓解焦虑。等家长恢复了,再回到关系中去继续接纳孩子。
4、隔空施治
咨询中,家长反馈与孩子的互动过程,包括语言、情绪状态等等,让咨询师把握孩子当下的情绪脉搏,调整家长与其互动的方法。
经历了以上4个环节,当孩子切实看到父母的改变,感受到新的关系带来的爱和接纳,就会对心理咨询产生信心,对咨询师产生信心,慢慢主动的参与到咨询中来。
我对每个抑郁症的案例,都会做“家庭关系评估”,然后整理出几千字的评估报告。可能有的咨询师,不会那么投入精力,大都是简单问几个情况就开始治疗了。
其实做家庭关系评估,相当于给家庭给孩子的整个成长建了一个病历,比简单的量表测试要准确的多。它一方面能帮助家长看到关系存在的问题,增加改变的动力,另一方面让咨询师着眼全局,以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的放矢。
文止于此,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欢迎加入“石虫语学友群”,我的咨询师团队“虫虫特工队”,在群里等您。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END —
SUNSHINE
邂逅阳光
群内福利
SUNSHINE
如何入群
SUNSHINE
我写一篇文章需要2-3小时
您阅读只需2-3分钟
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花2-3秒钟
给本文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