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个病是怎么来的?

文摘   育儿   2024-10-04 17:03   山东  


话聊九段聊心理

点击蓝字“石虫语”关注我们


人的原初攻击性,是与生俱来的,是情绪发展的核心。


——【英】温尼科特


“妈妈,我不想去学校了,我有抑郁症,我想死”,高三女生童童对妈妈说。


“年纪轻轻的,你怎么会有抑郁症?”妈妈有些不耐烦。



童童从小学习成绩都不错,总能考到班级前几名。妈妈很严厉,她坚信孩子一定有个光明的未来。


听完童童的话,妈妈心里有些恼火,觉得孩子意志软弱,高三怎能畏战?她嘴上一个劲的鼓励孩子:到关键时刻了,妈妈相信你,你没问题!


童童起先断断续续的休息,在家休息时,基本不出屋。又过了一段时间,爸爸妈妈说什么,她也不肯去学校了。


妈妈犹豫了许久,终于带孩子去了医院,为的是让心理医生说出她的想法:“孩子没得抑郁症”。


当医生说出“你的孩子符合中度抑郁的标准”时,妈妈懵了。



这并非故事。


这些年接触的案例中,我有两个感受: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抑郁症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小。


究竟是孩子变得比我们小时候更脆弱了,还是他们学习压力更大了?来聊聊这个话题吧。不愿看文字,也可直接拖到文末看视频


话痨九段石虫语

以下:1929字

阅读:4分钟



1

抑郁症就在身边


一代艳星陈宝莲产后抑郁从24楼跳下。

朦胧派诗人顾城因抑郁上吊。

年轻之星乔任梁从业压力抑郁自杀。

张国荣患抑郁症,选择跳楼结束生命。


原先说起“抑郁症”,会让人感觉是成年人才会得的病。


然而现在,这个病更多的出现在孩子身上。说个几年前的数据吧:


在《中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中,针对900名中学生的样本调查,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达43.5%。其中中度和重度占了患者的30%。


当年这个数据让不少人惊讶,现在看来并非危言耸听。起码有一点很确定:有抑郁情绪的中学生非常多,只是许多人未达到“症”的级别而已。

那么,“抑郁症”究竟是个什么病?


它不是单纯的“心情不好”,也不是摆脱考试压力的“借口”,更不是孩子身上的性格“软弱”。


它像一只摄魂怪,让孩子感到彻骨的寒冷,快乐完全丧失,不由自主的陷入求死的想法中。


关于致病原因,有人说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我觉得这不是主要原因,抑郁症本质上是孩子的攻击性没了。对,攻击性没了,就像火熄灭了一样。

 

火被谁压下去了呢?被他自己。他为什么要压自己呢?


这得从孩子的成长过程说起。





2

攻击性是种生命力


首先明确一点,从心理学角度讲,攻击性不是个坏东西。它是一种生命力。

 

它不是我们世俗理解的骂人打人,而是指由内向外的一种心理力量,敢于表达意愿、捍卫边界感、敢于做自己。

 


攻击性,有一个合理范围。攻击性太猛了,你可能会失去一些人际关系,会孤独。

 

你去看看生活里,一个不怕孤独的人,大都是有攻击性、有能量的。

 

攻击性太弱了,人就会变得懦弱忍让,习惯性讨好,害怕被惩罚,而把自己的感受排到最后。这部分人是很容易患上抑郁症的。 


孩子一生下来,都是有攻击性的。


从基因角度讲,如果孩子父母曾患过抑郁症,那么孩子更容易患上这个病。但这只是个概率而已,并非必然。因为目前科学显示,它并没有确定的遗传性。(实质上,遗传的是家庭教育模式

 

孩子的攻击性,会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性格强势,“这是我的玩具,别人不许玩,谁也不能碰!”


释放攻击性是很快乐的,但这种攻击性总是会被家长压制。

 


如果你是家长,你可以想想,每次训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在他正愉悦的时候?

 

孩子的这种愉悦感会让家长有一种将被惩罚的恐慌。“你这样长大了会吃亏!就麻烦了!”所以家长就出手去压制这种攻击性。 

家长为什么会有这种担心呢?

 

因为他们小时候就这样过来的,一释放攻击性就被父母惩罚、或在社交中失去过某段关系。


所以家长有种潜意识:压抑是安全的,愉悦是要被惩罚的。 

当然,这种压制,也可以看做是家长教育孩子适应社会的过程。此过程没有对错之分,但里面有个“度”的问题。


10岁前,孩子大都会接受这个过程,相安无事。


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攻击性会大爆发,他就试图要把自己的感受往前排列:请看到我的感受,我要为自己的感受而活。

 

此时,家长再去压制,就可能有冲突了。有的孩子会遇强则强,因为压制引发强烈的青春叛逆。也有的孩子遇强则弱,攻击性之火,被家长的强势压熄了。 


所以,你去那些抑郁症孩子的家庭去看一下,亲子关系往往是比较差的。





3

抑郁症,并非孩子自己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同时患上抑郁症和焦虑症。


这两种病常常相伴发生,容易被混淆。简单科普一下,两者比较明显的区别点在于“活力的差异”。



孩子的焦虑也好,抑郁也好,根源都来自于家长的“控制”。


这几年,我接手的几个百案例中,得抑郁症的孩子, 家中大都有一个控制型的家长(甚至两个),在常年打压孩子的攻击性。


可惜很多家长并不自知,他们往往认为,孩子之所以抑郁,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了。


其实对孩子来说,学习从来不是一种压力,学习不好导致家长生气失望才是一种压力。

 

“考成这样太丢人了,我没你这样的孩子!”

“我都不好意思跟同事说你的成绩!”

“你考不上,以后去干苦力,我可不管你” 


每次给抑郁症孩子做咨询,我都要求家长必须参与进来,通过自省改变,去改善亲子关系,重建孩子建立情感支持系统。因为单纯靠孩子自己走出“抑郁症”的泥潭,难度太大了。

 

实话讲,有些时候家长的工作比孩子难做。





4

怎么走出抑郁的阴霾?



以上我讲的,只是抑郁症的某一类情况。


其实不光是孩子,许多成年人在工作生活中,也被抑郁的阴霾笼罩着。

 

好多人回望自己的一生,会发觉自己压抑了一辈子。小时候听父母的,学校听老师的,结婚听对象的,老了听孩子的。总是为了别人的开心,放弃自己的感受,就像没真正为自己活过一样。 


比如说,为何老年人如此喜欢跳广场舞?

 

这里面就有这个心理因素,她们压抑一辈子了,现在终于有机会体验到“释放自我”的感觉了。这种释放攻击性带来的愉悦,让她们感觉生命力回来了!

 

多唠叨一句,作为儿女,我们多鼓励她们去释放吧,因为他们为我们付出太多了。不要做“上压老人,下压孩子”的事,老跟别人的攻击性较劲,你即使“控制”成功了,也不会真正快乐。

 


文章结尾,你可能会问:抑郁的人怎么治疗?

 

这不是一两篇文章能说清楚的。概括说,就是要释放你的攻击性。


你无须担心,人的攻击性,从来不需要学习,因为生来就会。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人的原初攻击性,是与生俱来的,是情绪发展的核心。


想要释放原有的攻击性,你只需要“克服恐惧”


克服关系被破坏的恐惧、克服被惩罚的恐惧、克服被别人评价的恐惧。。。


当你的恐惧被看见,被安抚了,攻击性自然就回来了,生命力也就回来了。

 

你可以体会体会这种感觉,不要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意淫。真的去尝试一下,才会有体验。整个过程,往往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引导。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欢迎加入“石虫语学友群”,由心理咨询师组成的“虫虫特工队”在这里等你。


(图片来自网络)




END



SUNSHINE

邂逅阳光


石虫语学友群


或许你的微信群很多,但这个群,绝对是特别的一个。

 

生活里,大家都在经历“群体性孤独”。尤其我们经历心理创伤的时候,总会感觉无人商量、无处倾诉。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身边有一群经历类似、真诚交流的挚友,有一个心理学的专业团队,那将是多么开心的事情!

 

石虫语学友群,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像一个温暖的家,大家可以在这里倾诉、解惑,可以找到理解、温暖,我们互相陪伴,互相扶持,一起成长。 


群内福利

SUNSHINE


学友群由以石虫语老师为核心的心理咨询师团队“虫虫特工队”打造,提供以下心理服务:


每日分享——虫虫特工队的各位老师会分享各种心理学知识,帮你保持积极乐观状态,天天成长。


双周直播——石老师的心理直播课非常受家长的欢迎(一年30场左右),剖析各种咨询案例,讲授心理疗法。


咨询答疑——当你遭遇心理苦恼,可以在群里询问交流,也可优先预约石老师的心理咨询(付费)。他会一直作为你的“私人心理咨询师”,伴你走过生活的沟沟坎坎。

如何入群

SUNSHINE

入群不收费,但需定期完成群任务。


群任务很简单,就是给公众号文章点一下“在看”和“,几秒钟的事情。公众号一周发两回文章,会员一周完成两次即可。不用担心错过,每一次群里都会统一提醒大家完成。



请添加“毛毛虫”老师微信,由他引导入群或预约石老师的心理咨询。



虫虫特工队

2024年8月



写一篇文章需要2-3小时

您阅读只需2-3分钟

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花2-3秒钟

给本文点个“赞”和“在看”吧


石虫语
话痨九段,一个会说相声的心理咨询师。给焦虑父母熊孩子送炭,给职场人生存夹缝打膨胀螺丝,给男女围城内外装潢补漆,职业戳穿、做伴、掌灯、壮胆、逗乐、解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