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孩子:妈妈,不用道歉,我不想看你的表演

文摘   育儿   2024-05-03 17:31   山东  



有一种病态自恋,叫做过度自责。


——保罗▪温克《自恋的两面性》


这是一位焦虑的妈妈留言:


石老师,我该怎么办?孩子两天没出房间了,我们也不知道他具体在做什么,大体是玩游戏睡觉吃饭这些。


昨天他一天没吃饭,我把饭送到门口,叫了半天不开。后来我隔着门给他道歉:


**,以前我们对你太苛刻,光批评你,造成了你自卑,妈妈特别特别后悔,我对不起你。你能不能开开门,起码你要吃饭啊。


他半天没回应,最后冷冷的说我:别再表演了!这是鳄鱼的眼泪,我不想看见你!


这3个多月,我们一直在自责中度过,怕他发脾气,什么都顺着他,当着他的面都不敢说话了。这样也挡不住他发脾气,搞得和仇人一样。


看着这些文字,我很想告诉这位妈妈:


家长的过度自责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不要再表演给自己或别人看了,尽管这能让你好受一些。


是不是觉得我的话太刻薄了?


保罗▪温克在《自恋的两面性》中说:有一种病态自恋,叫做过度自责。


你怎么理解“自责”?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吧。




话痨九段石虫语

以下:2255字

阅读:4分钟



一、过度自责=自私? 


在“石虫语学友群”里,有许多焦虑的家长。当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时,他们无比焦虑。在看过几篇心理学的文章之后,他们开始不停自责:


“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孩子的自卑,是因为我们从小对他的否定太多了,很少夸奖他,想想很后悔。”


“我很自责。以前,我对她要求太严格了,而且我脾气不好,老是吼她,现在弄得她很胆小,被欺负了也不敢吭声。”


“我那几年工作太忙了,没怎么陪伴孩子,影响了孩子的安全感,真的对不起孩子。”


每次看到自责的家长,我不由得心生怜悯:有那么很深的愧疚,她还是很爱孩子的。我甚至想安慰对方几句:看来你是有自省力的家长。别自责了,人哪有不犯错的。


但是我不想说这样的话,因为我的人设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并非居委会大叔。我更了解“自责”背后的秘密:


经常表达自责的人,往往都是很自私的人。


之所以这样说,因为自责有三大功效,帮助他们达成了“自私”的目的。





二、功效1:宣泄自己  



焦虑的人,经常会自责。


这是他们应对焦虑和恐惧情绪的方式。他们通过多说“对不起”、“我不够好”、“是我的错”、“都是因为我”等话,来缓解负面情绪带来的压力。


一个人在跟别人说“对不起”的时候,他会有舒服的宣泄感。


请注意这个时刻,是“说对不起时”,他内心很舒服。而在“说对不起以前”,他的内心可能充满了压力和焦虑。一旦当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把自己踏踏实实放置在道歉者的位置上,准备说出“对不起”了,他就宣泄掉了那股焦虑感。


从心理学上讲,这属于“自我接纳”的一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心理保护机制。类似什么呢?请允许我用一句充满智慧的生活用语来形容这个过程,破罐破摔。


比如当我接纳了“我的身材本来就不好”这个想法,就会大大缓解自己对镜产生“臃肿焦虑”,当我接纳了“我天生学习能力差”的想法,就会大大缓解考试不及格的愧疚感。


这种心理机制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过度依赖这种宣泄方式,经常性的自责,就会上瘾,就会沉迷在这种“自我表演”中。






三、功效2:绑架对方  


每一个“对不起”的后面,都有一个对“没关系”的期待。


当你说出对不起,你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孱弱的位置上。这在心理上是一种“退行”:一个成年人,退行到了婴儿的无助、可怜、需要被保护、被安抚的状态里。


同时,把对方强迫推到了一个强者的、审判者的位置上。


“现在审判我的权利交给你了。你选择惩罚这么可怜的我呢?还是选择安慰这么可怜的我呢?”


如果对方选了前者,就被道德绑架了,变成坏人了,”杀人不过头点地,我已经知错了啊”“做人要懂得包容,不能太小气啊”等各种观念,就会去冲击对方。


可是如果对方选择后者,内心就会很难受,原本人家是受害的一方,现在要反过来告诉你“没关系,不要太自责”。拜托,你不去安抚人家,还要人家反过来安抚你。这。。合适吗?


所以,一个人过度自责时,会导致人反感。从某个角度讲,人的自责,更多的是在照顾自己的情绪。

纯度高的自责,是真的在替对方考虑而产生了愧疚,和对方原谅与否无关。但生活中大部分的自责,带有“求安慰”的成分。


在一些抑郁症案例中,性情急躁的爸爸给孩子低头道歉几次无果,最终愤怒对孩子的说:跟你好好说,就不行是吧?以后你的事我不管了,我就当没生过你!


这就属于绑架不成,改撕票了。这种家长扪心自问一下,自己伤害孩子那么多年,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和人生。现在用几次几十次“对不起”,就希望换来孩子的一句“没关系”,你是不是有点对自己太好了? 





四、功效3和功效4  


自责,有时是一种自我标榜,甚至自我炫耀。


当一个妈妈向别人诉说自己的自责,她内心会感觉:我是个多么想替孩子着想的妈妈啊!


当一个员工跟老板道歉,他内心会感觉:我是个多么懂得承担责任的好员工啊!


一个人自责时,潜意识深处,有一种优越感的心理暗示:他在告诉别人,我是一个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的人。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讲,这是“超我”的道德力量在作怪。由于它藏在潜意识层面,所以很多人是不自知的。


当对方不接受自己的道歉,这种“超我”的潜意识会上升到意识层面,转化为愤怒:我如此内疚,如此担当、反思力强,你却不肯原谅我,你太小气了,太计较了。


另外,自责还有“逃避”的功效,尤其对于个性自私的人。


自责能缓解个人情绪,却不能用来改变结果。沉迷其中、反复表达,是心智不成熟的退行表现,是自私的,并不值得被歌颂。对结果真正负责的方式,是用行为去改变现状。


但是,从行为上改变需要一定的心理强度才能完成。相比而言,自责就简单了很多:自责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陶醉在自身的内疚里就行,不用看到事情也不用关注他人,多省力啊。





五、自责,并非缓解焦虑的良药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家长:


对于孩子的抑郁症,他们充满了内疚和自责,但仅仅是自责。若是让他们通过心理咨询,真正的做出改变的行为,他们是拒绝的,甚至是顽固的。


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通过沉浸在自责里,已经完成了心理自冾,所以不再有动力。


往好了说,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改变,对孩子的治疗有多重要。往坏了说,他们是自私偷懒的,只会抱怨叹气,不积极的想办法,坐等孩子的改变。


比如前面提到的一位妈妈:


“我很自责。以前,我对她要求太严格了,而且我脾气不好,老是吼她,现在弄得她很胆小,被欺负了也不敢吭声。”


我想说,如果真的愧疚,就不能“光说不练”,要真正的采取行动。


行动,可以增加掌控感,而掌控感,才是治疗焦虑的良药。


比如,你可以要多鼓励她陪伴她;你可以去做心理咨询,改变自己的焦虑模式,改用正向积极的模式去回应他;你可以通过耐心陪聊发现她的兴趣爱好,然后用你的方式支持她;你也可以送她去见心理咨询师,帮她做认知上的改变。能做的事太多太多了,关键要行动起来。


记住,自责永远只是第一步,而且是最小的一步。所以,焦虑妈妈们,不要沉溺在自责里,用行动去驱散焦虑吧!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END — 



SUNSHINE

邂逅阳光


石虫语学友群


或许你的微信群很多,但这个群,绝对是特别的一个。

 

生活里,大家都在经历“群体性孤独”。尤其我们经历心理创伤的时候,总会感觉无人商量、无处倾诉。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身边有一群经历类似、真诚交流的挚友,有一个心理学的专业团队,那将是多么开心的事情!

 

石虫语学友群,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像一个温暖的家,大家可以在这里倾诉、解惑,可以找到理解、温暖,我们互相陪伴,互相扶持,一起成长。 


群内福利

SUNSHINE


学友群由以石虫语老师为核心的心理咨询师团队“虫虫特工队”打造,提供以下心理服务:


每日分享——虫虫特工队的各位老师会分享各种心理学知识,帮你保持积极乐观状态,天天成长。


双周直播——石老师的心理直播课非常受家长的欢迎(一年30场左右),剖析各种咨询案例,讲授心理疗法。


咨询答疑——当你遭遇心理苦恼,可以在群里询问交流,也可优先预约石老师的私密咨询。他会一直作为你的“私人心理咨询师”,伴你走过生活的沟沟坎坎。

如何入群

SUNSHINE

入群不收费,但需定期完成群任务。


群任务很简单,就是给公众号文章点一下“在看”和“,几秒钟的事情。公众号一周发两次文章,会员一周需要完成两次群任务。每一次,群里都会统一提醒大家,不用担心错过。



想入群的朋友,请添加“毛毛虫”老师微信,引导入群或预约石老师的心理咨询。



虫虫特工队

2023年12月



写一篇文章需要2-3小时

您阅读只需2-3分钟

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花2-3秒钟

给本文点个“赞”和“在看”吧

石虫语
话痨九段,一个会说相声的心理咨询师。给焦虑父母熊孩子送炭,给职场人生存夹缝打膨胀螺丝,给男女围城内外装潢补漆,职业戳穿、做伴、掌灯、壮胆、逗乐、解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