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透"抑郁症"来源:孩子自卑、倦怠、社交回避,这些症状怎么来的?

文摘   情感   2024-07-26 13:49   山东  

点击蓝字“石虫语”关注

话痨九段陪你唠唠“心理话”


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苏】邦达列夫


前几天,在石虫语学友群直播中,我提到过“心理边界”的概念。当时我讲到抑郁症案例中家长的“全能型自恋”心理,这种心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严重破坏孩子的“心理边界”。


有位妈妈问:什么叫心理的边界?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直播中没时间详细讲解。于是我写了这篇文字。本文既科普又大补,还有干货里边煮(可以念出来)。本文就唠两个问题:1、什么是心理边界?2、缺乏边界感有多麻烦?

“边界感”,这两年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词。它不仅存在于亲子关系中,更主导着夫妻关系、社交关系的质量。


合理的边界,会让人际关系多些“分寸感”。关系中的双方都是舒服的,松弛的,就像两人在共享一块巧克力,纵享丝滑。


而边界模糊的关系,则只有一方(主导者)吃得上巧克力,他自己在纵享“私”滑。


话不多少,话唠九段开唠。



 

话痨九段石虫语

以下:2179字

阅读:5分钟




1、什么是边界感? 


边界感的定义是什么?我不喜欢背书。咱们不写那些晦涩的定义。


刚好,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讲过一个寓言,可以形象的表达“边界感”的概念:


寒冷的冬天,一群刺猬挤到一起取暖。


刚聚到一起,身上的刺立刻扎到对方,疼痛迫使它们马上分开。等一会,御寒的本能,又使它们重新聚到一起。


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它们终于找到了相隔的最佳距离——在最轻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温暖。


心理界限,就是刺猬身上长长的刺。既保护了我们不被外界伤害,也有可能会伤害到别人。只有找到最合适的距离,确认彼此最佳的位置,才能维持住良好的人际关系。



所以说,我们的心理边界,是为保护自我而建,清晰、坚固而灵活。


这里专门解释一下“灵活”的意思。


这个边界并非一成不变。它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定位、不同的时机而发生改变。


同样的话,这个人说出来,你会接受。换个人说,你可能觉得别扭。


同样的话,心情大好时听到,你会毫不介意,换个时机入耳,你可能会心生芥蒂。


一段良性的关系,是双方在互动中,共同“勘定”的边界。


好比两个成熟的国家,彼此明晰边界,也尊重边界。那两国关系就稳定而融洽。



在亲密关系中,尊重边界,就是尊重彼此的选择和隐私,保持独立,不干涉,不控制。


不打着“我关心你,我是为你好”“我是因为爱你”的幌子,给对方道德压迫。




2、那些越界的人


我个人理解,边界感的真正涵义是:


每个人都应该,且仅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但在生活里,很多人对于“自我负责”这件事,并不在意。他们喜欢为别人负责(其实是控制),“不把自己当外人”,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突入他人的边界。


相对应的,也有的人“不把外人当外人”,默许别人跨入自己的领土,内心再不舒服,也不敢宣誓主权。


你应该见过这样的人吧?我讲几个反面例子,来吧欢迎对号入座:



有的人是讨好型人格,习惯了对别人的情绪负责,不会拒绝别人。即使被人刻薄对待了,也只会忍气吞声。


有的人是焦虑型妈妈,总期待孩子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要求孩子按自己的剧本走,否则就情绪崩溃。

 

有的人内在安全感匮乏,就利用爱情去获得认同来填补安全感。“你陪着我逛商场才是爱我”,“点我爱吃的菜才是关心我”。



以上行为的内核是没把自己和别人的心理边界搞清楚。


越界,就意味着在侵犯别人的领土,是在伤害关系。那么为什么,我们宁可伤害关系,也非要越界呢?


这就要追溯到原生家庭了。我们从小,就没有被培养过边界感,潜移默化的养成了“无视边界”的行为模式。




3、中国家庭的边界感


记得有位心理学家说:


中国人最不会处理亲密关系。越是关系亲近的人,边界越模糊。其中以父母子女关系和夫妻关系为最。


孩子的事,有时候是父母的事。父母的事,有时候是孩子的事,混沌的状态。

 

我们可以来讨论一个场景:


孩子一出生,全家老小齐上阵,含在嘴里,捧在手心里。


此时亲子关系里的边界很模糊。


当然这是必需的,因为婴儿需要妈妈全方位的照顾,获取安全感。


成长中,宝宝体验到:所有人围着我,我说了算,我可以自由的使用这个世界。


等孩子长大一点,有了基本能力后,他会急着使用和发展这种能力。


因为这会让他感觉自己非常了不起,这叫“自我效能感”。


所以,我们会看到,宝宝动不动就爱说:不!


于是,第一次边界之争开始了,史称“第一叛逆期”。



家长自然不会后退。他们无法接受孩子说“不”,或包办或催逼,去控制孩子的行为。


孩子无法抵抗,不得不委曲求全签订“不平等条约”。家长的全盘控制,代替了本来应该出现的边界。


家长践踏边界,孩子也失去了培养“自我的效能感”的机会。随之而来的是,孩子做事会缺乏动力,觉得“做什么都是给家长做的”。


然后一系列成长问题出现了:



孩子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懦弱自卑)

孩子做事没有成就感(厌学)

孩子缺乏自控力(他律代替自律)

。。。。



一个从小就缺乏心理边界的孩子长大了,他的“自我”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或者说,他的“自我”就没有真正活出来过。


没有“自我”的存在,就意味着他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人生,就会过得越来越没有动力。


此时,他会有什么行为?


自卑(自恋)、对外部世界缺乏兴趣、躺平、厌学、闷在家不下楼、整体闷闷不乐、不愿动弹等等,抑郁症的各种症状就都来了。



4、边界的互相干扰 


讲一个小案例:


曾有位青岛的妈妈来找我咨询。她觉得5岁的儿子不够勇敢,性格懦弱,遇到一点困难就哭,怎么鼓励都不管用。


排除了其他因素后,我问她:是不是,你很见不得孩子哭?


她说:还真是,我一看到孩子哭就受不了,很崩溃。


我问:你听到他哭的时候,你会想起什么?


妈妈想了一下说:我会觉得很烦,很心累。


我说:是不是很想对孩子说,你能不能省心一点,妈妈上一天班,好累啊。


她说:对,是这种感觉,累,我对象从不管孩子,就是我自己带。


然后妈妈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来看看,这位妈妈有个内在需求:


孩子一哭,我就要去哄,可是我自己好累,我需要被体谅。


但是让孩子体谅自己,会让妈妈觉的自己很过分。


当我们不肯面对自己这个需求时,就会用潜意识进行外化,把它变成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要求:


孩子,别哭,你要勇敢!我这是为了你好。(是不是听起来舒服多了?)



我们来看一下,妈妈要求孩子“别哭了,哭的我心烦”,其实是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已经越跨越了合理边界。


原本,她的需求,更应该在夫妻关系中寻求满足的。


事实是,爸爸“不管孩子”,她只能“自己带孩子”。夫妻关系中没有合理的边界,最终影响到了母子关系中的边界。


这就是家庭关系中的“边界互扰”。





5、边界感与孩子成长 


当妈妈越界,不允许孩子哭闹,她已经忘记了“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喜怒哀乐的权利”。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对自己的焦虑情绪负责,给孩子腾出边界,营造空间。


允许孩子痛苦、允许孩子伤心,允许孩子暂时待在里面不走出来。


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有了体验,有了反思,他才能吸收、成长、独立。


如果我们总把孩子当做“殖民地”,不给他建立边界的机会,那他永远无法“独立成国”。



真正的爱,是有边界的



文止于此。如果你有心理困扰,欢迎加入“石虫语学友群”,这里有更多干货分享,可添加“毛毛虫”老师的微信,由他引导你入群。(见下图)




— END —



往期精选


为什么偏偏我家孩子会得抑郁症?值得每位家长警醒(建议收藏)

每一个抑郁症孩子的背后,往往都站着一位“圣母”

得了抑郁症,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家长们都应该看看)

“抑郁症+厌学”,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个病是怎么来的?
抑郁症:那些治愈的案例,都有哪些共性?



SUNSHINE

邂逅阳光


石虫语学友群


或许你的微信群很多,但这个群,绝对是特别的一个。

 

生活里,大家都在经历“群体性孤独”。尤其我们经历心理创伤的时候,总会感觉无人商量、无处倾诉。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身边有一群经历类似、真诚交流的挚友,有一个心理学的专业团队,那将是多么开心的事情!

 

石虫语学友群,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像一个温暖的家,大家可以在这里倾诉、解惑,可以找到理解、温暖,我们互相陪伴,互相扶持,一起成长。 


群内福利

SUNSHINE


学友群由以石虫语老师为核心的心理咨询师团队“虫虫特工队”打造,提供以下心理服务:


每日分享——虫虫特工队的各位老师会分享各种心理学知识,帮你保持积极乐观状态,天天成长。


双周直播——石老师的心理直播课非常受家长的欢迎(一年30场左右),剖析各种咨询案例,讲授心理疗法。


咨询答疑——当你遭遇心理苦恼,可以在群里询问交流,也可优先预约石老师的私密咨询。他会一直作为你的“私人心理咨询师”,伴你走过生活的沟沟坎坎。

如何入群

SUNSHINE

入群不收费,但需定期完成群任务。


群任务很简单,就是给公众号文章点一下“在看”和“,几秒钟的事情。公众号一周发两次文章,会员一周需要完成两次群任务。每一次,群里都会统一提醒大家,不用担心错过。



想入群的朋友,请添加“毛毛虫”老师微信,引导入群或预约石老师的心理咨询。



虫虫特工队

2023年12月



写一篇文章需要2-3小时

您阅读只需2-3分钟

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花2-3秒钟

给本文点个“赞”和“在看”吧

石虫语
话痨九段,一个会说相声的心理咨询师。给焦虑父母熊孩子送炭,给职场人生存夹缝打膨胀螺丝,给男女围城内外装潢补漆,职业戳穿、做伴、掌灯、壮胆、逗乐、解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