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抑郁症孩子的背后,都藏着一位过度焦虑的妈妈

文摘   2024-05-10 17:25   山东  


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


我从事心理咨询17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感受。最近几年,我发现一个现象,抑郁症案例成倍增加。尤其最近5年,我每年要接触200多例关于抑郁症的个案,大大超过了焦虑症、强迫症的比例。


在这些个案中,有着高度相似的情况:


孩子厌学,做事没兴趣,不肯去学校,家长焦虑,愤怒,无奈。孩子整天在家玩游戏,黑白颠倒,社交关系差,沟通渠道堵塞,甚至和家长也不交流。


孩子大都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在僵局中,家长如果一味等着孩子来咨询,会延误时机,那么家长能做点什么呢?


这个我以前在直播里讲过,答案很简单,要“隔山打牛”。


家长是山,孩子是牛。咨询师够不着牛,就先动山。家长需要先咨询、先改变,然后用自己的能量,把孩子带动到咨询中来。然后,孩子接受咨询,改变,走出困境。


家长可能会问,让我们先来咨询的话,咨询什么?改变什么?


今天我专门来聊聊这个话题吧。相信下面的文字,是很多抑郁症孩子希望自己家长能看到的文字,也是家长真的需要思考一下的内容。




话痨九段石虫语

以下:2437字

阅读:5分钟




 你是爱生气的妈妈吗? 


爱对孩子发脾气的妈妈很多(妈妈,泛指抚养者)。


她们会指责孩子,骂孩子,甚至会打孩子。也有的家长可能好一点,能做到表面上不生气。即便如此,内心里可能也挡不住的对孩子的行为有愤怒感。


先思考一个问题,你一般在什么时候对孩子生气?


每次我问来咨询的妈妈这个问题时,答案基本一样:


我看到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会很生气。


我看她做事磨磨蹭蹭就来气,急死人!


我看到他抱着手机不撒手,就会烦躁。


我看他不写作业在那里玩,就不舒服。


只要孩子一做的不好,妈妈就会生气。就算是她们学过很多育儿知识,可还是会忍不住生气。很多妈妈不光是对孩子生气,也会对自己生气。


“看到孩子做的不好,磨蹭,厌学,我就会很烦,觉得自己很失败,很大的挫败感。”


我问咨询的妈妈:那么你觉得自己败在哪里了?


妈妈沉思一会说:石老师,我想了一下,我在那一刻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没把孩子教育好。


我问:那么你主要是对孩子生气,还是对自己生气?


妈妈说:可能更多的是对孩子生气吧。


我说:哦,你是在生气孩子辜负了你,没达到你期待的样子,让你很有挫败感,对吗?


妈妈说:嗯嗯,好像是这么一回事。我在要求孩子成为我期待的样子,当孩子做不到,我就生气就愤怒。


妈妈通过觉察会看到自己行为的本质,从而知道自己在用愤怒去控制孩子。但,理智是一回事,行动又是另外一回事。


就算知道冲孩子发脾气不好,我们的行动还是这样的:


忍不住愤怒,然后指责批评孩子。然后开始讲道理。讲道理基本没用,孩子还会再犯。孩子再犯之后,我们就再次忍不住愤怒,然后再次指责批评孩子,然后再次讲道理。。。周而复始。


这就是许多妈妈和孩子的互动模式。


那么,这个让人无奈的死循环是怎么启动起来的?最初的动力是什么?


是妈妈愤怒的力量。





妈妈愤怒的背后是担心  


今天,我不想批评妈妈对孩子的愤怒和控制行为,而是想换一个角度看上面的过程:


作为一个容易生气的妈妈,你其实是在担心孩子。你是个责任感很强的妈妈,你总是担心孩子落后,很担心孩子将来过得不好,很担心孩子不能幸福。所以就对他很用力,很严格。


因为某种原因,你的担心表达不出来,而是用愤怒表达了出来。所以,你愤怒力量的背后,是担心。而担心的一部分,就藏着爱。


虽然,这部分爱并不能证明愤怒和控制是对的。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妈妈的动机。我想对愤怒的妈妈说:


当你对孩子愤怒的时候,请你,请你不要忘了自己的原始动机是你很担心他。


所以,我们不用全盘否定自己,我们只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即可


具体如何调整呢?做心理咨询,这就是家长需要通过咨询去改变和提高的地方。





过度焦虑的妈妈  


我们从一开始的愤怒向下捋,捋到了担心,接下来我们沿着担心,继续向下捋。


现在,我把“担心”换成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换一个心理专业名词:焦虑。


发现没有,真正的问题是妈妈你为什么会担心(焦虑),而不是为什么会愤怒。


思考一下,你为什么会焦虑?


因为在你的世界里,有一些让你自己很辛苦,也让孩子很辛苦的认知。这个认知就是:


生活是一件很难的事。如果我们要过的幸福,必须要优秀,比如考上好大学有个文凭,找个好工作等等。我们给幸福设置了很多的条件,并且在暗示孩子:

如果你将来不优秀,你可能很难幸福。

这就是所谓的慕强心理。


有慕强心理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优秀,大都从娃娃开始抓。哪怕孩子还是个小孩子,我都要告诉他,为了你多年后能够幸福活下去,现在就要开始努力啊。

但是孩子他不懂,他没有办法理解。不优秀就没法幸福的活着吗?现在就要吃这个苦吗?


因为孩子没有你的焦虑,也无法理解你的焦虑,所以他不会配合你。

行,行!既然孩子无法理解。我就用愤怒的表情、夸张的语气吓唬他,让他现在就植入一下焦虑,让他越早知道“不优秀就没法幸福”越好。


从本质上讲,妈妈不仅自己在焦虑,而且还希望孩子也跟着焦虑。


这听上去可能有些恐怖。


事实是当妈妈看到孩子开始感到焦虑,妈妈的焦虑就会缓解。“孩子开始知道优秀的重要性了,知道上进啦,长大啦”。


本来,让孩子适度焦虑,对成长是有好处的。但问题是,适度是多少度呢?


60度,还是100度,还是360度?嗯,想找到适度,有难度。


很多妈妈自身就是一个过度焦虑的人,她自己的度都把握不好,她能对孩子做到适度吗?恐怕很难。


如果孩子在成长中,整天面对一个过度焦虑的人的愤怒和指责,他想保持适度焦虑可太难了。


再说孩子和孩子也不一样。同样的“度”,对有的孩子正合适,对有的孩子就是过度。


一旦孩子过度焦虑了,他那根弦就会一直绷紧,悲观、自卑、恐惧,绝望,永远无法喘息和放松,久而久之,那根弦会有崩断的可能。


在一些抑郁症个案中,孩子的过度焦虑是这样的:


追求完美,敏感而自卑,接受不了一点波折和失败,特别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担心别人觉得自己不好,因为不优秀就意味着自己没有价值,人生就完了。


聊完妈妈和孩子的过度焦虑,我们也理解了实施“隔山打牛”的原因:过度焦虑的家长,需要通过咨询先找到自己的“适度”,然后再考虑去带动孩子。





家长该如何处理焦虑  


有的妈妈可能说:既然向孩子传递焦虑不好,那我不传递焦虑不就可以了吗?


恐怕你很难做到。来,我们先看看家长为什么要向孩子传递这种“不优秀就不幸福”的焦虑?


因为妈妈(代指抚养者)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总感觉不幸福。她认为,只有当自己拥有了更多、变得更优秀之后才能幸福才能活。这是妈妈生活中的危机感。

愤怒,只是在传递一种她自己世界里的危机感。

 

幸福太难了。

 

妈妈不相信一个普通人平凡一点,也可以活得很幸福。于是妈妈用愤怒告诉孩子:平凡的人,是不会幸福的,甚至活着都会很艰难。

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本质上来说就是在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当孩子抗拒接受这个价值观的时候,妈妈就会愈加愤怒。

 

因此,妈妈想处理好自己的焦虑,要先问一下自己:


你在用什么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这种方式是让你幸福和轻松的吗?

 

如果没有,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先让自己的生活可以多一些幸福呢?

 

也可能,有的家长会坚信自己这种价值观是正确的:

 

生活本难,优秀的人就是容易获得幸福啊,人就是应该在恐惧中努力啊,我就是这样过来的!

 

这样想也没有问题。那你要思考的就是:

 

你该怎样更好传递给孩子?传递了之后,是否允许孩子拒绝接受,还是必须要他长成你想要的样子?


关键不在于家长的价值观是什么,关键在于你是否允许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最后,呼应一下开头。


针对孩子不愿意咨询的情况,为何要隔山打牛,为何让家长先咨询先改变?


目的是:引导家长处理好自己的焦虑,切断控制和共生,学会接纳和共情。此时,家长再传递给孩子的就不是焦虑了,而是爱和信任。这种能量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帮助,最终带动孩子参与到咨询中来,开展后续的治疗。


文止于此。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心理困扰,欢迎加入“石虫语学友群”,我的团队“虫虫特工队”在这里等你。


如果你正在黑暗中,希望你可以在我们这里看到光。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END —



SUNSHINE

邂逅阳光


石虫语学友群


或许你的微信群很多,但这个群,绝对是特别的一个。

 

生活里,大家都在经历“群体性孤独”。尤其我们经历心理创伤的时候,总会感觉无人商量、无处倾诉。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身边有一群经历类似、真诚交流的挚友,有一个心理学的专业团队,那将是多么开心的事情!

 

石虫语学友群,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像一个温暖的家,大家可以在这里倾诉、解惑,可以找到理解、温暖,我们互相陪伴,互相扶持,一起成长。 


群内福利

SUNSHINE


学友群由以石虫语老师为核心的心理咨询师团队“虫虫特工队”打造,提供以下心理服务:


每日分享——虫虫特工队的各位老师会分享各种心理学知识,帮你保持积极乐观状态,天天成长。


双周直播——石老师的心理直播课非常受家长的欢迎(一年30场左右),剖析各种咨询案例,讲授心理疗法。


咨询答疑——当你遭遇心理苦恼,可以在群里询问交流,也可优先预约石老师的私密咨询。他会一直作为你的“私人心理咨询师”,伴你走过生活的沟沟坎坎。

如何入群

SUNSHINE

入群不收费,但需定期完成群任务。


群任务很简单,就是给公众号文章点一下“在看”和“,几秒钟的事情。公众号一周发两次文章,会员一周需要完成两次群任务。每一次,群里都会统一提醒大家,不用担心错过。



想入群的朋友,请添加“毛毛虫”老师微信,引导入群或预约石老师的心理咨询。



虫虫特工队

2023年12月



写一篇文章需要2-3小时

您阅读只需2-3分钟

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花2-3秒钟

给本文点个“赞”和“在看”吧

石虫语
话痨九段,一个会说相声的心理咨询师。给焦虑父母熊孩子送炭,给职场人生存夹缝打膨胀螺丝,给男女围城内外装潢补漆,职业戳穿、做伴、掌灯、壮胆、逗乐、解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