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生活和魔幻的历史

文摘   社会   2023-06-01 22:31   香港  

笔者曾写过一篇小作文《童年往事》,文里写道:童年的生活,说不上贫苦,有遮风避雨的地方,虽然一年吃不了几次荤,但饭总能吃饱,冬天也总能保暖。用落后来形容比较贴切,我在想,除了有线广播和洋油洋火,我们那时的农村和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并无二样。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最后一年,笔者离开了农村,到县城读小学。那时,正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返回城里的高潮期,易纲、马蔚华、李东生、黄宏生……这些日后在中国经济建设中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人物,都是在此时离开了插队的农村,考上大学,进而成为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1993年7月,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那时,大学毕业生是包分配的,我被分配到一家央企的广州公司,基本月薪是352.48元,但加上奖金每月收入有2000多元;到1995年时,平均每月收入可以拿到5000元左右。单身汉每月吃饭、娱乐等开支大概只需600元,生活过的潇洒写意。

2001年12月,经过近20年艰苦卓绝的谈判,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开始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历史新阶段,经济腾飞速度进一步加快。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切仿佛都那么顺畅,那么美好,岁月静好的生活是那么的自然。

然而,这些天,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新闻和故事,仿佛又在叙述着,历史总是在按写就的剧本循环上演。

2023年5月,李丽急于找工作。她在两天内给200多名招聘者发了消息,并向32家公司投递了简历——却只获得两个面试机会。她说她会接受任何工作,包括以前不愿考虑的销售工作。去年6月毕业并获得平面设计硕士学位的她从秋天开始找工作,她希望在中部的一个大城市找一份月薪7000元左右的职位。但到今天为止,她只拿到几个实习机会,每月仅2000到2500元,没有任何福利。

“往前10年或者20年,社会上都是欣欣向荣的那种感觉,到处都有机会。现在你即使想要去争取一些机会,但是你深知都已经看不到可以朝哪个方向走。”满脸疲惫的李丽无奈的说。

“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一个月前,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青年节头版文章引用领头人的话说。在这篇领头人对年轻一代期望的文章里,五次提到“吃苦”,领导人还以自己下乡插队的经历,反复呼吁年轻人“自找苦吃”。

张文原来是上海的一名数据分析师,自去年夏天以来一直没有工作,他说他不想把自己的失业归咎于外界因素。他责怪自己缺乏运气和能力。他取消了网络游戏和音乐的订阅。为了维持生计,他从去年12月开始送外卖,每天工作11到12个小时。最后,他一个月下来刚挣到5000元。

他辞职了,因为那工作太累了。换句话说,他吃不了苦。

2022年12月,农村工作会议举行。领导人在会议上说,要“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

985高校毕业的王五原来是昆明广告业的一名高管,自2021年12月疫情对他所在的行业造成严重打击以来,他一直处于失业状态。他跟身为农民的父母谈起想回老家办养猪场。他说他父母强烈反对这个想法。

“他们说他们花了那么多的钱供我读书,就是为了让我不做农民。去找女朋友,人家一听说你是送外卖的,心里就会打退堂鼓;去做农民的话,找女朋友就更困难了!”他说。

生活,有时是那么无奈;而历史,又总是那么魔幻。

行山者Allen
行山清心,旅游赏心,读史明心。探寻历史真相,分享历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