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之殇(一):世纪派对失天下

文摘   历史   2024-02-06 19:03   中国香港  

1971年10月中旬。

骄阳似火,荒野一望无垠。突然,波斯大沙漠中惊现一片绿洲:高大豪华的城堡里绿树婷婷,莺歌燕舞。

此情此景,宛如《一千零一夜》里的神话故事。只不过,这是真的,是当代历史上最为奢华的一场盛宴的舞台。

当时的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沙·巴列维请来世界各地的贵宾,在这里共同庆祝波斯帝国建成2500周年。

那时的伊朗国王巴列维不仅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富豪之一,还掌握着伊朗的绝对大权。他可以任命总理、解散议会;他控制着军队,可以宣战或者签署和平条约;他控制着媒体、宣传,反对声音没有任何存在的空间,异见者面临入狱、折磨、甚至死亡的下场。

巴列维是个独裁者,但也有前瞻性,他坚决要将伊朗世俗化、现代化,但同时也坚持要留住伊朗的波斯根、复兴波斯文明。

1970年代,埃及、叙利亚与以色列频繁发生激烈的军事冲突,为了支援埃及,沙特阿拉伯等所有的阿拉伯产油国以及部分世界其他地区的产油国宣布对美国实施石油禁运,伊朗是唯一没有对美国采取石油禁运的中东产油国。正是在那时,巴列维与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蜜月时代。伊朗的GDP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大批伊朗农民工涌入城市,基建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石油收入来得实在太多、太快,巴列维的自我感觉越来越好,他声称要在20年后使伊朗的综合国力达到英国和西德的总和。

对有权又有钱自称“王中王”的巴列维来说,想要开一场奢华的世纪Party,显然是件易事。

有数字估计,庆祝活动总计花销约为3亿美元。

新城堡距离波斯帝国古都波斯波利斯遗址不远,由奢华的真丝帐篷组成,每顶帐篷内有卧室、客厅、办公室、大理石洗手间。一切你能想到的舒适、豪华用品一应俱全。

帐篷城不远处还专门建了机场,供私人飞机起降;另外还修了1000公里的新公路,和首都德黑兰连接起来。

在伊朗内部,没有人敢公开反对巴列维;在国际社会上,对正在走西化道路的巴列维也没有什么反对声音。

当时来波斯波利斯参加庆典的有许多国家、各个领域的重要人物,其中包括60多位国王、王后、总统。

王室一边,来了埃塞俄比亚国王、摩纳哥瑞尼尔王子和格蕾丝王妃、中东各王室的代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没有亲自去,因为皇室顾问担心无法保证女王在伊朗的安全和舒适,而且伊朗的庆典有点太俗艳。但是,女王还是派去了丈夫菲利普亲王和女儿安妮公主。

政坛一边,来了南斯拉夫铁腕领袖铁托元帅和夫人、罗马尼亚的齐奥赛斯库。美国总统尼克松派去了副总统阿哥纽,菲律宾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也是巴列维的座上贵宾。

所有这些贵宾都住进了外国媒体所说的“百万富翁露营地”。

营地的设计和装修由法国名家承担。中心是一座巨大的帐篷,68米乘28米,这是主宴会厅,有喷泉,有从法国凡尔赛进口的树。五条大道,四周分布着大约100顶帐篷,每一个都有两间卧室、两个卫生间、工作间、会议室,还有专门的侍从人员。

Party持续了五天,活动丰富多样:数千名官兵穿上波斯帝国的传统军装接受检阅;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1-486)宫前上演五光十色的灯光秀,他是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王朝第三任国王,在波斯帝国鼎盛时期登基;首都德黑兰还专门落成了“国王纪念塔”,成为伊朗地标性建筑......

五天里,他们吃掉了18吨食物,包括2700公斤牛肉、羊肉和猪肉,1280公斤各类家禽肉,1000公斤鱼子酱。除了鱼子酱,其他所有食物、甚至连香芹叶都是从法国进口的。

来宾总计喝掉了2500瓶1911年的香槟、还有几千瓶上好的法国红酒、白酒、干邑白兰地……

巴列维举行大规模庆典的目的,既是要展现波斯帝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也是要彰显当代伊朗在他领导下取得的非凡成就。巴列维希望借此舞台向世界宣告他的“伊朗梦”:在强大的领导人带领下实现经济腾飞,复兴波斯文明、重振帝国荣耀,赶超日本,成为世界最强国之一……

每一场Party都会给参与者留下宿醉的头痛。

但是,巴列维这次狂欢的后果不仅仅是头痛。他的极尽奢华震惊了在贫困中挣扎的广大伊朗民众,让反对力量更加坚定、团结。

相比其他历史事件,这次Party凸显了铁腕集权的“王中王”与他统治的伊朗人民之间的鸿沟,成为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导火索。

正所谓,失民意者失天下。

当时正在巴黎流亡的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愤怒地高呼,这些盛大的庆祝都和伊朗高尚的穆斯林人不相干。所有参加的人都是伊斯兰和伊朗人民的叛徒。

世界各地的伊朗社区也有同感。在旧金山,伊朗领馆外夜间发生爆炸,大楼起火,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其他城市也都发生伊朗人的抗议示威。

当时,一半伊朗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巴列维对豪华庆典和盛宴进行电视直播,激起了民众的愤怒。一位伊朗人后来回忆说,当年她在德黑兰上小学,和妹妹兴高采烈地看电视直播,妈妈铁青着脸走过来,二话没说就按了“关”。

有记者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说,伊朗怨声载道,百姓甚至吃不饱饭,国王却在奢华浪费。

但是,巴列维一心一意要巩固权位,让伊朗在国际舞台占据更显赫的位置。他在电视讲话中说,不管道路多么曲折艰难,伊朗都将复兴伟大的波斯文明,重振过去的荣耀。

荒谬的是,巩固地位、宣示雄心的夺目庆典和豪华宴会,最后却成了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

1970年代后期,伊朗动荡不断,反国王的抗议示威一波接一波。

1979年1月16日,独揽大权、铁腕统治伊朗长达37年的巴列维被迫出走,开始流亡生涯。

伊朗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掀开了“伊斯兰共和国”的历史新篇章。

只是,革命后的伊朗,在神权统治之下,民众似乎也并未就此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行山者Allen
行山清心,旅游赏心,读史明心。探寻历史真相,分享历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