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东欧带来了巨变。
在经历被俄罗斯200多年的殖民统治后,乌克兰人掌握时机,终于独立建国。1918年1月22日,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
然而他们面临的情况却危机四伏,外有布尔什维克、意图恢复全俄罗斯帝国的白军和波兰共和国等敌人的虎视眈眈,内有各派系的政治斗争以及东西乌克兰人的认知差异导致的内部分裂。
独立后的乌克兰显得异常脆弱,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仅断断续续存在了不到2年,领土再次散落各地。其中,西乌克兰被波兰占领,而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也都占有部分乌克兰土地。
1919年初,苏俄军队入侵乌克兰,并在乌克兰南部与东部建立了敖德萨、塔里夫达、顿内茨克-克里沃罗格等傀儡共和国。这些傀儡共和国亦成为2022年2月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扶植顿内茨克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等傀儡政权的历史主张。
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公开承认,没有乌克兰的资源,他们无法征服世界。因此他们汲取教训,从过去只宣传共产主义不重视民族议题,改成先以民族革命的方式来推动革命。他们摈弃俄罗斯化政策,以乌克兰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的旗号进入乌克兰,使用乌克兰人的母语沟通,并向乌克兰左派敞开入党大门,补充了布尔什维克急需的乌克兰干部和文化菁英,使布尔什维克思想得以对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产生极大影响。而集体农场计划也被延迟,先让乌克兰农民取得他们以前主人的土地,满足农民的愿望,以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
布尔什维克藉由这些手段,击败了波兰、俄国白军以及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势力,有效控制了今日的乌克兰中部与东南部。随后,乌克兰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在控制领土上建立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联盟,成为苏联的创始国之一。
时任俄罗斯共产党总书记的斯大林希望各共和国直接回归俄罗斯,改采自治模式,遭到以亚历山大·舒姆斯基为首的乌克兰民族共产主义者们严词拒绝,他们认为建立一个主权苏维埃共和国的联盟,就是达成社会革命与民族解放的最佳方法;而列宁支持乌克兰的想法,因为他认为世界革命胜利后,届时各个主权国家都可依此模式加入联盟。
苏联为了巩固自俄罗斯帝国继承的领土,在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上确立本土化政策,推行建设边缘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培养忠诚的本地干部。当时乌克兰三千万人有80%是乌克兰人,俄罗斯人不足10%,然而5.5万名党员中,俄罗斯人却占53%,乌克兰人低于24%。这让新政权看起来就是外来政权,莫斯科希望改变这种看法,进而深入掌握乌克兰农民阶层。
苏联高层认为乌克兰是联盟里面最叛逆的民族,也认定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是多民族国家联盟的威胁,波兰人则无庸置疑是西方资本主义支持、随时会入侵的敌人。因此,在组成联盟后,苏联给予乌克兰高度自治权,希冀用乌克兰的民族主义去抗衡俄罗斯的民族主义,从而使苏联“人民专政”的共产党能够集权在全联盟推行共产主义的政策。
乌克兰民族共产主义者也认为,若要达成社会革命与民族解放,共产党就必须乌克兰化,弥合无产阶级为主的都市和小资产阶级农村世界之间的鸿沟。
1920年代初,乌克兰政府拥有的权力,远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大得多。300多年前伟大的哥萨克酋长博赫丹·赫梅尔尼茨基的梦想似乎已经实现。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那时的乌克兰人豪情万丈,内心充满了得到解放的喜悦,以为自己背靠实力强大并以解放全世界被压迫民族为己任的苏联,从此可以走向康庄的发展大道。
1924年1月21日,弗拉基米尔·列宁逝世。约瑟夫·斯大林继任成为苏联的最高统治者。
乌克兰人将滑落更为悲惨的深渊,他们的噩梦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