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鸿沟的历史解读

文摘   历史   2023-04-16 09:14   台湾  

我们现在经常谈西方而色变,说西方对我们不友好,西方国家想用各种手段把我们搞乱,要严防西方思想的侵袭,仿佛东西方之间有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而事实上,我很难看出西方和东方之间有什么明显的界限。

我们核心价值观里的德先生和佛先生,是上个世纪初从西方传入我国;平等、公正、法治等词,也是西方的产物,而共和国,更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概念。甚至,人民这个词在当代语境的意思,也完全来自西方。

有时我会和朋友开玩笑,如果你在日常中不使用源自西方的东西而能生活下去,我愿意输100元钱。我们现在生活中熟悉的一切,如电灯、电话、电力、智能手机、电脑、互联网、汽车、飞机、大炮、步枪、手枪、核武器、电梯、空调、冰箱、沙发、汽油、煤油、塑料袋、自行车、电池、眼镜、衣服(我敢再赌100元钱,你不可能仅穿棉麻丝的衣服)、跑鞋、钢筋水泥混合土、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圆珠笔、钢笔、铅笔、物理、化学、生物、西医、操作系统、程序员、股市......,以及见到官员不再下跪等,哪一样不是源自西方?

也有朋友开玩笑说,来自西方最不好的东西就是一夫一妻制,象中国以前一样男人可以纳妾,那多好啊

大多数西方人,现在都能听得懂“你好”是在向他问好;英语国家的人,也能听明白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这样的中式英文。而大量牛逼(niubility)这样的词,已经被收进了牛津大词典。西方国家的商场超市里,更是充斥着来自东方的商品。

所以,我在想,如果没有那些认知错误或抱有特别用心的人,东西方本是没有那条鸿沟的。那么,这条本不应该有的鸿沟,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可以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资料一窥端倪。

在明清两朝长期闭关锁国的情况下,1840年英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帝国的国门,中国进入百年屈辱时期,中国的统治阶级终于知道了西方各国之强悍和中国处境之危险。1842年,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在其《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著名思想。

“师夷长技”就是向西方学习,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而目的是“制夷”,是为了制服西方。在近200年前,中国开始准备向西方学习的时候,在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里,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败西方,这是当时统治阶级为挖掘东西方鸿沟奠定的基础。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从“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逐步演变而来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有人将其简称为“中体西用”),成为晚清轰轰烈烈洋务运动的基本指导思想。

那么,何谓“中学”,何谓“体”?何谓“西学”,何谓“用”呢?

晚清洋务派所说的“中学”,指的是维护中央集权王朝政体的基本学说,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总称为“三纲”;而“体”就是中央集权王朝这个政体本身。这个“体”,君主高于一切,凌驾于一切人和事情之上。“中学”和“西学”,都是为了保护和延续这个“体”。

所谓“西学”,大体上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二是指西方国家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逐渐形成的思想体系,核心就是德先生和佛先生以及平等、法治等思想观念以及基于这些观念的政治体制。但“西学”里的思想观念和政治体制,和“中学”的“三纲”体制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所以,向西方学习,只能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用于维护“三纲”体制,这就是“西学为用”。

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洋务运动迅速开展。从1860年代至1890年代,清帝国平定了国内叛乱,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工业得到发展,军事实力也得到增强,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升。这段时期,史称“同光中兴”。

1880年代,北洋水师建立。北洋水师全部采用西方技术和西方军火装备,当时规模号称世界第八、亚洲第一。北洋海军的崛起甚至一度令西方国家相信清廷有能力控制东亚海域。但很不幸,1895年甲午战争,以清帝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

此时,坚守“中体西用”信念的很多人开始动摇,西方近代思想开始在朝野萌动。18986月,以西方虚君制度为蓝本的戊戌变法开始,但历时百日旋即失败。

甲午战争后,清帝国开始组建新军,18957月袁世凯即开始小站练兵。新军的武器装备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如曼利夏步枪于1895年出厂,次年就装备了新军,这使得新军在武器装备上和德国军队保持同步。仅以武器装备而论,清帝国新军已经完全同西方军队保持在同一水平。

然后,又是很不幸,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和北京,清帝国军队依然不堪一击。

自此,“中体西用”思想在中国基本破产,大家意识到,光有西方的科学技术,并不能挽救中国,各种思想、主义、理论在当时的中国迅速流行并交锋,德先生、佛先生、平等、法治等思想迅速引领思潮,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实质上是一种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西体西用”理论。一直到国共内战结束前,这个时期,是东西方思想之间几乎没有鸿沟的时代。但由于清帝逊位后即开始军阀混战,军阀混战后即开始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即开始国共内战,所以孙中山结合中国国情的“西体西用”,实际上并未能得到验证。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东西方的这条鸿沟,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时候,鸿沟被挖到最阔最深,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荒唐岁月,别说“中体西用”了,连资本这个词都是臭的,德先生和佛先生都是有罪的;而有时候,又不管白猫黑猫了,这条鸿沟迅速缩小变窄甚至消失。

当然,远离“中学”的东西,在统治阶级心目中,始终都是洪水猛兽。时至今日,“中学为体”更已是唯一正确的政治理论和指导思想,至于“西学为用”则完全要为“三纲”之体服务,否则,西学不用也罢。东西方之间的鸿沟,越拓越宽,越挖越深,也就不足为奇了。

行山者Allen
行山清心,旅游赏心,读史明心。探寻历史真相,分享历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