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的圣上

文摘   历史   2024-04-11 18:32   中国香港  

中国古代历朝,臣民对皇帝最常见的称呼除了“万岁”应该就是“圣上”了。

圣,繁体为“聖”。《漢典》对“聖”的解释是:人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再在后面加一个“上”字,毫无疑问,“聖上”是整个国家人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

《晋书·帝纪·惠帝》记载:帝文尝在华林园,闻蛤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说的是西晋第二位皇帝司马衷,极其愚钝,估计智商只有50,和200斤的大肥猪差不多,近似白痴。他在花园里听见蛤蟆叫,就问左右随从,这个叫的东西,是为公事叫呢,还是为私事叫?左右随从糊弄他,回答说,如果在官地里叫,是为了公事;如果在私人土地里叫,就是为了私事。后来,听闻天下灾荒,百姓饿死,他又很疑惑的问左右,他们为什么不吃煮烂的肉粥呢?

司马衷虽愚笨如此,然而他是皇帝,所以人人都得称呼他为“圣上”,死后还被尊称为“惠帝”。

史上有如此愚笨的圣上,亦有不少荒唐的圣上。如为了复兴理想国西周而恢复贝壳作为流通钱币的新朝皇帝王莽,又如为了专注酒色作乐而在20岁时就将皇位传给6岁儿子自己做太上皇的北周宣帝宇文赟,又如治国无心亦无力仅专注念佛写词的南唐后主李煜,再如整天在外玩乐大臣们请都请不回宫自封威武大将军的明武宗朱厚照,等等。

更多的圣上则是庸庸碌碌之辈,无过人之才,更无过人之德。

当然,也有一些圣上雄才大略,野心勃勃。比如千古一帝秦始皇,汉武大帝刘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布衣皇帝朱元璋等。然而,这些圣上,智慧当然有,但凶狠狡诈,双手染满鲜血,和人格最高尚”也扯不上任何关系。

古代改朝换代,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战争,赢者做皇帝,比如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其次是通过政变,比如赵匡胤陈桥兵变废后周恭帝,建立宋朝;再就是禅让,比如三国时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给曹丕,曹丕建立魏国;但禅让肯定没有自愿的,都是被逼无奈。所以,不管是战争、政变,还是禅让,开国皇帝的上位,都充满了阴谋诡计、刀光剑影、血腥暴力。

但是,开国皇帝登基后,总不能对天下臣民说,我做皇帝是因为我打仗打赢了或阴谋诡计搞赢了吧?如果这样,臣民都信奉丛林法则,皇帝的宝座恐怕难以坐稳。他只会说,是前朝的皇帝失去了道德,失去了民心,我做皇帝是历史和臣民的选择,是天意,我统治天下的权利是上天给的,即所谓的“君权神授”;皇帝是上天的儿子,即所谓的“天子”。总而言之,我的朝廷是合法的,我做皇帝是合法的,我的儿子做皇帝也是合法的,臣民没有任何理由造反。

既然皇帝都是君权神授天子,那当然不是一般的人,肯定是这个国家人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永远不会犯错误的人。大概,这就是圣上称呼的由来。

从秦始皇开始到清宣统帝结束,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皇帝共400多位。然而,这些被臣民称呼为圣上的皇帝,或残忍、或狡诈、或愚笨、或荒唐、或平庸、或懦弱,甚少有智慧高超且人格高尚者,甚至有良知的皇帝都不多。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1942》里,常凯申(Chiang Kai shek)问李培基,河南的灾荒死了多少人。

李培基回答:“官方统计,大约10几人。”

常凯申再问:“实际呢?”

李培基脸色苍白,半响才吐出一句:“大约,三百万人。”

常凯申还会关心大灾荒里实际死了多少人,说明他是个明白人,并且多少还有些良知。

难怪他最终战败。

象常凯申这样的人,放在古代,也无法成为聖上。

行山者Allen
行山清心,旅游赏心,读史明心。探寻历史真相,分享历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