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劝签套路认罪具结
文/申文波
在签认罪认罚具结书这件事上,当事人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
偶尔看似压低了刑期,大抵也在承办人的预期之内,只是玩了先“提价”后“降价”的游戏而已。
案件没有问题,承办人没有谈判的动力。在认罪态度方面,只有签与不签的区别。以认罪态度好,换取较低刑期,基本是徒劳。
偶尔的成功,是各种因素的加成,没有参考性。
网络上有律师宣传,所办的刑事案件都没有签认罪认罚具结,我觉得这不现实。客观上说,大部分的案件,证据和事实还是比较清楚的,当事人也基本上签具结判掉了。
但这两年,我办刑事案件的感受是,签不签具结书,对量刑几无影响。
对于刑期大致在一年以下的轻罪案件,如果案件有问题,当事人想放弃无罪辩解,通过认罪换较轻的刑期,性价比不高,不如放手一搏。
对于三年以上的重罪案件,如果没有减轻情节,认罪和不认罪,在量刑方面,相对于基础刑期来说,区别不大。
认罪,10年,不认罪11年,对于当事人来说,后者更有吸引力。
这周,拿到了“套路签”的判决。这个案件,罪名聚众淫乱,三人均被提起公诉,其中一个被告人已经判掉了,检察院提出的量刑均为“拘役四个月或者适用缓刑”。
办理这个案件,遇到很多奇葩的事情。
先说阅卷。我们多次到案管中心查询案件,均被告知,公安还没有把案件送过去,没有上系统,不能阅卷。但同案被告人已经移送起诉了,我们猜测可能分案处理了。
经过现场、电话多轮沟通,仍然没有进展。后问公安,说是卷宗已经移送过去了,问检察院,说是没有收到,两边互推。在准备、投诉的时候,当事人接到检察院承办人通知,让过去,而且是公安陪同过去。
我们有些警惕,当天陪同当事人去了检察院。在大厅等了快两个小时,检察官通知当事人过去做笔录,看到我们也来了,感到很惊讶。做完笔录,就让我们见证签认罪认罚具结书。我们说,案件还没有上系统,还没有让我们阅卷,怎么签具结呢?
这种先让当事人签具结,再上系统立案,头一次见。这个时候,有个同行也来申请阅卷,同样被告知没有收到公安移送的卷宗,让等通知。估计,和我们这个案件情况差不多,套路是一样的。
再说签具结。具结书,提出的量刑建议是拘役四个月或者适用缓刑。重点是“或者”这两个字,这种量刑建议,真是头一次见。
当事人执意要签,没有办法。后来,我在和同事聊天中,得知她也在该院办理了这种类型的案件,她说检察院给的量刑建议也是“拘役+或者+缓刑”。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没过多久,法院通知当事人去领起诉书,考虑上次检察院的突袭,我们这次还是陪同当事人过去。承办人说,当天能不能开庭,案件走速裁程序,我们表示拒绝。
如果我们当天没有陪当事人去,手续没有交,案件可能当天就开庭判掉了。因此,在签具结书的时候,一定要确定适用何种程序。如果是速裁程序,就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速裁程序,有些案件,当天立案、通知当事人领起诉书,开庭,判掉。因为前期没有上系统,所以律师也就难以联系承办人交手续,可能会错过庭审。严格上说,没有交手续,法官也没有义务通知律师,也无法通知律师。闭环形成,错误庭审,投诉无门。
如果走速裁程序,案件大概率当庭宣判,因为没有做社区矫正调查(非必须),大概率是实刑,在谈及能否判缓时,承办人明确表示,他们院处理几百起这种案件,都没有缓刑,而且这个案件,检察院提出的拘役,量刑已经比较轻了,前面都是判7-8个月,在刑期上也不会再调整。
听到这,顿时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随即,我们联系了检察官,检察官明确表示,之所以这么写,就是为了让当事人签具结。这种案件,证据比较扎实,不签会判得更重,为了当事人好。
从案件本身来说,案件证据比较容易收集,也比较扎实。但,当事人确实心理上难以接受。从满怀希望,到希望破碎,可能带来的痛苦比多坐几个月还要大。
去年,一个掩隐的案件,承办人主动联系我商量,能不能申请羁押必要性审查,他们那边配合会把人取保,在外面过完十一假期再收押。
显然,是奔着完成羁押必要性审查指标的。
征求当事人及其家属意见后,我回电话表示坚决不同意,承办人说能不能指定监视居住,后期可以折抵刑期,我们还是不同意。没过一个星期,通知取保,建议缓刑,后期不用再收押。
这个“套路签”的案件,吃了亏,还说不出口。后来,开完庭,判了拘役3个月。会见当事人的时候,他自己也释然了,因为在里面打听了一下,确实没有缓刑的。
刑事案件,特别是外地的案件,对于套路的识别,很重要的信息来源就是当事人。当事人在看守所里,会接触到因为各种案件进去的当事人,哪个检察官、法官处理得比较重,哪些类型的案件,没有缓刑,基本上也能打听得八九不离十。
当事人在看守所内了解的零碎信息,有时候比家属花大价钱找关系得到的信息还准确。
套路的认罪认罚具结,是不是为了当事人好,还真要打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