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作为不同家庭成员的不同任务

文摘   2025-01-29 17:04   浙江  

改变家庭的关系结构,需要我们每个家庭成员的参与。每个人的家庭角色不同,任务侧重也不同。下面分享下我的思考和建议。

11.3.1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做?

抛开失独家庭的特殊父母不谈,一般的父母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在掌权”的青壮年父母(爸爸妈妈),一种是“退居二线”的中老年父母(爷爷奶奶)。

正在掌权的父母,是真正的家长。一个是“党委”,管方向提要求;一个是“政府”,管资源抓落实。多数中国家庭里,前者都是父亲的角色,后者是母亲的角色。受传统社会分工的影响,父亲要花费更多时间在工作和外事上,母亲则花费更多时间在生活和内务上。两者的有效分工协作,可以避免很多家庭矛盾。

退居二线的公婆,是过去的家长。一个是“人大”,少掺合多鼓掌;一个是“政协”,少议论多建议。多数中国家庭里,前者都是爷爷的角色,后者都是奶奶的角色。受现代技术进步的影响,爷爷奶奶作为老年人,越来越与社会脱节,不掌握实际情况,“以爱为理由”干预家庭事务越多,必然犯错越多,导致家庭内部不和睦,甚至领导集体的意见不统一,导致子女不好管理孙辈。

摆正自己的位置之后,父母们要摒弃“控制论”,拥抱自主论。

一是以身作则。强化自己的自我意识、自由意志和自主意愿,进而引导子女养成自我意识、自由意志、自主意愿。父母在说什么做什么的时候,都要反思下自己,是否在尝试控制家人,是否在助推家人成长。特别是女性,在家庭内部,往往比男性更有控制欲,更要反思自己。

二是因势利导。根据子女的心智发展程度,前期要手把手教,教会子女如何看待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出选择,如何承担后果,让子女在实践中得到能力提升。后期要学会放手,鼓励孩子的怀疑精神、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支持他们打破我们曾教会他们的认知和行为框架,锻造属于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孩子长大以后,一定要及时分家、放权,平稳完成家长权力的交接。

三是守住底线。父母是孩子安全底线的捍卫者,是孩子自由追求的助推者,要为孩子的选择提供资源支持。前期要打造良好环境,助推他们在安全的自由中健康成长。后期要支持孩子走出去闯荡世界,给他们选择起步的城市和职业提供参考意见和物质支持,加速他们离开家庭,走入社会的进度。此外,父母提供的资源保障应与孩子的能力相匹配,不要过度浇灌,导致根茎腐烂。

最后,孩子获得自主感和自主性的代价,是父母失去掌控感和掌控权。孩子的成长,建立在父母的牺牲之上,但这种成长,未必会给父母带来拥有的回报和感谢。为了安抚自己失落的心,父母可以饲养宠物,后者不会顶嘴,赖你生活,百依百顺,你可尽量操控。

11.3.2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如何做?

如果说我对父母的建议接近于开明君主的共和主义与温和家长的助推主义的话,那么我对子女的建议就是努力做一个斗士,勇敢去争取自主权。因为你们的抗争,是家庭功能改变、结构优化的必要条件。

幼年期,子女有抗争的意愿但没有抗争的能力,自主意识还没觉醒,无法讨论。但是从孩子们的哭声、谎言,我们可以隐约看到反抗者的影子。

青春期,子女的抗争意愿和抗争能力都达到一个新高峰,自主意识持续觉醒。叛逆期的子女,开始跟父母对着干,以彰显自己的独立个性。很多时候,他们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而在叛逆,是为了叛逆而叛逆。此时,父母要尊重子女,子女也要赢得父母的尊重。建议子女和父母都掌握有效沟通反馈的方法,通过表态、解释、建议三步走的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建议表达清楚。这是我总结各家观点提出的一个心智模块:第一步,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如“我不喜欢你未经我同意就进入我房间里”。第二步,耐心解释自己持有这种立场态度的理由,如“因为这样让我感觉自己完全没有隐私,不被尊重”。第三步,给出处理这件事情的个人建议,给父母参考,如“建议您下次先敲门再进来,谢谢”。通过有效沟通,先礼后兵,有利于减少青春期的相互伤害。

成年期,子女的抗争意愿、能力有了资源基础,可以用脚投票,离开家庭,远离父母,获得自主性。但我还是希望子女能和父母和解、合作。三点建议:一是平等对话。子女应该向父母说明自己渴望自主、追求自主的坚定意愿,跟父母约法三章,建议父母未来不要挑战自己的自主权,也表达希望父母更多支持自己获取自主感和自主性的心愿。二是相互学习。子女向父母传授自主相关的观点和建议,许多父母从小到大应该都没想过自主是什么;同时,向父母学习实用技能和实操经验,实现家庭智慧的传承,在相互学习里实现共同成长。三是共享共生。子女给出自己未来的自主发展思路和方案,请父母在资源方面更多投资自己,让自己有自主发展的本金,成功后给予父母反馈,失败也要感恩父母的支持。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本分,于情于理都要提前考虑,认真做好。

总之,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成为家庭中最年轻、最具活力的个体,家庭成员自主性提升的倡议者和推动者。在获得自主之后,成为家长之后,一定要做家庭自主性提升的发动机,并善待曾经的家长,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照顾。

11.3.3 作为伴侣,我们应该如何做?

作为伴侣,除了生养子女,赡养父母之外,我们主要任务还是自爱和爱人。自爱就是爱自己,发展自己,成为更自主的个体。爱人就是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助推伴侣的成长。为此,我们必须在充分学习掌握自主论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向伴侣介绍自主论,推介自主论。不管伴侣是否接受自主论的理论,都要试着推动伴侣自主感和自主性的增强。可以从五个方面思考和行动。

一是自主感之安全。要想方设法给予伴侣安全感,重点是营造一种彼此信任的伴侣关系,让伴侣知道你爱着对方,你所做的事情正是他/她所预期的事情。这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长期的付出。信任的基础是信息,伴侣间要尽量信息公开、信息对称。

二是自主感之自由。要始终牢记给予伴侣选择权,不要替代伴侣做选择,要为他/她创造和留有选择余地,同时又要通过环境营造,助推他/她做出更好选择,并陪伴他/她一起承担选择的后果。但不要让自由伤及婚姻本身,这是底线。

三是自主性之意愿。要鼓励伴侣坚持自己的选择和决断,正视自己的理想和初心,朝着更加自主的方向发展。在他/她胆怯和退缩的时候,给予他/她鼓励和支持。对待伴侣的态度,底线是白银律,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目标是黄金律,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四是自主性之能力。要正确识别伴侣的能力优势,用行为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加以强化和巩固。你希望他/她更加努力,就表扬他/她的努力;你希望他/她更加善良,就表扬他/她的善良。同时,可以在关系良好的基础上,找合适机会指出他/她的不足,并手把手教他/她改进。

五是自主性之资源。要切实解决伴侣的资源问题,可以考虑对双方的资源进行系统盘点、统筹和共享,在协商基础上达成共识,集中力量办大事。伴侣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基础,如果家庭要长期经营下去,必须解决房子、车子、孩子教育三大件问题,抱团解决比独自解决容易。资源问题解决好了,关系会融洽;解决不好,关系会破裂,所以一定要慎重。我建议你主动一点,担当一点。

最后,如果关系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建议你学习赫拉克勒斯的英武果敢,毅然决断,早点结束,早点重启。对待兄弟姐妹,大致也是这个思路。

(本文节选自《自主论:何为自主以及何以自主》,欢迎扫码加入自主论书友会微信群,参与交流讨论。)


关于解缚的普罗米修斯

我是温州人,爱好读书和写作,关注心理学和数字化,是高温青年和AIGC公益社群发起人和志愿者,也是TED策展人和演讲者,以及AI音乐爱好者和推广者,正在策划组织2025年AI音乐春晚活动。我写了一本《自主论》,讨论何为自主、为何自主与如何自主的话题,希望你会喜欢。

解缚的普罗米修斯
解缚的泰坦向勇者传授诸神的秘法,开启伟大英雄之旅和通往自主之路。欢迎来到自主者的大本营,我们一起学习、讨论、思考与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