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视角转变:以空间思维替代时间思维

文摘   2025-01-12 07:49   浙江  

时间管理的迭代优化,带来了更高的效能和更快的节奏。年轻时我们还可以硬扛,中年时难免显露疲态。时间管理终究是一条内卷的不归之路,通往心力枯竭的人生尽头。诗人蓬热(Francis Ponge)在《季节的轮回》吟唱道,“通过树的途径走不出树。”如何才能未雨绸缪,提前避免悲剧的发生?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2017年的一天,缪斯女神带着灵感找到了我。

以空间思维替代时间思维,这就是答案。它是无奈,更是释怀。它给我以有限对抗无限的全新视角,由此生成许多全新的认识和表达。突然间,我的世界豁然开朗。我猛然发现,过去的我思考时间太多,关注空间太少。

用时间思维对抗无限问题,只会让人心力交瘁,茫然无助。因为时间只减不增,单向流动,不为任何人驻留。我们能够做到的极限,无非优化日程节省时间,或者集中注意放大时间,或者放慢心理时间的节拍。

但是,这些努力都是徒劳,且会快速耗尽我们宝贵的意志与精力。身心疲惫之后,道德许可(Moral Licensing)和补偿效应(Compensation Effect)便会趁虚而入,引起混乱,带来浪费。事后,我们又会懊恼、后悔、难过,然后再优化、再聚焦、再调整,然后再疲乏、再混乱、再流逝。时间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快速流逝,加速流失。 庄子不禁发出感慨,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时间思维下所有解题的尝试,只会换来一句苦涩的“年轻真好”,以及无止尽的时间管理、任务管理、精力管理,没有最卷,只有更卷。然而,无论我们是多高等级的卷王,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永远都抓不住时间的尾巴,都永远只能看着时间背影远离我们而去。

更痛苦的是,我们可以预见,我们的后代也要经历这种苦难的轮回。那种绝望和无助,犹如圣斗士们好不容易抵达了暗无天日的冥界深处,却遭遇唯有阳光才能凿穿的叹息之墙。

此时,空间思维犹如天神下凡,带来太阳之光辉,一举击穿时间屏障,给受困的灵魂带来解脱甚至超升。

用空间思维作为支点,可以极大地缓解精神压力。空间相对固定,只增不减。我们很容易就可以让空间停驻。我们错过了今天,就不再有今天这个日子。但是错过了某个空间,回头还可以重新选择它。它就在那里,等着我们。即便特定空间消亡,也会有其它空间补上。我们永远有很多选择,更多选择。

用空间思维指导问题解决,以空间视角作为解题切口,你会感觉眼界被打开,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加强。用空间作为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可以给人的思想松绑,摆脱单向、线性、聚合思维的桎梏,获得多向、网状、发散思维的增益。显然,空间思维更利于创新和变革。

空间思维还会引发许多奇思异想。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睡梦,不是一段苟且的时间,而是一个美妙的空间。起初是在床上待着,然后进入无穷的新空间异世界,最终到达变幻万千的梦境深处,体验全然不同的多彩人生。这种体验,完全超越时间,是无数空间的叠加。

驾车,不是一段枯燥的时间,而是一个精妙的空间。内部固定的空间和外部移动的空间反复交织,如果再搭配手机里播放的慕课和音乐,或与GenAI展开一段灵魂的语音对话,以及由此生成的脑海中超越当下的意识空间,至少有四重空间交织。

创作,不是一段客观的时间,而是一个主观的空间。我在特定空间里写作,我所写就的东西是另一个特定的空间。我用文字引导读者进入这个空间,与读者一起体会这个空间的美好。读者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重构这个空间。AI参与后,空间维度更多。

情感,不是人与人共处的时间,而是人与人共享的空间。空间是一个个平行的存在,有多重宇宙。我们和家人在一起,和爱人在一起,和朋友在一起,和其他人在一起,所有这些感情,都并不是时间,而是不同空间,犹如瓶子里的发光的珠子,相拥在一起,迸发出迷人的色彩。

思考,不是挥霍我们的时间,而是扩展我们的空间,让我们在不计其数的时空里多活了一次又一次。

我们难以改变时间,却可以轻松改变空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又很不公平。无论如何,最终我们拥有的只是非常有限的时间。空间则不然,空间的分配高度不公,有人拥有许多空间,有人只有很少空间。但我们都有相同的机会,去探索更大的空间。我们重构和挖掘旧空间,发现和开辟新空间,接近无限空间的可能。自主论同等重视时间和空间的拓展,强调两条腿走路。为此,我们每个人作为自己的时空主管(Master of Space and Time),都要查漏补缺,把空间思维的短板补上。在实际操作中,以空间思维替代时间思维,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改造现实空间。解决好经济资源问题,购买房产并拥有私密空间。解决好交通问题,扩大活动半径,覆盖更多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获取更多空间选项。学会整理和设计,优化布局,打造良性环境以助推良好表现。尽可能地挖掘空间的可供性,释放有限空间的无限可能。

二是拥抱想象空间。现实世界之外的心智世界和语言世界都是想象的空间。对话、音乐、阅读、看片、游戏、冥想、睡梦等,都能将我们带入另一个空间。尤其是电脑游戏,不仅为人们提供愉悦和沉浸的幸福感体验,还为人们提供一种释放自主潜能的虚拟空间,并反向影响现实世界的表现。后面的“游戏管理”章节会深入讨论这个问题。

三是探索混合空间。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加速融合,这是AI时代正在发生的未来。未来不太可能是人人后脑插管连线的反乌托邦,更可能是混合现实的平行空间、多重空间和复合空间。我们尚无法断定哪种新技术,或者哪些新技术的组合更能代表未来,只能在猜测和试错中打磨神器,为已经到来、但分布不均的未来做足准备。当下混合空间的高配方案,大概是购置数万元的Apple Vision Pro智能头显,直接沉浸在混合现实中;中配版本方案,可考虑搭配数千元的Meta Ray-Ban智能眼镜,获得大语言模型对当前场景的信息支持;最低成本方案,则是拿起任意智能手机,戴上耳机,让GenAI帮你生成一堆适合创作的背景音乐,然后遁入一个现实世界里行走在的想象空间,一个声音场景(Soundscaping)和思维宇宙编织出的数字泡泡。

(本文节选自《自主论:何为自主以及何以自主》,欢迎扫码加入自主论书友会微信群,参与交流讨论。)


关于解缚的普罗米修斯

我是温州人,爱好读书和写作,关注心理学和数字化,是高温青年和AIGC公益社群发起人和志愿者,也是TED策展人和演讲者,以及AI音乐爱好者和推广者,正在策划组织2025年AI音乐春晚活动。我写了一本《自主论》,讨论何为自主、为何自主与如何自主的话题,希望你会喜欢。

解缚的普罗米修斯
解缚的泰坦向勇者传授诸神的秘法,开启伟大英雄之旅和通往自主之路。欢迎来到自主者的大本营,我们一起学习、讨论、思考与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