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情绪管理:情绪建构论范式

文摘   2025-01-21 09:00   浙江  

8.3.1 情绪建构论的理论

情绪建构论是巴瑞特教授提出的一套全新的情绪理论,整合了神经建构论、心理建构论和社会建构论等最新思想。如果说精神分析学是暗黑情绪理论,积极心理学是阳光情绪理论,那么情绪建构论就是中立情绪理论。不像精神分析学和积极心理学,情绪建构论无需回答时代之问,或迎合社会情绪,它只是一种纯粹的科学探索。

情绪建构论认为,传统情绪理论在抽象概念上讨论情绪会带来许多问题,所以使用一套更为精准(以至于繁琐)的概念和表述,如身体预算、情感现实、情绪概念、情绪类别、情绪实例等。简单说,情绪建构就是从身体感觉出发,构建某个情绪概念的情绪实例,生成相应的情绪体验(输入)和身体反应(输出)。身体感觉是情绪建构(情绪实例和情绪体验生成)的原料,同时也被情绪建构所改变;情绪概念和社会角色是情绪建构的配方,每个人的配方不同,相同的原料可以做出不同的蛋糕来。

一个人掌握情绪概念和词汇的多少,决定其情绪能力的强弱。假设你只知道两个情绪词汇,“感觉棒极了”和“感觉糟透了”,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体验情绪,或者感知他人情绪时,你只能用这两个词笼统地概括,你的情绪能力不可能高。相反,如果你的情绪颗粒度更高,能把“棒极了”细分为快乐、满意、激动、放松、喜悦、充满希望、备受鼓舞、骄傲、崇拜、感激、欣喜若狂等,“糟透了”拆分为生气、愤怒、惊恐、憎恶、暴躁、懊悔、阴郁、窘迫、焦虑、恐惧、不满、害怕、忌妒、悲伤、惆怅等,那么在预测、分类、感知情绪时就有更多的选择,可以建构出更精准的体验,更灵活的反应。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情绪概念,一个人可能有情感体验,但不会有情绪认知。

8.3.2 情绪建构论的实践

情绪建构论说来复杂,用来简单。按照其逻辑,身体、认知和情绪相互影响。个人情绪管理就是做三件事:

一是身体状态调节。做好精力管理,改善身体感觉,给情绪的蛋糕提供一些好原料。多数情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身体来有效化解。比如,心情不好的时候,先别急于在认知层面或者他人身上找原因,找朋友聊会,找好的吃点,洗个热水澡,好好睡一觉,醒来后心情就会好很多。或者起身跑步、散步。甚至可以在VR提供的虚拟空间里,用运动游戏来改变身体感受。哪怕只是微笑一下,你的心情也会变好。

二是认知模块更新。学习更多情绪概念,增加情绪颗粒度,确保有身体感觉时,自己有更好的情绪概念去解读和建构体验。还是前面的例子,给自己的心情不好找个表述,用“低落”替代“抑郁”,可以减少不良体验。据作者说多看情绪描写类的文学作品,会有一些帮助。我建议多写日记,记录和描写自己的情绪状态。到了GenAI时代,你可以和自己的AI伙伴尽情交流情感,通过大量的叙述,请他帮你用更精巧精细的词汇形容概括你的体会。

三是情绪实例重建。同样的身体感受,可以是压抑带来的焦虑,也可以是兴奋带来的欣喜,最后形成什么样的情绪表达,取决于我们情绪的认知加工方式。用兴奋叙事替代焦虑叙事,可以化压力为动力,改善表现。比如,你马上要见到一个重要的人,你的心跳加快。这时候,你可以在心里用“我有些兴奋”的叙事来替代“我非常紧张”的构建,有利于更好管理情绪。

情绪建构论还可用于医疗领域和教育领域的情绪实践。在医疗领域,许多心病要从身来治。疼痛、抑郁和焦虑等明显和心理有关的疾病都可能源于身体预算的长期失衡,以及泛滥的炎症侵袭。调节身体状态,回归预算平衡是解决许多情绪问题的可选途径。在教育领域,我们要指导孩子掌握更多情绪概念。评价父母陪伴孩子质量的最简单有效标准是,父母跟孩子说了多少“大人话”。和孩子讨论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后果,使用尽可能多的情绪词汇,把自己想象成孩子的情绪向导,帮助孩子建立完整的情绪概念系统。

(本文节选自《自主论:何为自主以及何以自主》,欢迎扫码加入自主论书友会微信群,参与交流讨论。)


关于解缚的普罗米修斯

我是温州人,爱好读书和写作,关注心理学和数字化,是高温青年和AIGC公益社群发起人和志愿者,也是TED策展人和演讲者,以及AI音乐爱好者和推广者,正在策划组织2025年AI音乐春晚活动。我写了一本《自主论》,讨论何为自主、为何自主与如何自主的话题,希望你会喜欢。

解缚的普罗米修斯
解缚的泰坦向勇者传授诸神的秘法,开启伟大英雄之旅和通往自主之路。欢迎来到自主者的大本营,我们一起学习、讨论、思考与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