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居然是苗瑶血统?从基因看苗瑶畲土家的关系

文化   2024-12-09 20:13   广东  
     
文/Dial Nangl

本文是对徐杰舜李辉《岭南民族源流史》中涉及苗瑶民族的部分内容的笔记整理。



一,基因分析的原理



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DNA的研究愈加深入。可以用以研究人类遗传的历史。从原理上说就是,人类一共有23组基因,其中负责性别的一组基因,男性为XY基因,女性为XX基因。因为在繁殖的过程中,男女的基因各自复制一半组合成受精卵胚胎基因,因此,只要下一代是男性,其Y基因必然来自于父亲,X基因来自于母亲。反之,下一代为女性,其两个X基因则无法区分出来自于父母中的哪一方。


而基因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变,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异变。不同的基因变异特征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突变类型。研究发现不同民族由于历史上迁徙、居住的变化,通过对基因变异点的共祖时间研究可以发现不同族群的历史关系。


后来,科学家又发现,在基因复制组合的过程中,其线粒体DNA总是来自于母亲的一方,因此对于一个人来,常染色体Y基因的研究可以发现其父系基因的历史,线粒体DNA的研究可以发现其母系基因的历史。但是目前的研究中,对线粒体DNA的研究较为薄弱。


这里略为讨论苗族、瑶族、畲族、土家族四族的基因关系。


二,苗瑶族群的基因特征



苗瑶族群里苗族和瑶族是分布最为广泛,在人口中占主要,文化上为典型的民族。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多元统计法,用来考察不同人群单倍型频率数据的相似程度。M122突变在汉藏语系具有最高的分布频率,而M95突变在侗台族群中具有最高的分布频率。根据对苗族和瑶族这两种突变频率的统计,发现苗族和瑶族Y染色体是汉藏语系是侗台语系的过渡类型。这也符合汉藏族群形成于黄河流域,苗瑶族群形成于长江流域,而侗台族群形成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历史地理分布格局。



张有隽的研究认为:通过对中国境内几大族群的基因进行分子方差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族群内部的基因差异程度,苗瑶族群内部人群的平均方差为8.6%,如果分开了看,苗族内部的差异仅为1.7%,这说明不同地区的苗族父系差异非常小,苗族的父系较为保守,单一。而瑶族内部的差异为11%,说明瑶族内部差异较大,父系较为复杂。而对比发现,苗族和瑶族的父系差异几乎为0%(P﹥0.05),这说明苗族和瑶族的父系起源关系非常近。



以M7突变为表征的单倍型在苗瑶族群里的分布非常广泛,而在其他族群里非常罕见。这一单倍型可以认为是苗瑶族群的特异单倍型,是首先在苗瑶族群里产生后才融入其他族群里去的。张有隽通过Y-STR重复数方差估算认为M7突变发生年代大约在16569-10141年前,也就是说苗瑶族群共同体从其他人类群体里分化出来的最低年限在一万年以前。


三,苗族基因与历史



文波对吉首和文山的苗族进行母系线粒体DNA比较分析发现,在检测比较的43种mtDNA单倍型中,吉首苗族检测出34个单倍型,而文山苗族只检测出13个单倍型。这说明,湘西方言比西部方言有更为复杂的母系基因来源,对外基因交流更频繁。


通过对父系Y-SNP分析,湘西方言苗族比其他方言苗族拥有更多的C系基因类型,一般认为C系基因和东亚北方的东夷族群有关。对基因距离的分析也表明,湘西方言群体的父系基因与东亚北方群体的距离比与其他苗瑶群体的距离更近。


这说明苗族群体在形成后,曾经分化成一个北迁群体和一个南方群体。这与考古学资料取得了互相印证。


张有隽对苗族历史起源和迁徙做出了假想:


1.大约一万年前,苗瑶族群从其他群体中分化出来,形成了自己的苗瑶共同体,此时在基因上产生了M7突变。


2.大约8000年前在长江中游创造了具有族群特色的新石器文化。


3.随后族群壮大,一部分苗瑶族群向北迁徙,与东夷族群、汉藏族群逐鹿中原,在这其间发生了族群文化与基因的交流,随着战败,北迁的苗瑶族群退回南方。


4.北上回迁的苗瑶族群与长江流域苗瑶族群混合一起,向云贵地区再次迁徙的群体最终形成了苗族。向其他方向迁徙的群体形成了苗瑶族群里的其他民族。北迁群体的基因主要保留在苗族之中。


李辉认为这个北迁时期大约在5000年前左右,在考古学上发现,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大约在这个时期北上山东,在此地区形成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这一文化与该地区更早的文化出现显著区别,带有典型的长江地区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的特征,并与原来的北方文化相融合。



三,瑶族基因与历史



瑶族的语言使用情况比苗族更加复杂,除了属于侗台语系的垃伽语以外,属于苗瑶语族的语言大体可以分为两个语支,布努语、巴哼语等属于苗语支,而尤勉、藻敏、标敏、金门等瑶语方言都属于瑶语支。从语言上看,属于苗语支的语言和苗语的关系更近,而瑶语和苗语的关系则较远。


从苗瑶族群各人群的Y染色体主成分分析发现,大部分瑶语支人群聚在一起,他们与畲族距离比较近,而与苗族距离比较远。在瑶语支内部,说藻敏方言的八排瑶和畲族的距离最近,而说苗语支布努语和巴哼语的人群与苗族聚在一起。


利用分子方差分析考察了布努瑶与苗族和瑶语支内部的差异发现,布努瑶与苗族的差异为0%(P=0.58),与瑶语支瑶族的差异为2.7%(P=0.06),布努瑶与瑶语支瑶族的差异大于与苗族的差异。



张有隽对瑶族起源的设想:


1.大约一万年前苗瑶共同体从其他人类群体中分化出来,形成了M7标志性突变。


2.大约8000年前在长江中游发展新石器文化。


3.随后部分苗瑶族群迁徙北上,战败后北上的部分群体又回迁长江流域。随着长江流域再次战败发生迁徙,往云贵地区迁徙的逐渐形成苗族,往南岭地区迁徙的逐渐形成瑶族,往东南地区迁徙的形成畲族。李辉认为部分南迁的群体其迁徙的时间不晚于部分群体北上迁徙的时间。这可能是瑶族父系分化较为复杂的一个原因。


四,畲族基因与历史



李辉对浙南畲族和当地汉族的基因进行比较,从两个群体的Y-SNP单倍群数据来看,两个群体的差异很明显,特别的M7这个苗瑶族群特征单倍群在畲族中非常高频,在当地汉族中却几乎没有,而M119这个岭南特征高倍群在汉族中高频,在畲族中相当低。这说明畲族必然属于苗瑶族群。而根据其他研究,浙江、福建、广东三省的畲族父系Y基因是相同起源。



李辉对畲族及各地苗瑶群体的Y-SNP单倍群频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



数据显示畲族与苗瑶族群中的八排瑶群体距离最近,而与大部分瑶族距离比较远,与布努瑶群体则更远。李辉认为畲族起源与广东西北部的八排瑶有关系。


基于分子人类学的分析,李辉认为畲族起源于苗瑶族群,而不是以前人认为的百越族群。与畲族关系最近是的广东西北部的八排瑶和广西东部贺州的土瑶。这两支瑶族与其他瑶族的分化比较早。畲族在苗瑶族群中的分化关系可以用一个图来表示。



在苗瑶族群的分化中,苗和布努是北部类型,瑶和畲是东南类型。


李辉设想了苗瑶群体分化为各民族及支系的大致过程:


大约是楚国扩张或是秦朝统一战争,苗瑶族群被迫离开湖南湖北云梦泽地区,向湘西、贵州、四川、云南迁徙的形成苗族。从湖南中部进入湘西南,沿广西贵州边界线向西移动的形成布努群体,逐渐分化出青裤瑶、白裤瑶、木柄瑶、炯奈、巴哼等支系群体。从湖南永州进入广西全州,并向广西各地扩散,形成了盘瑶和蓝靛瑶两大支系的瑶族群体,一部分蓝靛瑶通过军垦进入海南,形成了海南苗族群体。而东支瑶族直接从湘南进入广东广西境内,迁徙距离最短,这一部分形成了八排瑶和土瑶群体,可能湘南的一部分群体迁入广东东南部山区而形成了畲族,畲族由广东东南部山区辗转迁徙,经过福建西北部,一部分最终迁徙到达浙南和安徽南部地区。



五,土家族基因与历史



从苗瑶族群Y-SNP单倍群主成分和Y染色体M7单倍群的STR网络结构分析来看,这个网络最中心的位置,最古老的位置是在湖南湖北的土家族中。这说明苗瑶族群的M7单倍群来源于湖南湖北地区。而当地土家族应该属于苗瑶族群迁徙距离最短的群体,因此保留了这个特征单群群最古老的特征和最丰富的分化类型,因而处于这个基因网络的中心位置。


也就是说,仅从基因层面来看,苗瑶族群最古老的族群特征基因是保留在土家族中的,就是说土家族其实具有最古老的苗瑶族血统。



END

往期精彩:
架空苗族历史何时休,以大松山古墓群基因为例
DNA解析苗瑶民族的起源、分化、迁徙的历史问题
基因、语言等多方面论证楚国和苗族的历史渊源
【分子人类学的视野】广西世居民族源流新论
中华第一城在哪里,建造者是什么民族?
这个石家河文化遗址,见证城头山文化的扩张
考古新发现 | 石家河古城面积超过良渚古城
石家河文化:东亚自创的青铜文明(上)
石家河文化:东亚自创的青铜文明(下)
基因分析苗族族源,打脸古歌传说?
三苗遗存,石家河文化探秘
三苗与苗瑶、石家河文化

声明: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苗学书院的立场,欢迎留言交流~
文章来源于苗疆行纪
投稿请:加(xingzhi1988)好友,或发送到3075624069@qq.com
本期编辑整理:苗岭凤雏

本期校核:老蒋、小岛、小草、风子、盛军等


关注即是支持,功德无量

Hm苗学书院
苗学书院,是苗族文化传播的综合体系载体。有三个功能,文化传播:即苗族历史文化等学习和物质文化展示的场所;礼仪安顿,即建立苗族信仰和苗族礼仪传播;苗族集场功能,即苗族特产的交易场所。通俗的说即文化传播+信仰礼仪+特产交易这三大功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