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人口以上民族的教育水平PK,苗族几乎垫底?

文化   2024-11-08 22:30   广东  

文/风子

编校/东银西博


引言

引言:2020年全国开展了第七次人口普查,从数据的公布来看,十年来(2010——2020)我国在社会经济、教育、城镇化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进步。前文中,本公众号在讨论《苗族,是一个逃避国家的民族》,笔者饶有兴趣的通过人口普查中“各民族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3岁及以上人口”数据,对全国100万以上的各民族教育水平对比,发现苗族的教育水平竟几乎垫底,尤其是贵州和云南两个苗族人口大省,也就意味着他们很难有机会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去。大道理也都是老生常谈,此处不赘,我们就直接用数据呈现吧。


图1 苗族传统聚居主要八个省(直辖市)示意图

中国有56个民族,人口较少的民族大多比较集中,其教育水平有一定的地域差异,可比性不强;而苗族主要聚居的是黔、湘、云、桂、川、鄂、渝、琼等省。因此本次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选取了100万以上的民族来进行总体对比;二是对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苗族教育水平之间的对比

一、100万以上人口民族教育水平对比

经数据对比,由于各民族学前到高中阶段占比都几乎相当(从中可见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确实对各民族教育水平起到了有效的推进),我们在文中不再堆砌数据对该阶段做具体分析,而有侧重的集中笔墨分析未上过学率、大学以上比率以及大学以上增长率三个指标,还从六普数据和七普数据同步做了分析,供大家参考。

六普人口超100万的民族包括: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满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共19个民族(其中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满族人口超过1000万),七普人口超100万的民族与六普无异,但其中苗族也进入了超1000万人口行列考虑到苗瑶畲是同源关系,笔者也把畲族纳入对比。

1.未上学率1000万人口民族对比排名垫底

 

全国六普和七普100万以上民族未上过学比率(%),数字标红色部分为七普人口1000万以上的民族未上学比例

由上图可知:

与全国平均值相比,六普时苗族的未上过学率为10.25%(全国平均未上过学率5.5%),而到七普时已经下降到7.59%(全国平均未上过学率4.29%);未上过学率下降了2.66%(全国平均未上过学率下降1.21%),虽然未上过学率有所下降,但与全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不论在六普还是七普,在100万以上的19个民族中,苗族的未上过学率都位于前茅,居于第6位;

③与六普1000万以上的民族相比,苗族未上过学率位列第一,在七普1000万以上的民族中,苗族的未上过学率位列第一,而且汉、满、壮、维吾尔这些民族未上过学率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④相比于瑶族和畲族两个文化方面相似的民族,不论是六普还是七普,苗族的未上过学率都是要远远高出的。

2.大学以上比率:1000万人口民族对比排名还是垫底,100万人口民族排名几乎垫底

3 全国六普七普100万以上人口的民族的大学以上比率,数字标红色部分为七普人口1000万以上的民族大学以上比率

由上图可知:

①与全国平均比率相比,六普时苗族的大学以上比率为4.4%,比全国均值9.52%低5.12%;七普时苗族的大学以上比率为8.56%,比全国均值15.87%低7.31%,六普到七普苗族大学以上比率有所上升,但相对全国平均值差距却越来越大,从六普的5.12%扩大到七普的7.31%;

②苗族大学以上比率与全国均值有较大差距;

不论在六普还是七普,在100万以上的19个民族中,大学以上比率排名前五的是蒙古族、朝鲜族、满族、汉族、回族(七普哈萨克族第五);苗族大学以上比率都位于末位,居第15位,后面还有彝族、哈尼族、傣族和黎族,而在1000万以上民族对比中就是倒数第一了

④相比于瑶族和畲族两个文化方面相似的民族,不论是六普还是七普,苗族的比率都低于他们。

3.大学以上增长率排名居中,比藏缅族群要差得多

4 全国范围内人口100万以上民族大学以上增长率%,数字标红色部分为七普人口1000万以上的民族大学以上增长率

由上图可知:

六普到七普各族大学以上增长率排名前10的是哈尼族(133.44%)、彝族(115.61%)、藏族(111.52%)、黎族(109.62%)、布依族(105.73%)、傣族(97.52%)、畲族(95.94%)、苗族(94.55%)。苗族在100万以上的19个民族中居第8位,处于中等水平。

六普到七普苗族大学以上增长率为94.55%,在七普1000万以上的6个民族中排名第一。

③六普到七普苗族大学以上增长率为94.55%,比全国均值66.70%高出27.85%

4.小结:国家对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水平扶持政策卓有成效,苗族教育水平有待提升

总体来看,国家西部大开发对各民族教育水平的提升都有了较大的促进,苗族的教育水平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尤其是大学生增长率在1000万人口民族中排名第一,但在100万人口民族排名中处在中间。

苗族的总体教育水平与全国平均比率相比差距仍然非常巨大,在1000万以上民族中教育水平对比中,未上过学率却最高。与其同源的瑶族和畲族,以及苗族周围的侗族、土家族、白族相比,也要落后得多。

此外,我们发现增长率排名也很有趣,排名最靠前的是藏缅族群,其次是百越族群。

二、国内传统苗族聚居省份横向比较

即以国内传统苗族聚居的贵州省、湖南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湖北省、四川省、海南省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苗族进行分析对比,传统苗族聚居区苗族则主要从事传统农业为主,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苗族大多为国内传统苗族聚居省份等地苗族,在现当代由于工作或者学习等情况流出,他们分布在沿海或者其他中大城市,在六普数据中他们超过80万,七普数据中超过170万,苗族流入沿海和其他大城市的人口相对较大,基本上都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

1.未上学率:整体趋势自东北向西南逐步升高

5 传统苗族聚居省份未上过学比率(%

由上图可知:

①各省份六普和七普未上过学率,整体趋势自东北的湖北、重庆、湖南向西南的四川、贵州、广西、云南逐步升高;

各省份六普和七普都以贵州省苗族的未上过学率为最高,六普为13.87%,七普为11.23%,广西苗族第二,云南苗族第三,这三省苗族未上过学率显著高于全国苗族均值;而湖北、重庆、湖南显著低于均值,其中重庆苗族未上过学比率最低

③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苗族 未上过学比率比较低,六普为6.16%(全国平均未上过学率5.5%),七普为4.46%(全国平均未上过学率4.29%),基本上接近全国水平。

2.大学以上比率:整体趋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步提升 

6 传统苗族聚居省份大学生以上比率(%

由上图可知:

①各省份苗族六普和七普大学以上比率,整体趋势自东北的湖北、重庆、湖南向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逐渐降低

②在各个省份中,六普和七普都以云南省苗族的大学以上比率为最低,六普为1.43%,七普为3.73%,其次是海南苗族,广西排在倒数第三位,这三省比率都低于全国苗族均值;而湖北、重庆、湖南大学以上比率显著高于全国苗族均值,其中湖北最高,基本接近国家平均水平

③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苗族大学以上比率并不高。六普为4.57%(全国平均未上过学率9.52%),七普为7.71%(全国平均未上过学率15.87%),远低于全国水平

3.大学以上增长率:整体稍微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四川异军突起

7 传统苗族聚居省份大学生以上增长率(%

由上图可知:

①大学以上增长率以四川、云南、重庆最为迅猛,其中以四川的184.55%为最高,云南160.84%次之,重庆的138.24%居第三;

②大学以上增长率显著超过全国苗族均值的为四川、云南、重庆以及贵州,显著低于全国苗族均值的为湖南广西

另外,包括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苗族大学以上增长率68.71%在内,苗族的大学以上增长率总体高于全国水平66.70%

4.小结:传统苗族聚居省份教育水平还相对较低,流出人口的教育水平似乎相对较高

一是苗族教育水平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逐步下降的趋势。就国内传统苗族聚居省份来看,湖北、重庆、湖南的苗族公共教育的水平相对较高,西部的贵州、广西、云南、海南省份则相对较低;这估计与省份的经济发展情况相对欠发达,公共教育相关的投入相对不足有关。

二是苗族大学以上增长情况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逐步上升的趋势。其中,四川、云南、重庆、贵州排前四,这种情况可能与国家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国家对西部教育扶持有关;当然也和苗族群众对高等教育逐步增强重视程度有关。

三是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苗族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该群体总的未上过学率极低,而大学以上比率在苗族中属于中偏下,他们大抵是外出工作、求学并走出家门参与到当今全国竞争中的一群苗人

三、全篇总结:苗族教育水平提升,任重道远

1.各民族对比来看:各民族教育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100万以上民族对比中苗族几乎垫底

从六普到七普时间纵向来看,所选取样本总体趋势有三,一是各民族七普未上过学率较六普整体有所下降;二是各民族七普大学以上比率较六普整体有所上升;三是六普大学以上比率小的民族,到七普时增长较为明显,六普大学以上比率大的民族,到七普增长速度放缓。

就各个民族的情况来看,汉、满、壮、维吾尔等民族未上过学比率都低于全国水平,可见其教育重视程度之高;大学以上比率排名前五的是蒙古族、朝鲜族、满族、汉族、回族,排名后五位的是苗族、彝族、哈尼族、傣族和黎族。这个是否可以得出东北公共教育配套比较高,而西南地区公共教育配套较低的结论?可进一步探讨。

另外,虽然说苗族大学以上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值,或许意味着已经上学的苗人也认识到,除了读大学这一途径能较快改变其命运,别无他法,而努力奋斗的缘故。但在100万人口民族排名最靠前的是藏缅族群,其次是百越族群、苗瑶族群排在后面,是否意味着藏缅族群和百越族群更为重视高等教育?

2.省际对比来看:苗族传统聚居区中教育水平自西向东逐步提升,但四川的大学生增长率却异军突起

地处西部地理位置的苗人未上过学比率高,拖了苗族教育水平的后腿。各省苗族横向看湖北、重庆、湖南三省份苗族教育水平较高,整体趋势自东北的湖北、重庆、湖南向西南的四川、贵州、广西、云南逐渐降低。

但大学增长的比率却是反过来,西南地区比东北区域高,尤其是四川省苗族大学以上增长率是异军突起,达到了惊人的184.55%甚至高过全国增长率最高的民族哈尼族(133.44%),这个现象有点令人不解?

总体来看,苗族的未上过学比率情况在100万以上民族中是处于前列,这可能和苗族不重视教育的传统观念有关系;而近十年大学以上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或许看得出苗人逐步重视高等教育。苗族公共教育之路还有多长?正如屈原所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条路其修远又何止万里?苗人之求索又何止上下?

当然了,苗族聚居的贵州、云南、湖南这几个省份苗族教育水平如何,可能也是很多人关注的点,接下来我们将逐一进行分析

注:


本文所指的教育水平,主要指的公共教育水平,即学前到大学阶段的国民教育,包括了学前教育、小学、中学、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各个层级。

未上过学比率=三岁以上未上过学的人口总数÷三岁以上人口总数

大学以上比率=大学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人口总数÷三岁以上人口总数

说明:七普指标计算公式中年龄从六普的六岁下调为三岁,两个指标的计算的口径不一致是由于七普时学前教育已经基本普及,3-6岁的小孩子已参与学前教育,具备相应的公共教育知识水平,因此不再计入未上过学的范围里面,对于两次普查数据对比,影响不算大,不再将两次普查中的年龄口径进行统一


相关文章

苗族,一个逃避国家的民族

驳《苗族,一个逃避国家的民族》

论苗族文化与国家机器对立与冲突

官修《苗族简史》| 苗族和楚国是什么关系?

【回顾】40年改革开放,苗族聚居区有什么变迁?

回族vs苗族——论民族自治区对民族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


【风子】专题:
四日 | 文山行记
苗族 | 如何破局?
苗族破局之可能性-番外篇
驳《苗族,一个逃避国家的民族》
丰县事件不是一个结束,而应是一个开始

01【苗疆十八扣】之书院一〇八纽子记

《02【苗疆十八扣】之书院一〇八纽子记》

《03【苗疆十八扣】之书院一〇八纽子记》

《04【苗疆十八扣】之书院一〇八纽子记》

《05【苗疆十八扣】之书院一〇八纽子记》

06【苗疆十八扣】之书院一〇八纽子记
驳吴晓东先生关于《西部苗族史诗并非有关蚩尤的口碑史》一文存在的逻辑谬误

声明: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
图片源于网上
不代表苗学书院的立场,欢迎留言交流~
本期编辑整理:东银西博
本期校核:风子、小岛、高利、老蒋、小草

Hm苗学书院
苗学书院,是苗族文化传播的综合体系载体。有三个功能,文化传播:即苗族历史文化等学习和物质文化展示的场所;礼仪安顿,即建立苗族信仰和苗族礼仪传播;苗族集场功能,即苗族特产的交易场所。通俗的说即文化传播+信仰礼仪+特产交易这三大功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