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巴狄熊”?

文化   2024-11-09 23:33   广东  

【编者按】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国各民族传统的文化,如南方的巫、北方的萨满,以及各种民间的习俗,在逐步消亡,很多人忧心忡忡,到底拿什么拯救我们的传统文化?本文作者以及其对苗族巴代文化的热忱之心,深入调查研究,以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巴狄熊”(在湘西又译“巴代雄”)为例,探析了如何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值得让人深思


巴代有两种,左为巴代扎,右为巴代雄

阅读该文之前,我们需要有一点背景知识:“巴狄熊”是苗族原创宗教信仰。“巴狄扎”是苗族的后期宗教信仰,在吸收了道、佛文化基础上创制。其中巴狄扎又分为文教和武教。文教主要是吸收道佛的丧葬文化。武教是朝傩宗教信仰。以祭祀伏羲女娲,俗称东山圣公,南山圣母为主,兼祭道佛神灵。


原文标题:我们怎样抢救苗族“巴狄熊”

——在湖南省苗学会2024年年会上发言

文/龙秀海


摘要苗族巴狄熊”(bad deib xongb是苗族根的文化,是苗族的灵魂。由于市场经济冲击,“巴狄熊”同其他苗族文化一样,正在迅速消失。苗族历史文化已到了这样一个节点:我们这一代人不去抢救,后人想做也做不成了。为抢救苗族“巴狄熊”文化,我们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田野调查,精细整理翻译出一批重要成果。

关键词 抢救 苗族 “巴狄熊”文化

本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自觉着手抢救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十多年来,为搜集苗族古歌古辞,自费走遍了腊尔山台地的许多地方,搜集苗族古歌古辞上千万字,先后出版《松桃苗族情歌选》(上下集,苗汉对照)、苗族最隆重的祭祀大典《椎牛》(苗汉对照)等4部专著,与麻勇斌等合著《苗族口传活态文化元典》五卷(苗汉对照),与龙志敏等合著《松桃苗族简史》,为抢救苗族非遗尽了微薄之力。

苗族“巴狄熊”是一种古老的祭祀文化,蕴含着苗族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它昭告世人: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巴狄熊”文化同其他苗族传统文化一样,面临彻底消失的危机。由于市场经济冲击,“巴狄熊”后继乏人。“巴狄熊”子孙不愿继承祖业,其他人也无心拜师求教。主要原因是,祭司收入微薄,难以养家糊口。“巴狄熊”的失传,是苗族根文化的失落,是苗族灵魂的缺失。苗族历史文化已到了这样一个节点:我们这一代人不去抢救,后人想做也做不成了。

前人也想做这件事,但条件不具备。在清朝中后期,学者想开采“巴狄熊”这座金矿,但矿藏埋得太深,开采技术不到家,结果无功而返。

“巴狄熊”祭辞多半属于古苗语,有不少词汇祭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搜集、整理、翻译、注释“巴狄熊”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良好的母语水准;二是有起码的汉语言功底。现在多半苗族青年,连普通日常苗语都说不完全,对深奥的古苗语不知所云。苗族祭司越来越少,不少“巴狄熊”优秀版本已被祭司带进坟墓。所以说这一代人不做,后人即使想做也做不成了。

假如不是受到麻勇斌、龙正学两位大师的影响,我后半生不会步入探巫之旅。199912月和20027月,麻勇斌先生先后出了两本书,一本叫《苗族巫辞》,另一本是《苗族巫事.祀雷》,我不是被书中苗族文化的博大厚重所吸引,而是对祭司唱给神听的优美诗歌着迷。这两本书被我读薄了,大部分精美巫辞能够背诵。我抛开偏见,不再将苗族巫事与“迷信”愚昧连在一起,心底产生一股冲动,想去“鬼域”探取更多的美。200769月,我有幸在西南民族大学龙正学教授的身边协助他整理翻译《苗族创世纪》。那是他1954年在中央民族学院教书带学生到湘、黔、川边区考察实习时,在湘西滚岩寨(Bux Giangd Roub)搜集到第十四代苗族祭司“巴狄熊”田德(Dex Lel)的祭辞。后来他老人家成了“右派”,下放到梵净山麓一个偏僻的小学教书,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他惜命似的珍藏了那部手抄本。当我将打印稿递到他手头时,90岁的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反复翻阅。他叮嘱我到湘西去,说那里还有好东西。我答应了。这不仅是对一个历史老人的慎重承诺,更重要的是我内心早已喜欢上了苗巫文化。

放下身段,同苗族祭司做知心朋友,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做其想做2011年至2013年,我在花垣县雅酉镇坡脚村苗族祭司石正阳师傅家吃住前后共一百三十多个日夜。石正阳师傅是湘西亲自主持椎牛祭祀大典当时唯一健在的大德祭司。我跟石师傅从不认识到知根知底、到形影不离、到依依不舍。石师傅家平时没有女人,只有石师傅和他一个四十多岁智障儿子同锅造食。他父子俩很有意思,为了减少劳动量,养成吃饭不洗碗的习惯,有时为端错对方吃过的碗争得面红耳赤。我在他家除了记录祭辞,其他事情都帮着干。打扫卫生、煮饭、炒菜、洗碗、赶鸭子到田里、挑稻草、晒谷子、打米、砍柴、烧火、帮师傅烧洗脸水、倒洗脚水、大热天到离寨子很远的半山腰用保温瓶罐冰凉泉水给师傅喝等等。跟师傅一起为他人举行祭祀;一起帮他人治病;一起赶场(帮师傅买酒、买肉、买油、买菜、买草烟、买衣服);一起做客;走到哪里都一起,我就像师傅的一条尾巴。我同师傅从拘谨到无话不说。有天晚上,我陪师傅在火炕边烤火,师傅讲了一个故事给我听。说某师傅有一个得意门徒,对其师无比忠诚。师傅多疑,要考验一下此徒是否真正对他忠心耿耿。其师洗完脚,徒弟就帮师傅倒洗脚水。师傅说:“你倒洗脚水,上不能沾天,下不能沾地。”师傅当时腿脚生疮,洗脚水又脏又臭。徒弟倒完洗脚水回到屋里,师傅问:“洗脚水倒在哪里?”徒弟回答:“我把它喝了。”从此,师傅对徒弟的真心坚信不疑。我帮石正阳师傅倒洗脚水,他高兴时问我:“老龙,你把洗脚水倒在哪里?”我一本正经地回答:“喝了!”师傅顿时露出开心的笑脸。

“巴狄熊”部分祭辞师傅忌讳在家里教徒弟,如请师发兵马及降神等。另外没有祭品师傅也不肯教,说将神灵请来,没有祭品会得罪神灵。即使有祭品,有些祭辞多数师傅依然不会在家里教。我的另一个师傅田玉廷,他认为我为人实在,就将“巴狄熊”真传给我。2011年冬天,他带我到远离寨子的森林里传授我不能在家教的祭辞。当天,大风呼号,松涛浪涌。我俩拾来干柴烧大火御寒,他口授,我录音。另一位师傅龙昌辉,他邀我到山洞里教我祭辞。龙师傅年事已高,我不忍心让他老人家为我受苦,我提议到县城找一家宾馆住下,吃住我负责,他勉强同意了。20126月,我跟龙师傅在宾馆吃住20多天,我用笔记本电脑现场记录了除在他家记录外的全部祭。他的脚都坐肿了,送他600元辛苦费,他不肯收,说了许多好话他才收下。

“巴狄熊”有栋祭祀叫ntad lis,译:“踏理”,语义是祭祀律法大神的巫事。我没见过祭司举办“踏理”,请求石正阳师傅演示该栋祭仪给我看。他说不能在家做,要做只能去山上做。按师傅要求,我买了必要的纸张和香纸,请师傅择日去山上演示。那天,天色很好,在远离村寨的大山一块草坪上,师傅剪纸、扎祭台、捆象征战车的纺车架,竖象征主户冤家的纸人,从头到尾给我演示了一遍。我对该栋祭仪已了然于胸。

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敢于挑战自我。

冬天的腊尔山,阴雨连绵,雾锁崇山。石正阳师傅家因为平时没有女人,被条一年洗一次就算不错了。石师傅还喂养一只老狗,三只猫。那些猫冷了还会钻进石师傅的热被窝取暖。他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跳蚤。我在石师傅家什么都不怕,就怕睡觉。白天我请师傅教祭辞,开始用本子记,后来改用笔记本电脑打苗文。白天干活已经比较疲劳,夜里刚合眼,跳蚤立刻骚扰。拉开电灯,它们便弹跳不见踪影。当你要入睡时,又猛叮你一口。这些小东西把我折磨得够呛。我没办法,索性脱光衣裤,任跳蚤们在我身上尽情会餐。

腊尔山山高水深,很多地方不通公路,即便修通了乡村公路也不开通班车。我乡下好友田孟昌经常用摩托载我往返于松桃和湘西之间。路面不平,一路上摩托车链子要掉落几次。 没有车坐的时候,有时一天步行几十里山路是家常便饭。

2013年夏天,我在湘西雅酉镇冬尾村(Dongs Wes)参加一个祭司的葬礼,这是难得的采风机会。寨边有一条小河从山洞流出,据说那山洞有几十里长,河水清澈,夏天透骨凉。我热得受不了,就走到河流下游僻静处洗了一个澡。当天晚上,浑身感到沉重,我不在意。第二天开始咳嗽,微微发烧。因为那里远离镇医院,没有药,只好硬抗。坚持到第五天葬礼完毕,我发烧胸闷,咳嗽不止,回到松桃住院。医院诊断:肺气肿。我有点担心,因为肺气肿很难治愈,严重时哮喘不已,出气十分困难。我心想,难道大限将至?默默求神保佑,让我把事情做完。老婆不无埋怨问我:“还去乡下受罪不?”我摇头。医了一个多月出院,哮喘没治好。我每天早晚坚持爬城郊的一座小山云落屯,加强身体锻炼。三个多月过去了,我的哮喘竟然好了。我背着行囊又悄悄上路了。

用心克服古苗语障碍。苗族祭司多半是文盲,他们对祭辞祭仪非常熟悉,但对其中许多古苗语词汇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颇果”祭祖中的主祭神灵,苗语称npad bul zheit doub,nint od zheit nex.:“帕布椎斗,尼窝椎乃”。我问石正阳师傅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是“打棒棒猪”祭祀的神灵。苗族祭司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名称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文化信息?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不轻易放弃,长时间翻来覆去琢磨。npad,译:“帕”,语义是女人。bul,译:“布”,语义是背或背负。zheit doub,译:“椎斗”,语义是背后的土地或大地。这句祭辞连贯意思就是女人背对大地。nint,译:“尼”,语义是男人。od,译:“窝”,语义是盖或者覆盖。zheit nex,译:“椎乃”,语义是背后的天,或背对天空。这句祭辞的连贯意思是男人背对天空。我恍然大悟,这不是最初繁衍人类的男女神灵吗?麻勇斌先生认为,这是一群神灵,不是一对神灵。

翻越“翻译难”的座座高峰。一般人都晓得翻译难,翻译诗歌更难。笨鸟先飞,人一之,我十之。首先在认真整理基础上读懂原文,然后搜肠刮肚尽力找到相同或相近的汉语词汇。有时为了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汇,要琢磨很久。苗族有句歌词,Dab ginb khud ndut sat banx kongd,本义是所有树木里面的蛀虫都想到了,引伸义是挖空心思,竭尽全力。

20156,笔者搜集整理译注苗族最隆重的祭祀大典《椎牛》在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20169月,与麻勇斌吴琳合著《苗族口传活态文化元典》五卷本,在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2017年——2023年主编《苗族(东部方言)口传经典》23部丛书。

作者简介:龙秀海,男,苗族,生于1956年1月,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松桃苗族自治县文旅局主任科员,享受副处待遇,松桃苗族自治县苗学会常务副会长,公开出版《松桃苗族情歌选》(作家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微笑的伏羲女娲》(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椎牛》(贵州民族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 《苗绣松桃》(时代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计140万字,与麻勇斌、吴琳合著《苗族口传活态文化元典》五卷本(贵州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第1版)与龙志敏等合著《松桃苗族简史》(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2019年11月第1版)。《松桃苗族情歌选》荣获贵州省第四届文艺奖三等奖;《椎牛》荣获铜仁市第二届文艺奖一等奖;《苗族口传活态文化元典》荣获贵州省第六届文艺奖一等奖。与杨正文等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苗族古经专题研究,批准号:13AZD055。主编《苗族(东部方言)口传经典》23部丛书。

往期精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苗族未来之殇
浅谈苗族怎样在家庭中传承苗语
上帝是谁?

声明: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
图片源于网上和豆包制作
不代表苗学书院的立场,欢迎留言交流~
本期编辑整理:东银西博

本期校核:蒋文慧、杨正录、潘青山、小草等


关注即是支持,功德无量

Hm苗学书院
苗学书院,是苗族文化传播的综合体系载体。有三个功能,文化传播:即苗族历史文化等学习和物质文化展示的场所;礼仪安顿,即建立苗族信仰和苗族礼仪传播;苗族集场功能,即苗族特产的交易场所。通俗的说即文化传播+信仰礼仪+特产交易这三大功能。
 最新文章